分享

军用担架,战场上托载伤员的生命方舟

 冯仙森 2019-08-06

战争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将伤员安全快速地转运到战伤救治一线是军队卫生装备和急救器材研究人员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早期对战场伤员的抢救只是徒手的背、抱、搀扶、拖拉等办法,目的是脱离战场环境,避免二次损伤。整个伤员搬运过程对施救双方都是痛苦的,实际结果也很少有伤员能够存活下来。主要原因是当时医学水平落后,对人体结构和致伤原理不了解,许多四肢、脊柱骨折以及颅脑外伤等伤员,因体位和运动过程的冲击导致伤势加重或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军用担架伴随着战争而产生,1912年德国军队首次使用了“12”型制式担架,担架面为有机纤维,担架杆为木质结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各种各样的担架相继出现,提高了战场救治的质量,满足了不同勤务的需要。

最早出现的担架是以树枝、竹竿、服装、床单、门板、靠椅等制作的搬运工具。但由于品类较多、品种繁杂、形式多样,这种“春秋战国”式的装备格局,给后勤生产和补给增加了难度。为了提高维修性、使用安全性,19世纪末20世纪初,担架的设计逐步实现规范化。1886年,当时的俄国军队研制和使用了标准的“野战担架”,担架面为帆布,担架杆为木质结构。

1912年德军首次使用了“12”型制式担架,担架面为有机纤维,担架杆为木质结构。1920~1938年,瑞士和德国军队又在“12”型担架的基础上在两杆之间增加了金属铰链,使把手能够自由伸缩。苏、美、英等国也在此期间使用了类似的担架,这是目前外军使用的制式担架的前身。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用担架形成了以制式担架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

1949年,日内瓦国际会议对担架的主要尺寸及质量做了统一规定,使担架标准化向前迈进了一步。此后,华约和北约都形成了各自的标准。华约解体后的东欧各国仍沿袭原标准并不断改进提高。目前,随着材料科学和电子技术的飞跃发展,各种特种担架相继出现,以提高救治的质量且满足不同勤务需要。

担架作为基本的伤病员搬运工具,种类繁多,按我军军用卫生标准,可以将普通担架分为通用担架和特种担架。通用担架采用统一制式规格,由担架杆、担架面、担架支脚、横支撑以及有关附件组成,能够在不同军兵种间、不同勤务部门间互换使用。特种担架是针对不同气候、地形、作战条件和伤员伤情特点而设计的担架,主要有山岳丛林担架、海上急救担架、雪地沙漠担架等。

在现代战争中,对于受伤人员来说,最危险的阶段是从战场到野战医院的后送阶段。根据战场时效救治理论,外伤发生后的1小时内,对伤员是最宝贵的“黄金时间”,如果伤员的伤情在这段时间内能保持稳定,那么,40%以上的生命都能够得到抢救。根据战术战伤救治原则,在火线环境下,除了致命性大出血的现场紧急救治外,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迅速转移伤员至相对安全区,避免二次损伤。尽管我军担架的种类繁多,但功能还比较单一,今后应向多功能方向发展,研制集搬运后送、辅助急救、防护、病床等功能于一身的多功能担架。下面着重介绍一下美军的担架研发、配备情况,为我军卫勤人员提供相关借鉴。


01 美军军用担架

美军多年来一贯重视发展技术优势,并希望以此弥补作战力量的不足。美军自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开始推出“零伤亡”概念,企图通过依靠卫星、导弹、无人机等高技术武器装备实施的“非对称作战”与“非接触作战”降低作战行动造成的伤亡人数。然而,天不遂人愿。近几年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进行的反恐战争军事行动,再次证明了复杂地形环境中,地面部队特别是步兵的不可替代性。美军士兵不得不走出导弹和航空兵的保护伞,走进敌方迫击炮、RPG的射程范围,甚至成为简易爆炸装置IED的攻击目标。当士兵不可避免地负伤之后,任何高技术武器及优势都变得毫无意义,对于伤员本身来说,没有什么比能够得到及时、安全的后送并得到有效的医疗救治更加重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使用的制式担架。采用2根木制长棍作为担架承重主体兼握把,二者之间通过帆布相连,下方配有金属支脚防止伤员直接接触地面。在不抬送伤员时,医疗兵担架可以被卷起成长棍状扛在肩上行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制式担架转运伤员


