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商圣财神范蠡的后代现在在哪?

 霜叶晴空 2019-08-06



    范蠡,字少伯(前536-前448年),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公元前四九六年前后入越,辅助勾践廿余年,终于使勾践于公元前四七三年灭吴。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化名与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乃中国儒商之鼻祖。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后人把他尊为财神。
    那么范蠡后人今在何方?
    范蠡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很多南阳的范氏说他们是范蠡后人,但他们不是真正的范蠡后人,他们只是跟范蠡同支,是范蠡父辈、祖辈及以上分支下来的范氏后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范蠡后代,真正的范蠡后代是范蠡的儿子传承下来的才是真正范蠡后人,现在的南阳范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范蠡后代。
    有消息说范蠡后人有在浙江桐庐分水镇蠡湖村,据《分水县志·存疑》载:“范蠡挈西施实隐于此。”既然县志有记载,那么今安在?经过实地考证在分水县(现在是浙江桐庐分水镇)蠡湖村没有一户范姓人家,询问当地许多老人,都说数百年来这里都没有范姓人家居住。据志书又载:“范姓移居南乡,即今之范家是也”,即离蠡湖村十几公里的范家村,该村老人说他们村以前有清朝道光年间续修的《范氏宗谱》,很不幸毁于“文革”,仅存两本,没有序和古时世系表,无法得知是否是范蠡后裔。在仅存的《范氏宗谱》卷二载:“范蠡,字少伯,河南南阳府三户人。苦心戳力与越王勾践谋二十年,而越以霸,乃谓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乘舟浮海变姓名,父子治产数千万,乃散其财即止于陶,称陶朱公。苏州洞庭山有范蠡宅,凤阳蒙城县有范蠡冢,兗州定陶县有陶朱公墓;兗州定陶县有范蠡庙,南阳府城南有范蠡庙;分阳(即桐庐分水镇)城西有范坂、蠡湖村、湖山范蠡墓。”
    可惜的是这套族谱残缺不全,没有更多资料证明范蠡后裔在此居住,而且从这本族谱上看,范家村范氏属于范仲淹后裔余庆堂人,到了明朝初期才有称是范蠡后裔迁入居住,堂号善庆堂。到了清朝又分支成为两个堂,即光裕堂和光祖堂,后人再迁居到桐庐的怡合乡的里范家和外范家两个村。是否其中一些范氏是范蠡后裔,他们也说不清楚,没有更多资料无从考证。
    据浙江诸暨市富阳万市村有忻姓人自称是范蠡后代,还有家谱为证,笔者又到当地去考证。在富阳万市村见到《忻氏宗谱》,家谱有七册,卷首记载:“范蠡灭吴后,隐居四明东田湖,取名陶公山,自号陶朱公,改姓为忻……”。那么范蠡后代为何改姓“忻”?《忻氏宗谱》在明嘉靖年间曾遇灾失谱,后来在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由陶公山忻氏六世祖忻廷桂修过宗谱,再到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续修宗谱,到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又续修宗谱,由十一世祖忻澐涛作序,后来在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又续修一次谱。这四次修的宗谱,似乎都是总谱,因后来清光绪元年(1875年)修的二房支谱中说∶“皆四房合谱” 。在宁波天一阁藏有两部《忻氏宗谱》,一部是民国八年(1919年)木活字排印本《鄞东忻氏老三房支谱》,另一部是民国二十年(1931年)新昌石氏木活字本《鄞东忻氏支谱》。而另一部藏在奉化县文物管理所的《陶公山忻氏支谱》,也是个民国二十年(1931年)的木活字本,另在上海图书馆中藏有一部《鄞东陶公山忻氏支谱》,在陶公山还有一部《忻氏竹介堂支谱》共四卷。因为这些谱没有古世系表,没有直接证明是忻氏是范蠡后裔,只是忻氏后人很多都说老祖宗口传都说他们是范蠡后代。
    天台忻氏和宁波陶公山忻氏的同一祖宗是在南宋时的忻碧公,但现在的陶公山《忻氏宗谱》却并未提到忻碧公。只有天台的《忻氏宗谱》称忻氏源出东田湖陶公山,是范蠡的后裔改姓,但没有古世系表。在始祖循公之下,二始祖即有讳蠡而任上大夫者,没有年代记载不知这一位是范蠡还是忻蠡?
