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法辨治咳喘病经验探析

 Dementia豆豆 2019-08-06

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寒冷,昼夜温差大,当地居民多发咳喘。咳即咳嗽,喘即喘息、气喘。

咳喘病又名“咳逆上气”,是以咳嗽、喘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常因咳嗽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由咳致喘,终使咳嗽、气喘并作。

咳喘既是独立病证,也是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

如《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有

“上气,喘而烦躁者,属肺胀”,“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1 论病因分外感、内伤,论病机辨别虚实

于老将咳喘病因分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喘由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侵袭肺脏,肺失宣肃,肺气不宣,气机壅阻,上逆作喘,肺气不降,上逆而咳。

如《灵枢・五邪》曰:“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喘动肩背。”

《河间六书・咳嗽论》云:“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

《景岳全书・喘促》谓:“实喘之证,以邪实在肺也,非风寒则火邪耳。”

外感咳喘多属实证,病位主要在肺;

内伤咳喘有肺脏自病和他脏病变累及肺脏,多属虚实夹杂之证,

如脾虚痰湿内生,情志内伤,肝气郁结,致肺宣发肃降功能失常,引起咳嗽、气喘,

如《素问・咳论》所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因肾虚不能纳气,气失摄纳,致肺气上逆而发咳喘,此时属虚证,故曰“有邪者为实,无邪者为虚”。

2 据经典,六法辨证施治

2.1 宣肺解表法

本法适用于外感风寒咳喘证。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肺脏上连咽喉,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一身之表。

且肺为娇脏,不耐寒热,一旦受风、寒、燥、热等外邪侵袭,可致肺失宣降而引起咳喘发作。

风寒犯肺,卫阳被郁,肺气不宣而咳喘发作者,称为风寒咳喘。

证候表现为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清涕、咽痒咳嗽、痰白稀薄、容易咳出、口不渴,甚则作喘,舌苔薄白、脉浮。

治宜辛温解表宣肺、止咳化痰平喘。

若无汗、脉浮紧者,常用麻黄汤合止嗽散加味;

有汗、脉浮缓者,常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味;

素有痰饮、又感外寒,咳喘较甚、痰多泡沫、喉中有声者,常用小青龙汤加味。

2.2 清热宣肺法

本法适用于风热咳喘证。

风热犯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遂发咳喘。

证见发热、口渴、咽痛、鼻塞、流黄涕、痰黄黏稠、咳而不爽,甚则气息粗促、喘急鼻煽、溲赤便干,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浮数或滑数。

治宜辛凉解表、清热宣肺、止咳平喘。

轻证常用桑菊饮加味治之;如见高热、咳喘重证,则用麻杏石甘汤加味。

2.3 清燥润肺法

本法适用于燥热咳喘证。

肺喜润恶燥,秋令气候燥热,侵及肺脏,必耗伤肺津,肺失润降,肺气不利而出现咳喘证。

临床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质黏、咯吐不爽、咳甚则胸痛、或痰中带血,兼见口鼻干燥、尿赤便结,舌红,苔少或苔黄,脉细数。

治以轻宣燥邪、润肺止咳,常用桑杏汤加味;

阴伤者,常用沙参麦门冬汤加味;

燥伤气阴较重者,用清燥救肺汤加味;

若见痰中带血,加白茅根、侧柏炭、地榆等。

2.4 补脾化痰法

本法适用于痰湿咳喘证。

脾主运化水湿,脾虚运化失健,水湿停聚为痰,上逆于肺,蕴阻气道,即发痰湿咳喘。

正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痰湿咳喘,其声重浊,痰涎黏稠,咳吐不爽,胸部胀满发闷,食欲不振,伴有恶心呕吐、便软或溏,舌体胖而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滑。若痰色白而无热象者,

治宜健脾燥湿、化痰止咳,方用二陈汤合茯苓杏仁甘草汤加味;

喘甚者,宜化痰、降气、平喘,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若痰郁化热而见咳吐黏稠黄痰、舌苔黄腻者,

治宜清热、化痰、止咳,方用清金化痰汤加味;

咳嗽不爽、顽痰不化者,宜清热祛痰、润肺止咳,常用节斋化痰丸加味;

若体虚畏寒、便溏、脉虚,治宜补脾化痰,方用二陈理中汤加味;

若咳喘气短声低、倦怠乏力、痰多稀白、食欲不振、畏寒自汗、容易感冒、腹胀便溏,则属肺脾气虚,

治宜补肺健脾、益气定喘,方用苓桂术甘汤合六君子汤加味,或苓桂术甘汤合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味。

2.5 滋肾益肺法

本法适用于肺肾阴虚咳喘证。

肾主水,肺病日久及肾,损伤肾阴,阴虚火旺,虚火升灼而致肺肾阴虚。

本证咳喘,病程较长,可见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喉干音哑,午后潮热,颧红盗汗,手足心热,形体日渐消瘦,烦躁失眠,舌质嫩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数,

