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最近发布了一支新的E卡口全画幅广角定焦镜头FE 35mm F1.8,它的发布进一步完善了全画幅微单的定焦阵容,同时F1.8光圈的设计也给用户带来更加轻便性价比高的定焦新品。目前索尼微单在市场上的发展是最为迅速的,但同时越来越多的第三方品牌开始为索尼机身研发镜头,本次发布的FE 35mm F1.8也算是一个很好的回应,轻量化的设计带给摄影师更多的便利,同时补充了镜头群,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摄影需求。 下面先来看一下有关它的重点参数信息: 外观设计 这支FE 35mm F1.8给笔者的最大印象就是小巧轻便。的确它的重量仅仅为280克,长度为73mm,在索尼FE镜头群中身材算是非常苗条的。 果然不出所料,这支小巧的镜头滤镜口径仅为55mm。 镜头虽小,但整体做工依然良好,外壳采用了磨砂喷涂工艺,并配有宽大的对焦环,手感不错。 在镜头的一侧配有AF/MF切换钮以及对焦点锁定按钮,用户还能够通过自定义菜单来改变它的用途,非常实用。 镜头与α7 Ⅲ机身搭配是非常协调的,即使安装上遮光罩整体也不大,这套组合真正实现了小巧和轻量化,是很好的扫街利器。 光学结构 FE 35mm F1.8采用9组11片的光学结构,其中包含了1片非球面镜片,用来校正相差,提高整体的锐度。 MTF曲线 从官方给出的曲线来看,该镜头的中心锐度比较优秀,特别是在F1.8最大光圈下依然保持了不错的成像画质,但它的边缘锐度相对一般。 当光圈缩小到F8后整体锐度会有明显的提升。 成像测试 尽管它不是G大师镜头,但从之前给出的MTF曲线来看,它是目前表现比较突出的原厂全幅E口广角定焦,加之小巧的体积必然会吸引很多用户,因此它的成像是大家最关心的。下面就通过锐度、色散等项目进行实拍测试。(全部测试使用索尼α7 Ⅲ机身,关闭所有镜头校正,拍摄RAW后期专为JPG) 锐度测试 锐度测试是镜头成像中最核心的部分,能够测试镜头与机身搭配后实际的分辨率性能,测试中笔者拍摄RAW转为JPG并放大测评图中红框处,拍摄距离设定在无限远。 测试原图 F1.8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当镜头全开光圈时,可以看到画面中心部分的锐度非常不错,这也是最值得推荐使用它的亮点之一,但边缘锐度相对一般。不过从F2.8开始中心和边缘的锐度都开始提升,光圈F4-F8之间的锐度表现是最好的,边缘尽管依然不及中心,但是可用。从F11开始整体锐度开始下降,趋势不算明显。除了最小光圈F22略差外,F11-F16也是可以使用的。 作为一支风景以及旅游镜头来说,它的中心锐度的确值得称道,特别是全开的可用度很高。但边缘锐度要相对遗憾一点,如果是拍摄人文那么影响不大。如果是拍摄风景照片,就需要相对缩小光圈拍摄了。 色散测试 色散控制对于一支镜头是很重要的,FE 35mm F1.8中并未配置低色散镜片,因此我们是比较好奇它的实际表现的。 测试原图 F1.8 F2 F2.8 F4 镜头最大光圈在强光边缘处出现了明显的紫边,光圈缩小F2后并未有明显改善。从F2.8开始紫边减弱,到F4左右画面中紫边基本消失。 畸变测试 畸变其实就是镜头失真,当拍摄一些线条物体时最为明显,作为广角镜头相对更容易产生变形,因此畸变也是衡量镜头性能的重要指标。 从图中可以看出,FE 35mm F1.8变形控制不错,仅有非常轻微的枕形畸变。 虚化测试 尽管它是一支广角镜头,但在较近的拍摄距离上依然可以有很好的虚化效果。另外镜头还配置了9片圆形光圈叶片,进一步保证了柔美的焦外。 F1.8 F2 F2.8 F4 FE 35mm F1.8的背景虚化能力是不错的,特别全开光圈时焦外比较柔和,二线性不明显,能看出远处的光斑是比较圆的。当光圈缩小到F4后,依然能够保持一定的虚化。 口径蚀测试 口径蚀一种影响到背景虚化的现象,镜头边缘的部分由于光线与光圈叶片存在一定的角度,这样入射光可能会被遮挡,造成画面会出现变形的虚化光斑。往往镜头光圈口径越大,口径蚀现象就会越明显。 可以看到全开光圈的测试图中心的部分是可以保持比较圆形的光斑,在左侧边缘的光斑还是出现了变形。但镜头总体的点光源效果是不错的。 慧差测试 慧差这个概念其实简单的说也属于镜头成像上的失真。它是光线由镜头内部的某个点进行折射后,在成像平面内不能形成清晰的图像,而变成了犹如彗星一样的拖尾光斑。如果镜头的慧差控制的好,那么这个光斑的形状就不会变形,保持较圆的状态。对于喜欢拍摄星空的用户来说,好的彗差控制就很重要了。 从测试图中来看,远处路灯的光源依然可以保持不错的形态,并没有明显的变形情况,总体彗差控制能力是很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