    现在的忻姓人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顾名思义,就是心中有斤两、很会做生意的意思,因为范蠡以经商成为巨富;第二种说法是,范蠡起了归隐之念后,一个人在屋内踱步沉思,看到院子里正在欢笑嘻闹不知忧愁的孩子,顿时想起一个“忻”字(古同“欣”),改姓为“忻”,是希望家族欣欣向荣之意。
    忻氏家谱记载,忻氏全国共6万多人,在富阳的忻氏是宁波天台东田湖的分支,现在共18户78个忻氏人,东田湖就是宁波东钱湖,亦称东钿湖,只是家谱没有记载他们是否是范蠡后代。在富阳西施故里有一范蠡祠,中华商圣财神范蠡,祠堂正中是在现在的西施故里景区内,游人络绎不绝,都来粘粘财神的财气。
     忻氏本是稀见姓氏,宋代《姓氏急就篇》中“谈论既,悦忻如” 一句,并在“忻”字下注有“忻氏见《姓纂》” 。可见在宋时的《姓纂》一书中已收有“忻”姓。据《丛书集成》本的《古今姓氏书辨证》校勘记介绍,南宋绍兴年间刊本的《古今姓氏书辨证》目录中有忻姓,归在上平声二十一欣部。在《万姓统谱》的氏族博考卷七中说,“忻氏为本朝希姓,不知所自起”。在一些姓氏辞典中常将忻、欣混为一族,由于“忻”字和“欣”字的音义相似,就造成了一些误会,认为“欣”姓也作“忻”姓。忻氏分布于浙江,上海之松江,河北之怀安、尚义,山西之太原、大同,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武昌,安徽之贵池,福建之宁德,四川之马边等地。据浙江《鄞县通志》的舆地志氏族卷中记载∶“本族生产惟持渔业,近年尚称发达。经商上海,亦颇有崛起者。故各家生计尚不至竭蹶。” 又说∶“商最多,渔次之,农又次之,学最少,间有出仕者”。当时统计忻氏人口有三千户,约一万人。据调查,涉及忻家地名的及有忻氏居住者较多的地方有永顺乡有陶公山、老三房等地名。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在忻氏人居住的地方大多有陶公山,陶公山以范蠡(陶朱公)命名,是否在预示着忻氏人是范蠡后人?
     在宁波东钱湖陶公村一带,有一个传说:越国大夫范蠡帮助勾践兴越灭吴后,越王开始残杀功臣,范蠡便与西施一起泛五湖而去,出逃到了浙东,在知道了文种的遭遇后,乃改名为陶朱公(陶朱,即逃诛也),与西施一起在现在东钱湖的一个小山上,男钓(鱼)女织,安居了下来。
后人为了纪念范蠡,就把范蠡(陶朱公)曾经住过的小山,称为陶公山,范蠡到了这里后,致力于商贸经营,不久就成为富甲一方的大财主,当地民众皆尊陶朱公为财神。范蠡还在这里著作了一部《养鱼经》,陶公村人以前以养鱼为生。而陶公村的名称由来也是来自范蠡自号陶朱公,这里的一却都预示着跟财神范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去年年底,中国考古届传来重大信息,范蠡墓在江苏无锡范蠡湖陶公山被发掘,出土不计其数的文物,而且还有新闻视频报道。
范蠡年谱
    公元前536年(鲁昭公六年、楚灵王五年)范蠡出生宛地三户邑,其时孔子十五岁。
    公元前516年(鲁昭公二十五年、楚平王十三年、吴王僚十一年);宛令文种见范蠡,范蠡时年二十岁。
    公元前511(鲁昭公三十一年、楚昭王五年、吴阖闾四年);范蠡邀文种入越,时年范蠡二十五岁。
    公元前494年(鲁哀公三年、楚昭王二十二年、越勾践三年);勾践兵败西于会稽山,始重用范蠡、文种等。范蠡时年42岁。
公元前493年(鲁哀公二年、楚昭王二十三年、越勾践四年);勾践、范蠡君臣入吴为奴,范蠡时年43岁。
公元前490年(鲁哀公五年、楚昭王二十六年、越勾践七年、吴夫差六年);勾践、范蠡君臣离吴返越,范蠡时年46岁。
公元前486年(鲁哀公九年、楚惠王三年、越勾践十一年、吴夫差十年);勾践欲起兵伐吴,范蠡劝阻,范蠡时年50岁。
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楚惠王五年、越勾践十三年、吴夫差十二年);吴再次伐齐,占于艾陵,越王君臣朝见吴王,君臣皆有贿赂,进一步麻痹吴人,夫差杀伍子胥。范蠡时年52岁。
公元前482年(鲁哀公十三年、楚惠王七年、越勾践十五年、吴夫差十四年);吴、晋黄池之会,越师乘机袭击吴国,大败之,杀吴太子等,年底吴越讲和。范蠡时年54岁。
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楚惠王十年、越勾践十八年、吴夫差十七年);越兴师伐吴,兵至于五湖。范蠡时年57岁。
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十七年、楚惠王十一年、越勾践十九年、吴夫差十八年);三月,越伐吴、吴师还战于笠泽、双方夹吴松江而阵、越人大败吴师。范蠡时年58岁。
公元前475年(鲁哀公二十年,楚惠王十四年,越勾践二十二年,吴夫差二十一年);十一月越围吴、范蠡采用围而不攻的战略,令吴师自溃。范蠡时年61岁。
公元前473年(鲁哀公二十二年,楚惠王十六年,越勾践二十四年,吴夫差二十三年);年底,越灭吴,夫差自杀,范蠡时年63岁。
公元前468年(鲁哀公二十七年,楚惠王二十一年,越勾践二十九年);越王实现霸业,范蠡即泛舟五湖,时年68岁。
公元前465年,越王勾践卒,时年范蠡71岁。
公元前448年,范蠡卒,时年88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