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滴滴 商业模式分析

 财知行 2019-08-06




产品介绍

“滴滴出行”App改变了传统打车方式,建立培养出大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引领的用户现代化出行方式。较比传统电话召车与路边扬招来说,滴滴打车的诞生更是改变了传统打车市场格局,颠覆了路边拦车概念,利用移动互联网特点,将线上与线下相融合,从打车初始阶段到下车使用线上支付车费,画出一个乘客与司机紧密相连的o2o闭环,最大限度优化乘客打车体验,改变传统出租司机等客方式,让司机师傅根据乘客目的地按意愿“接单”,节约司机与乘客沟通成本,降低空驶率,最大化节省司乘双方资源与时间。

滴滴成立于2012年,仅仅六年,估值已达8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40亿元),根据滴滴出行公布2017数据, 2017年全年平台为全国400多个城市的4.5亿用户,提供了超过74.3亿次的移动出行服务,已然成为全球最大科技“独角兽”企业之一。当然,滴滴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其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那么滴滴公司底层的商业逻辑是什么,是怎么完成整个出行生态闭环的打造的呢?

滴滴成立于2012年,仅仅六年,估值已达8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40亿元),根据滴滴出行公布2017数据, 2017年全年平台为全国400多个城市的4.5亿用户,提供了超过74.3亿次的移动出行服务,已然成为全球最大科技“独角兽”企业之一。当然,滴滴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其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那么滴滴公司底层的商业逻辑是什么,是怎么完成整个出行生态闭环的打造的呢?

价值闭环:

从价值闭环上来看,滴滴目标用户主要是普通乘客、企业和司机三大类人群,通过一键叫车、价格提前预估、安全中心、多元化出行矩阵等方案解决普通乘客打车不方便、价格不透明、安全存隐患、缺少优质服务等核心痛点;针对于企业则是通过用车规范制度解决企业出行报销监管困难,减少员工不合规打车,私用公报的情况;针对于司机人群,提供分期服务、大数据订单调配,解决司机、准司机缺钱买车,获客难等痛点。传播方式上从一开始的补贴大战,逐渐过渡到企业品牌的塑造,多以情感式内容营销为主,再加上日常用户转发红包等方式,激活和召回用户。在用户关系维系上,滴滴会员积分和优惠券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企业资金的充值和滴滴司机押金也会起到维系和制约的作用,这也是滴滴长久运营上的考虑。

资源闭环:

公司资源闭环一侧则背靠BAT等投资机构,在充足资金的支持下,联合各金融公司、出行企业等打造生态圈,数据上显示全国1.4亿网约车用户中有1.2亿用户是滴滴的,足以感受到滴滴行业上的独角兽地位,同时,在技术壁垒上滴滴也深入研究,公司内7000员工中有一半是技术人员,算法大数据等已是其核心竞争。

财务闭环:

到目前为止,滴滴已初步完成了自身出行生态的构建,收入类型上主要是服务订单收取的提出、广告收入、第三方服务抽成、投资收益等;成本类型上主要是人力资源成本、平台研发成本、运营成本、推广成本,以及补贴和优惠成本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