治宜滋肾润肺、清热化痰,常用百合固金汤加减,

如病属肺结核,加百部、白头翁;

咯血者,加地榆、侧柏炭;潮热者,加银柴胡、地骨皮;

盗汗甚者,加桑叶、浮小麦、龙骨、牡蛎;

若咳喘气短、呼多吸少、动则尤甚,痰少而稠,腰膝酸软,头昏耳鸣者,

宜滋肾补肺、化痰定喘,

用六味地黄汤合生脉散加减;

痰黄便干者,加黄芩、桑白皮、瓜蒌仁;

潮热重者,加地骨皮、龟甲。

2.6 温肾纳气法

本法适用于肾不纳气的咳喘证。

肾主纳气,咳喘病久,由肺及肾,伤及肾阳,必致肾失摄纳。

证见咳喘气短,呼多吸少,动则加重,肢冷畏寒,腰膝酸软,面白或青,舌淡体胖、脉沉细。

若肾阳虚衰,水气不化,致使水邪泛滥或水饮凌心,再进一步发展还可出现心阳衰微,甚则心阳暴脱之危证;肾水凌心,证见咳喘心悸、小便不利、肢体浮肿;

心阳暴脱,证见咳喘加剧、烦躁不安、肢冷汗出、面色苍白。 肾不纳气者,

治宜温肾助阳、摄纳平喘,用金匮肾气丸合三子养亲汤、参蛤散加减。

肾水凌心者,

治宜温阳利水,常用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减;

心阳暴脱之危证,急以参附汤回阳救逆。

3 典型病例

案例1:患者,男,67岁。

因咳嗽反复发作20年,加重并气短半年就诊。

半年来咳喘反复不愈,气候寒冷或劳累后加重。

刻诊:咳嗽、气短,咳声低微,痰白清稀、咳吐不利,兼畏寒肢冷,汗出,腰酸腿软,大便较干、排解困难,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中医诊断:喘证。

辨证:肺肾阳虚,肾不纳气。

治以温阳纳气、止咳平喘。方选金匮肾气丸合三子养亲汤加减:熟地黄15 g,山萸肉10 g,山药12 g,茯苓12 g,制附片(先煎)10 g,桂枝10 g,紫苏子10 g,莱菔子12 g,芥子6 g,白术10 g,干姜10 g,五味子10 g,麦冬15 g,苦杏仁12 g,肉苁蓉20 g。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参蛤散(红参60 g、蛤蚧1对,共研细末)3 g;冲服。服用7剂后,咳喘明显减轻,痰液排出爽利,汗出减少,大便自解,惟气短仍著,原方去肉苁蓉、加龙骨(先煎)、牡蛎(先煎)各20 g,再进7剂后病情基本缓解。

按:本案患者年逾花甲,咳嗽日久,迁延失治,久病及肾,肺肾两虚,肺不主气,肾不纳气,故而咳喘缠绵难愈。

该证属咳喘之肺肾阳虚证,治以温阳纳气、止咳平喘。金匮肾气丸源自《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于老用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以治根本,肾气充足,摄纳正常,气喘方平。

三子养亲汤出自《皆效方》,主治“高年咳嗽,气逆痰痞”,于老用三子养亲汤温化痰饮、降气平喘以治标,痰化气顺则喘嗽自宁。

参蛤散补肺肾、定喘嗽。

三方合用,共奏温补肺肾、化痰平喘之功。

酌加五味子、麦冬滋阴敛肺,防温药伤阴,体现了于老顾护阴津的思想。

案例2:患者,女,27岁。

患者自述1周来因伤风感冒后而出现微恶风寒,头痛,汗出,喉痒咳嗽,气急,痰多色白,大便较干,舌苔白腻,脉浮缓。中医诊断:咳嗽。辨证:风寒袭表,营卫不和,肺气上逆。治法:解肌发表、调和营卫、降气定喘。方用桂枝合厚朴杏子汤加减:桂枝10 g,白芍10 g,炙甘草10 g,生姜3片,大枣6枚,厚朴10 g,苦杏仁12 g,百部10 g,紫菀10 g,桔梗10 g,菊花12 g,蔓荆子12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4剂后,表证解,自汗止,咳喘亦愈。

按:本案患者新发咳嗽1周,病程短,辨证属外感咳嗽。风寒迫肺,肺寒气逆,肺失宣降而咳喘。于老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为基本方解肌调营卫,降气平喘嗽。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方中

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厚朴苦辛而温,下气消痰,降逆平喘;

苦杏仁苦温,止咳定喘。

紫菀、百部甘苦而温,入肺经,化痰止咳;

桔梗苦辛而性平,善于开宣肺气。

于老巧加此三味,取止嗽散之义,宣利肺气、疏风止咳,启门祛贼,是以客邪散,肺气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