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我的好多文友都喜欢写诗,可我发现,好多文友写的不能称为诗,他们便自嘲说是“打油”。我不能给他们写诗的热情,泼冷水,其实打油诗也很难写的。 打油诗:是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相传由中国唐代作者张打油而得名。清代翟灏在其《通俗编·文学·打油诗》中曾引张孜《雪诗》云:“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后世则称这类出语俚俗、诙谐幽默、小巧有趣的诗为“打油诗”。另外,有时作者作诗自嘲,或出于自谦,也称之为“打油诗”。 打油诗虽然不太讲究格律,也不注重对偶和平仄,但一定会是押韵,亦通常是五字句或七字句组成。打油诗常被用来对社会百态作出嘲弄及讥讽,也可以作为谜语。 星月板话:最近在高密东北乡出现了一种诗体,叫“星月板话”是郭星月老师独创的一种快板书形式的诗体。 板话,来源于高密东北乡的顺口溜、打油诗,星月板话又不同于单调的顺口溜及打油诗,他推新去陈、博征旁引、穿插历史典故、紧跟时代潮流,两片竹板一打,板话语句从口中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而出,通俗易懂,令人振奋,使人耳目一新。 自由诗:是白话文学领域中的先行者,它的产生可以看作是五四新文学和五四文学革命开端的标志。特点是没有规则的音节、韵律及其他正规设计,追求“有机形式”,依靠言语的自然节奏。自由诗没有任何外在的形式可以利用,同以前的诗相比,可能是最难写好。 古诗:分格律诗和古体诗两大类,格律诗的基本特点是讲求平仄和押平声韵,达不到这两点的就是古体诗。 一、绝和律 1.五绝 仄起 平起 五绝即五言绝句。每句诗都是五个字,特点是全诗一共有四句,全诗20个字。 格律诗的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五绝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体,例如这一首,而七绝则以首句入韵为正体。 有些平仄不合律的五言诗,看起来很像五绝,其实并不是,例如李白的《静夜思》,这是一首古体诗;还有一些五言诗押仄韵,也不是五绝,比如柳宗元的《江雪》,同样是古体诗。也可称之为“古绝”。 2.七绝 “七绝”就是每句诗有七个字、共有四句28个字的格律诗。例如下面这首《从军行》就是一首标准的七绝: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七绝首句入韵,一般来说格律诗首句入韵时可以用邻韵(韵音相近者)。 仄起 平起 绝句不需要对仗。当然绝句对仗也可以,但并不推荐,因为绝句仅短短4句,对仗就意味着失去变化和多样性之美,史上对仗的绝句不足两成,可见绝句不对仗是共识。 3.五律五律每句诗有五个字,一共有八句,正文40个字。 除了讲求平仄和押平声韵外,律诗还有个要求就是颔联、颈联需要对仗,这点和绝句是不同的,有个别律诗仅颈联对仗,称之为“蜂腰体”,这属于特例。 下面这首《使至塞上》就是一首标准的五律: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此诗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 仄起 平起 杜甫的《望岳》看起来像五律,但因为押韵、平仄、对仗不合律,属于古体诗。 4.七律 七律每句七个字,正文共56个字,其他规则跟五律是一样的,例如下面这首杜甫的《咏怀古迹》,就是一首标准的七律: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仄起 平起 5.排律 相对于以上4种诗体,排律是最少见的。 排律是不少于五联10句的律诗,多则不限,而且除首、尾两联外,要求每联对仗,因此排律在格律诗的诗体中是最难写的,很体现诗人的水平,因此在唐朝科举考试中,考诗赋时必考排律。 例如下面这首《省试湘灵鼓瑟》就是一首标准的排律,而且恰恰是一首最知名的科考应试诗: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整体而言,相对于格律诗的其他诗体,排律流传下来的数量是最少的,流传千古的佳作同样也是最少的 二、词牌 卜算子(苏轼) 长相思(白居易) 江城子(苏轼) 水调歌头 清平乐(李白) 沁园春(苏轼) 如梦令 虞美人 (押韵:ABCD) 蝶恋花 欢迎下方留言和打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