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痈合并肺痈一例治验——摘

 柴桂苓 2019-08-06

患者尹xx,男,38岁,就诊于1995年7月16日。主诉:在患过阿米巴性赤痢之后,两个月来持续发烧,右肋疼痛胀满,口干燥,咳嗽。经在外院住院治疗两个月,诊断为阿米巴性肝脓肿,出院后未见好转。查体:病人颜面呈黄白色,体温37.8℃,舌质红、苔白微黄,右肋明显膨隆,扪之发热,右肋下按之疼痛,肝大约右肋下5cm,脉弦数。处方:金银花25g,连翘15克,花粉15克,苦参15克,龙胆草15克,柴胡10g,红花10g,桃仁10g,川贝15g,知母15g。服两剂之后,病人自觉右肋痛减轻。继服尽10剂患者复诊,右肋疼痛胀满时轻时重,右肋下可触及肝大约4cm,脉象弦滑数。处方:蒲公英25g,紫花地丁25g,薏苡仁15g,苦参15g,龙胆草15g,柴胡10g,乳香15g,没药15g,知母25g,川贝15g。服10剂后,病人右肋疼痛程度逐渐减轻,一日晨起因咳嗽不甚,继则右肋之上部亦疼,咳嗽随之加重,于当日晚间突然咯出大量脓血样痰,气味腥臭,此后感右胸有轻松感。舌质红,苔白微黄,脉弦滑。处方:金银花25g,连翘25g,花粉15g,桔梗15g,川贝15g,苦参15g,龙胆草15g,陈皮25g。服6剂后,脓血样痰减少,右肋疼胀减轻,脉象沉滑。处方:蒲公英25g,紫花地丁25g,天花粉15g,知母25g,黄芩15g,桔梗15g,贝母15g,苦参15g,麦冬15g,6剂。

复诊:发烧已退,咳嗽,咯脓血样痰已止,右肋疼痛胀满消失,食纳如常,睡眠良好。

查体:体温36C,舌质淡红,苔薄白,右肋膨隆消失,扪之已不发热,肝右肋下未触及,脉象滑缓。根据如上四诊检查,病人已获愈停药。


按:阿米巴原虫经门静脉入于肝脏不但肝脏本身可以形成脓肿,并且可以向上穿破膈肌使原虫进入肺脏,因而又形成肺脓肿。在祖国医学中没有对阿米巴原虫的记载,对于本病认为由于怒气伤肝,肝气郁滞,郁久则化热,气滯则血瘀,气滯血瘀而与热相合,产生热毒,热毒无由排出,因而形成肝痈,肝属木,肺属金,木反侮金,累及于肺,所以又并发肺痈。故见咳嗽,咯脓血样痰,气味腥臭,故《金匮要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从药物功能来分析,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桃仁、红花、乳香、没药活血消肿而止痛;黄芩、知母、贝母清肺止咳而化痰;柴胡疏肝,龙胆草清肝;苦参清热杀虫,桔梗入肺治痈以排脓,陈皮理气,花粉、麦冬润肺生津。诸药并用,临证加减,方能得到满意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