1973年,美国空军伞降救援队在与委内瑞拉联合进行的军事训练中,就地取材,用绳子捆扎木棍制成简易担架

目前美军基地医疗单位及美国民间医疗机构使用的这种救护车专用担架,虽然使用方便、舒适,但是由于成本过高、结构复杂、体积与质量过大等原因,并不适合在战场上使用在种类繁多的医疗救援器材中,担架的服役历史可谓相当悠久。在现代战争作战需要的驱动之下,结构简单的担架也发展出了多种不同的形态。不要因为结构简单而小看了担架,它的性能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是否能够安全、高效地转运伤员并防止二次伤害。下面着重介绍一下目前美军现役的几种担架。 

美军制式刚性杆式可折叠防污担架

美军现役的制式刚性杆式可折叠担架,以可折叠为2段的铝合金横杆取代了整体式的木杆,横杆两端设有尼龙防滑握把,下方有支脚;2根横杆之间连接以黑色聚丙烯网,易于清洗;同时,还配有3条黑色尼龙材质的横向固定带用于固定伤员的躯体

美军制式刚性杆式可折叠担架,也被称为国防医学会医疗担架。这种担架是美军战斗医疗标准担架,用于医疗人员短程运送非卧床伤员,并且可以装载在FLA、M113 / 577等车辆及UH-60等直升机上使用。

采用4人一组抬担架,可以平均分配负荷,提高转运速度和行程

如果你是一个担架队的队长,要注意站在伤员的右肩侧位置,这是在采用担架运送伤员时监护观察伤员的最佳位置。

2人一组抬担架是最常用的方式,同时由于担架与人体等宽,通过性好,适合建筑物内、林地等环境。

这种担架采用可折叠为2段的铝合金横杆,横杆两端设有尼龙防滑手柄,下方有支脚;2根横杆之间的承载部分为聚丙烯材质的网,易于清洗;同时,还配有3条黑色尼龙材质的横向固定带用于固定伤员的躯体。担架重6千克,全长232厘米,与人体等宽,通过性好。2人一组抬担架是最常用的方式,采用4人一组抬担架,可以平均分配负荷,提高转运速度和行程。除了承载转运伤员以外,将担架用弹药箱、沙袋等物品垫高或放置在车辆上之后,可以直接作为手术台使用,对伤员实施外科手术。在使用大型运输机批量转运伤员时,可以将担架多层重叠固定成“上下铺”以节省空间。

 

将担架用弹药箱、沙袋等物品垫高或放置在车辆上之后,可以直接作为手术台使用,对伤员实施外科手术

使用制式担架将伤员抬上直升机进行后送

在使用大型运输机批量转运伤员时,可以将担架像图中这样多层重叠固定成“上下铺”以节省空间

折叠担架支架,可以将担架架起,必要时可以直接作为外科手术台

北美救援 TALON® II 90C可折叠担架

North American Rescue Products TALON® II 90C Litter

知名战术医疗用品制造商北美救援公司North American Rescue 研发的TALON® II 90C可折叠担架TALON® II 90C Litter(NSN   6530-01-452-1651, 6530-01-504-9051)兼容北约制式标准,并具有美国陆军航空兵直升机适航认证,其结构、外形及尺寸与美军制式刚性杆式可折叠担架基本相似,二者最大的不同是TALON® II 90C担架的横杆可以折叠为4段,进一步缩短了长度,体积较小、符合人体工程学,适合单兵背负携行。医疗兵可以背着担架徒步伴随作战部队人员行动,随时可以展开担架后送伤员。北美救援公司还推出了专门用于携行TALON® II 90C担架的双肩背包。

折叠状态的北美救援 TALON® II 90C担架,可以加装加长手柄

TALON® II 90C可折叠担架折叠后的体积为52厘米×21.6厘米×24厘米(20.5英寸×8.5英寸×9.5英寸),展开后的尺寸为198厘米×57厘米×15厘米(78英寸×22.5英寸×6英寸)。通过加装延长手柄,担架长度增加到228.6厘米(90英寸)。担架自重6.8公斤,可以承重高达545公斤(1200磅)。

北美救援 TALON® II 90C担架的两侧金属支脚之间有铰接的金属横梁

TALON® II 90C担架每侧横杆下方分别设有2个金属支脚,支脚之间有铰接的金属横梁。网状的承载部分具有抗菌、耐化学腐蚀功能。每侧横杆上分别设有设有3个固定点,并配有2条可调节长度的尼龙固定带用于固定伤员的躯体。

