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的形式与特点
一、律诗的形式 可分为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和排律(或称“长律”)三种。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兹就五律和七律说明于下:
⒈每首限定八句: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56字。
⒉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⒊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
⒋每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仗,这是律诗的主要特点。其他两联用不用对仗?自便。
排律是律诗的延长。至少十句以上。关于排律的韵数,多用整数,例如十韵、二十韵、三十韵……一百韵(二百句)等;有些排律的韵数不是整数,如二十四韵、三十六韵等。排律以两句为一韵。除首尾两联外,一律用对仗。
二、律诗各联的名称与特点 一首律诗共四联(两句为一联),第一联称“首联”(或起联),第二联称“颔联”,第三联称“颈联”,第四联称“尾联”(或结联)。律诗的容量比绝句增加了一倍,所以可写更多的事和景,可抒更多更细致的情感。“它散中有整,常中有变,对仗工整,内容充实”;五律显得简短,朴直,有力;七律显得畅达、悠扬、纡徐。律诗既讲平仄、押韵,又讲对仗,故写作较难。但历代文人深入探求,写出了许多名篇名句,扣人心弦,流传千古,充实了我国诗歌的宝库。
【注】
⒈此外,还有三韵小律诗和六言律诗,均极为少见。
⒉律诗的别体:首联和颈联(或颔联)用对仗者,旧称“偷春格”;只用联(颈联)对仗者,旧称“蜂腰体”。律诗定型以后,此别体亦少见。
(岁寒斋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