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称为「救命神器」的人工肺是「双刃剑」---ECMO通气

 洞天禅悟 2019-08-06

这是7月23日在「武汉晚报」报道的一则有关「重感冒后心脏停跳3小时,『人工肺』紧急驰援就回一颗心」的新闻:

文中提到的ECMO,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魔肺」。小编记得早在今年流感大爆发的时候,它就成了「网红」,有人称它是「救命神器」,有人吐槽它贵得过分。

「魔肺」到底是「何方神圣」?它是如何代替我们的心肺?它真值得我们花费如此昂贵的价钱吗?带着心中的诸多疑问,小编采访了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四部的李敏医生。

最好奇的一点:「魔肺」如何代替人体的心肺?

我们常说的「魔肺」的大名叫做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小名叫「膜肺」,英文简称为ECMO,这项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生命支持技术之一。

李敏医生介绍,正常人体的存活,需要通过左心把富含氧气的血液泵入动脉,然后经过组织后再回到静脉,经右心后通过肺脏,血气交换之后再经过左心泵入动脉,如此反复。如果病人的心脏或肺脏出现问题,那就把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直接通过人工肺,同时给予人工肺氧气,使得静脉血富含氧气,同时排出二氧化碳,相当于替代肺的功能,这就是人工肺的过程。再把动脉化的血,通过动脉或者静脉系统,再给到人体。

其中,VV-ECMO(静脉-静脉)为肺替代的方式,VA-ECMO(静脉-动脉)为心肺联合替代的方式。

ECMO的基本结构:

血管内插管、连接管、离心泵、氧合器、空氧混合器、监测系统。

其中氧合器和离心泵为核心结构,氧合器代替扮演肺脏的功能,动力泵代替扮演患者的心脏。

我们再来看一个视频,更加直观的感受一下这个高大上的「魔肺」:

视频来源于网络

那么「魔肺」究竟能维持多长时间呢?

李敏医生介绍,国外有长达400天以上的维持时间。国内最长维持时间的是2009年的一位甲流产妇,换了「魔肺」之后,大概170天左右。「我经手的维持最长时间的是一位30岁的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单一一个膜肺维持122天。」

使用「魔肺」的患者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李敏医生告诉我们,患者的痛苦相对较小,局麻下就可以做,穿2根比筷子粗一点的导管分别到大腿根(股静脉)和脖子(颈静脉)。通常股静脉导管为19~23F(导管外径约7mm),颈内静脉导管为15~17F(导管外径约5mm)。

我们可以把「魔肺」当做「救命的最后一个武器」,但它并非万能「神器」

李敏医生表示,「它是不是神器,就看如何权衡利弊。

如果在病情危重时,它就是能『救命的最后一个武器』,但如果不是必须使用,那就会弊大于利。」

李敏医生告诉我们,在使用之前,医疗团队要做临床判断,判断病人有无适应症和禁忌症等。适应症和禁忌症都是相对而言的,还要根据临床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笼统的讲,适应症为:急性的、极危重症(经过常规治疗无效)、具有可逆性或者相对可逆性的心肺功能衰竭;禁忌症包括肿瘤晚期、慢性病终末期、高龄、存在抗凝禁忌、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魔肺」不是一线治疗手段,而是挽救性的替代手段,它仅仅是短期替代了心肺功能,并非根治原发病的手段,而是为治疗引起急性呼吸或循环衰竭的原发疾病赢得更多的治疗和恢复时间。

成功率和使用「魔肺」的数量是否成正比?

「我们最开始一年做几个,后来是十几个,再后来一年做了几十个,前年是70多个,去年做了130多个,呈一个上升趋势。」

李敏医生解释,第一,人群的经济支撑能力较以往大幅提高;

第二,人们对危重疾病抢救的积极性、认知度有所提升;

第三,ECMO技术实施和后期管理相对越做越成熟。

「体外生命支持组织(ELSO)」的数据显示,VA-ECMO(心肺)支持的成功率约50%左右,VV-ECMO(肺脏)的成功率大概50%~60%,具体根据各病种有所差异。

李敏医生说,「我们现在大概做了300多例,主要是以呼吸衰竭为主的病人,总体成功率大概50%左右。ECMO只是生命的维持手段,能否成活主要看原发病的治疗和转归。」

为什么「魔肺」不像呼吸机一样广泛存在于每个ICU病房?

「魔肺」就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的呼吸机,那时的呼吸机都是「高档品」,到最后抢救时才会使用。

李敏医生说,「现在ECMO还没有那么普及应用,因为它的花费较大实施技术要求高,需要一个成熟的密切配合的团队,后期管理中存在很多并发症/合并症,有些甚至是致死性的并发症(比如脑出血),因此ECMO的后期管理更是决定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所以并不像监护仪或呼吸机存在于每家医院之中,即使在三甲医院的ICU也不一定有。」

因为ECMO技术本身的需要,如全身肝素抗凝、血管内导管的长期置入,这些「危险因素」使患者不得不时刻处于血栓、出血、感染等风险中。使用的时间越长,感染的风险可能越大,并且有些感染与自身疾病有关。

李敏医生表示,「我们做的300多例中,有10来个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脑出血,仅2例最终存活,其余基本算是治疗失败,虽然发生率不高,但是一旦发生,就难以挽回。」

「魔肺」就像是「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它能使患者获益,同样会给患者带来风险。

专家简介 李敏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四部。专长:主要从事各种呼吸危重症疾病的救治工作,研究方向为:ECMO治疗呼吸衰竭、肺移植围术期管理,对ECMO技术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