专门用于携行北美救援 TALON® II 90C担架的双肩背包

PJ SKED Cunningham II™ 战术担架携行背包Tactical Litter Assault Pack

将北美救援 TALON® II 90C担架展开,将伤员放置到北美救援 TALON® II 90C担架上并用2条尼龙带固定住伤员的躯体。

美军战斗搜索与救援Combat Search and Rescue直升机机舱内展开与折叠状态的美军战斗搜索与救援Combat Search and Rescue直升机机舱内。

SKEDCO® Sked®战术救援系统软式担架

SKEDCO® Tactical Sked® Rescue System

SKEDCO® Tactical Sked® Rescue System软式担架卷起状态

SKEDCO® Sked®战术救援系统软式担架SKEDCO® Tactical Sked® Rescue System与传统双横杆式结构的担架迥然不同,主体为一整块柔性复合材料,其重量相对较轻,仅重4公斤,但结实、耐磨。平时可以像防潮垫一样卷成直径18厘米、长57厘米的圆柱形,便于携行。

SKEDCO® Tactical Sked® Rescue System软式担架设有4条横向固定带,两侧各有2个提手,尾部还有用于拖拽的拉绳和硬质把手。

使用时先将担架展平放在地面上,再将伤员放在担架上,将横向固定带收紧使软式担架变成槽形包覆并固定住伤员的躯体,担架的两端也向内卷起保护伤员的头部和脚步。此时的担架不再是一块软塌塌的“垫子”,因为其横截面变成了“U”形,因此具有了很高的纵向强度,即使抬起担架,担架主体也不会因为伤员的重量而弯曲或折断。这一方面可以保护伤员避免在转运过程中受到二次伤害(特别是脊柱受损的伤员,必须使用硬质担架转运),同时可以以水平姿态或垂直姿态通过绳索提升或下放,适合在复杂地形中转运伤员。

将伤员放置在展平的SKEDCO® Tactical Sked® Rescue System软式担架上

将横向固定带收紧,使SKEDCO® Tactical Sked® Rescue System软式担架变成槽形包覆并固定住伤员的躯体

SKEDCO® Sked®战术救援系统软式担架设有4条横向固定带,两侧各有2个提手,尾部还有用于拖拽的拉绳和硬质把手。SKEDCO® Sked®战术救援系统软式担架可以采用2~4人抬行的方式转运伤员,也可以将担架直接放在较平整的地面采用上单人或多人拖拽方式转运伤员。

SKEDCO® Tactical Sked® Rescue System软式担架也可以采用2~4人抬行的方式转运伤员

单人拖拽SKEDCO® Tactical Sked® Rescue System软式担架转运伤员

双人拖拽SKEDCO® Tactical Sked® Rescue System软式担架转运伤员

使用SKEDCO® Tactical Sked® Rescue System软式担架固定好伤员后,可以通过绳索提升或下放,适合在复杂地形中转运伤员

使用SKEDCO® Tactical Sked® Rescue System软式担架固定好伤员后,以垂直姿态进行提升或下方,此时需要配备一名救援人员保持担架姿态并保护伤员的安全

使用SKEDCO® Tactical Sked® Rescue System软式担架将伤员吊入救援直升机机舱内

 金属篮式担架

Stoke Baske

金属篮式担架由细金属杆焊接成篮形,担架四周突起的边缘配合正面的扁带将伤员“封闭”在担架内部。这样不会因担架的位移(如翻转、摇晃)而使伤员脱离担架。这种担架一般配置在美国海军舰艇及搜救直升机上,用于不同舰艇之间、舰艇与直升机之间以及直升机与地面之间的伤员转运。装有伤员的金属篮式担架在用绳索固定好之后可以与一名救援人员同时吊起至直升机机舱内,救援人员自身的重量可以增强起吊的稳定性,同时他还要负责观察周边环境并保持担架的平衡与稳定。

美军战斗搜索与救援Combat Search and Rescue直升机机舱内携带了一个金属篮式担架

这名被美军用金属篮式担架抬着的“伤员”脸朝地面俯卧,双手还被尼龙扎带铐住,应该是在演练后送负伤的俘虏

美军在与地方警察进行的联合演习中使用金属篮式担架转运“伤员”

金属篮式担架前部的下方及两侧可以加装浮力板,万一担架落水可以保证伤员的头部及上半身浮出水面。

美国空军伞降救援队Pararescue Jumpers在演习中使用金属篮式担架转运“伤员”

