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戈铁马辛弃疾, 生死看淡非书生

 骄阳飞雪 2019-08-06

公元1162年闰二月的一个晚上,在金国占领区济州城的知州府里,知州张安国正在宴请将领,丝竹之乐正酣之时,下人通传,有个年轻人在外求见。已有几分醉意的张安国惊惑了一下,随即起身走向廊外。刚出大门,就见一个高大雄壮的身影,还没来的及反应,张安国已经被像抓小鸡一样抓走了。来人正是辛弃疾,字坦夫,号稼轩,当年的他只有22岁。

民间传说里,当时知州府里有金兵五万,辛弃疾领50名壮士冲进敌营,掳走张安国,如探囊取物,英勇无双。而事实上,掳走张安国之后,辛弃疾一行人直奔金宋边界淮水,途中经无数哨港,更是艰难无比,为回到国都,他们裹蹄衔刀,将叛贼押至临安,震动朝野。说起辛弃疾,我们大多数人第一个想起他的是课本里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嘴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个才华横溢文人的模样,他的词作豪放,即使放在历朝历代都毫不失光彩。而他的朋友陈亮曾这样描述他的外貌:他的眼光有棱,能够召集天下的豪杰,他的背上有肉,足以背负起匡扶宋朝的重任。可见气质了得,英姿雄壮。没错,辛弃疾是除了持刀剑走入诗作,更是用刀锋雕刻长歌。辛弃疾出生在历城(今山东济南),中原大部分国土已落入金兵之手,他从小父母双亡,一直由祖父辛赞抚养。辛赞虽在金为官,但心系大宋,这也影响了辛弃疾的胸怀理想。他曾两次在祖父的建议下参加金国科举,实则前往都城搜集情报,这也在他日后对抗金兵的战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辛赞不幸,未能看见山河复兴就撒手人寰,失去了依靠和精神引导的辛弃疾离开家中,正值完颜亮大举入侵中原,激起民愤,落草为“寇”,参加了耿金的起义大军。后随着形势急转直下,1162年,辛弃疾领一众人投奔宋。辛弃疾生擒张安国就是那个时候的事。然而此时,辛弃疾气运已被耗尽,他的余生将在“栏杆拍遍”中厮度。初回宋的书生此时尚未意识到宋的懦弱,他慷慨激昂意气风发,为朝廷提了很多建议,但统统都被闲置了下来,朝廷派他去治理治安,而这一置几乎就是一生。在此期间,与他来往的多是好友陈亮,两人曾剑斩坐骑,发誓定要收回中原。嘉泰三年,辛弃疾终于等来了北伐的机会,那是他已经64岁,他接连被提拔,老书生也为之振奋,用后半生的郁郁仿佛找到了发泄口,然而正当他整装待发,朝内的勾心斗角却又将他拉下,远离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终于,辛弃疾病重不可医,临终的他,仿佛真的看到了战马嘶鸣,听到了战场的鼓声阵阵,收复中原有望了!他大喊:杀敌!杀敌!卒于1207年的秋天。人们说稼轩的词初读豪放慷慨,再读觉得只不过是碎了一地的念想。可惜。

参考文献:《辛弃疾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