装有伤员的金属篮式担架在用绳索固定好之后可以与一名救援人员同时吊起至直升机机舱内,救援人员自身的重量可以增强起吊的稳定性,同时他还要负责观察周边环境并保持担架的平衡与稳定

金属篮式担架前部的下方及两侧可以加装浮力板,万一担架落水可以保证伤员的头部及上半身浮出水面

复合材料硬质板式担架

采用复合材料制成的硬质板式担架,后半部分略为变窄,周围有一圈开槽可以作为抬担架的把手,或者穿绳索固定伤员的躯体

相比起前两种担架,采用复合材料制成的整体式硬质板式担架结构简单,其后半部分略为变窄,周围有一圈开槽可以作为抬担架的把手,或者穿绳索固定伤员的躯体。

使用硬质板式担架的美国空军伞降救援队Pararescue Jumpers


02 灾害救援中常见民用担架

担架,是平时救援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之一。一般情况下,我们将担架分为简易担架、通用担架、特种担架三类。就市场上已有的或大众常见的担架而言多为简易担架和通用担架。
  

日常生活中,特种担架并不多见,但都具备基本的搬运功能。特种担架又可以分为铲式担架、卷式担架、船型担架等,在使用场所和使用方式上更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能有效的帮助伤员的转移。

当然,传统的担架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在使用方式上,担架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较多。以卷式担架为例,在没有伤员的情况下只需一人即可携带一个甚至多个卷式担架,但在搬运伤员的过程中却需要4至6人,加大了救援难度。

Savatech充气式救援担架           Savatech充气式担架设计用于所有情况下,并在岸上,水上或空中的救援行动中提供伤员的全面安全和保护。

紧凑的设计确保了在车辆,船只,直升机或飞机上的简单装载。担架由高耐磨密封浸渍尼龙织物制成。它配备了一个进气阀,安全阀,充气床垫,防水和拉链盖,快速展开绑扎带,footloops,可调头部和颈部支持,侧向无手柄,直升机吊环,拉手和修理包。
担架用手泵充气,只需三分钟即可使用。
1:作为一个传统的担架与填充手柄处理功能
2:升降机由直升机,认证提升到770磅。
3:漂浮稳定性极好。
4:可用于洪水情况,采油平台,冰上救援,洞穴和坑洼救援,警方,水下搜索单位等。
5:雪,沼泽草,沙子,泥滩,砾石和沼泽的雪橇。山地救援队进行的大量试验证明,可以减少体力劳动和救援人员数量。


03  智能担架

现代战争空袭和精确制导武器、非致死性武器的使用造成群死群伤的概率大大增加,为了提高作战前沿的伤员救治水平,减少伤死率,适应现代战争战伤救护新要求,增强机动性,外军重点发展了各种智能型担架。这些智能型担架具有高级生命支持功能,即使无专业医务人员在场,也可由普通医务人员在现场向危重伤员提供生命支持,整个系统为模块式,不仅担架极易与基座分离,而且各个组件更换也十分方便。

Life Support for Traumaand Transport系统

(1)Life Support for Trauma and Transport是近年美军重点发展的野战救护系统,简称LSTAT系统,如图1所示。LSTAT系统是以担架为基础的小型救护装置,它可以更接近战场或出事地点,在野外进行外科手术和医疗支援,具有在伤员后撤期间恢复伤员呼吸、维持伤员生命的能力。

LSTAT系统嵌入了许多ICU医疗护理装置,包括:监测心率和呼吸速率、测定血样和供氧的仪表,帮助呼吸的输氧装置,灌药或灌注流质的灌输泵,清理阻塞的气管或腹腔的负压泵以及抢救病人的自动外部去纤颤器等,能够提供完善的伤员护理,在患者被车辆、飞机和船只运送到医院之前可在野外迅速将伤员状态稳定。该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把医院带到海军陆战队,而不是把海军陆战队带到医院。LSTAT系统还可以记录伤员的医疗数据,通过数据链路传到伤员救护中心,未来该系统还将配备数字化无线电系统,地面医生可以通过分析数据给出治疗建议。

(2)飞行担架

以色列科学家研制了一种飞行担架,称为“医疗运送飞行器”(Med-EvacuationAerial Vehicle),如下图所示。这是一种无人营救医疗设备,它可以在不让救护兵冒生命危险的情况下,营救战场上受伤的士兵,还可用于重大事故中的伤员急救,将其送往医院。它装有扇叶和四个轮子,可以垂直起落和升降,爬升高度能达到3千米的高空,足以应付各种复杂地形。每副担架可容纳四名患者以及一名医生,在空中可停留三个小时。在进行营救时,飞行担架上的随架医务人员首先对伤者进行急救,而后将他们抬上担架,地面上的引航员利用飞行摇杆、担架导航仪器及随架摄像机提供的数据对担架进行操控,迅速飞往医院接受治疗。

飞行担架

对于受伤人员来说,最佳的抢救时间分别是创伤发生后的10分钟和1小时内,分别是救治的“白金时间”和“黄金时间”。研制飞行担架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的在所谓的“黄金时间”内对伤员进行抢救治疗,它能在发生意外事故时第一时间到达现场。飞行担架车无需借助跑道或者停机坪,不需要借助公路或铁路行驶,所以它可用于任何地方,在救护车或直升机无法到达的事故现场,能够快速将伤员送往医院,提高救治率。

(3)机器医护兵

美国研发的新一代救援和转运机器人VECNA BEAR如图3所示 ,它是美军未来的移动担架。VECNA BEAR的上半身由气缸和独立导向的液压蓄能器驱动,每个关节上由微控制器控制,腿或轮子从位于膝盖和臀部的微控制器上获取指令,最后由发电机驱动的履带完成移动。这种机器医护兵具备动态平衡系统,在站立的时候通过双腿调整重心,内部的光学译码器和感应装置探测机器人的运动姿态,当它向前倾时,机器人向后倾斜以把重心放在脚上,相反的情况,如果向后倾,它需要向前倾斜。

VECNA BEAR主要采用拟人式手臂抱、抬伤员,双手可以举起220公斤的重量,用于战场与灾难中伤病员的救援和转运,机器人头部装有摄像机和麦克风等,操作人员可以通过传回的图像控制机器人。它通过一个变速箱调节行进速度,双腿具有多种运动模式,战场中可以面对非常复杂地形,既可以像人类一样直立行走,也可以使用半蹲或者全坐式,能够跨越障碍,在遥控状态下可以高速行驶五十分钟,足够将伤员送到后方的战地医院。

  机器医护兵

目前,这种救护机器人通过远程制导并依靠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将伤员转移到医院,用于战场医疗抢救。未来研究人员还会使用激光、雷达和声纳型传感器让机器人具备感知、理解和应对周围环境的能力,开发它的民用功能,例如看护残疾人和老年人等。而且,它并不仅限于军事用途,还能用于很多其他场合,特别是在发生地震、核生化袭击或有害物质泄露的危险环境中。

(4)移动式重症监护抢救设备

移动式重症监护抢救设备是一种便携的独立重症监护设备(mobile intensive care rescue facility,MIRF),如图4所示。它具有结构紧凑、独立、方便运输等特点,可迅速安装到大型阵列的汽车或者直升机上。这种设备是一个特殊的担架系统,具有很强的便携性和迅速反应能力,使得在那些以前缺乏救援能力的边远地区进行救援。

移动式重症监护抢救设备

移动式重症监护抢救设备嵌入了除颤仪、呼吸器、注射泵、定量输液泵和多功能重症监护器等设备,能够提供完整的氧气和电力供应,使病人在受伤地点得到救治,在转移到医院的过程中还能够附上生命维持系统。

(5)携载式生命支持系统

携载式生命支持系统是美军研制和生产的野战卫生装备,与LSTAT 类似。另外,此装备还有一个可进行遥测和传送信息的通信系统。担架上配置的计算机系统可从生理监护系统采集有关数据,借以控制自动通气、输液和给药。该系统将伤员的生命体征直接显示在监视器上,并且可以使用计算机系统开展远程医疗,便于后方医疗专家向作战前沿的医务人员提供医疗咨询和手术指导。

除以上几种通用智能担架外,外军还研发了专用的智能担架:①机动特护伤病员搬运装置(mobile intensive care patienthandling transportation apparatus,MIPHTA),适用于运送心脏衰竭患者,其中医疗设备包括动脉内球式泵、通气装置、输液泵、生理监护系统、除颤器、伤病员固定系统和电源等;②心肺复苏担架(heart-lung resuscitator litter,HLRL),可进行体外心脏按摩和输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