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牵牛星》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赏析】 关于七夕的诗词,若论乐府古诗,自然以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古诗十九首》中《迢迢牵牛星》最为著名。该诗把牵牛和织女的爱情故事,描绘的凄凄切切,尤其是描绘织女的凄婉之美,成为后人效仿的典范。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简洁生动,不事雕琢,感情真挚,道出了一对有情人,两地相思,愁昔满怀的凄婉爱情,催人泪下,极具艺术感染力。 《七 夕》 南北朝(梁)-庾肩吾 玉匣卷悬衣,针楼开夜扉。 姮娥随月落,织女逐星移。 离前忿促夜,别后对空机。 倩语雕陵鹊,填河未可飞。 【赏析】 庾肩吾是南朝梁代著名文学家、书法理论家,他的诗作讲究格律对仗,其五言诗已经具备了五言律诗的雏形,对后代影响较大。这首《七夕诗》就是其五言诗的代表作。 庾肩吾这首诗,对偶工整,韵律讲究,生动刻画了织女急切相见牛郎的情形,无论是行为、心理,以及言语,描写细腻,细致入微,把织女的相思之情刻画的入木三分。 《七夕-河边织女星》 唐-孟郊 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赏析】 描写了牛郎织女隔桥相望的忧伤,表达了作者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 《七 夕》 唐-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赏析】 《七夕》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此诗首联作者通过对比,对自己的相思苦情作了深层的刻划;颔联借用环境的陪衬和触景生情的手法,表现出时间的推移和作者难以为怀的悲怆心情;颈联着想天外,运用浪漫主义的妙笔进行渲染;尾联貌似平淡,其实蕴含无限缠绵的情思。全诗构思新奇,抒情深细,语言工整,妙语天成。 《他乡七夕》 唐-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赏析】 在异地他乡适逢七夕佳节,更增加旅人的思乡思亲的情怀。可是远离家乡,看不见妻子在月下穿针乞巧,对月怀人,诗人生起无限羁旅穷愁、去国怀乡之感。孟浩然诗歌大胆抒发个人的理想愿望,给开元诗风注入了清新浓郁的生活气息。 《七 夕》 唐-杜审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 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 袨服锵环佩,香筵拂绮罗。 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 【赏析】 七夕时值初秋,明月高悬,青霞横亘。天街神仙往返,人间飨宴排列。年年到了此夜,民间做针线活进行乞巧活动的特别多。 《七 夕》 唐-宋之问 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 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昼从云请,归轮伫日输。 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 【赏析】 勤劳的牛郎,痴情的织女,善良的黄牛,热心的喜鹊,美丽的神话故事自古以来曾使多少深受感动。千百年来,尽管各地对"七夕''的起源解释有所不同,过节的方式与习俗也有差异,但是它引导人们走向勤劳。诚信和爱情之路却是完全一致的。 《七 夕》 唐-祖咏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赏析】 七夕之夜,时间虽已很晚,但家中的少女尚无睡意,还在庭前穿针引线,进行乞巧活动。平日很容易的活计,现在却有点困难。当时未分出谁的手艺更巧,只能留待第二天再比较了。 《秋 夕》 唐-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赏析】 杜牧的《秋夕》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宫女久久地眺望着星空,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 《七 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赏析】 白居易这首关于七夕的绝句,简洁朴素,凝练隽永,道出了七夕节传承久远,古今皆同,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竟然在一个晚上上演,令人感慨。这首绝句虽然精炼,然而,白居易关于七夕的诗词,为世人所共知的应该描述唐明皇和杨玉环的长诗《长恨歌》。 《七 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赏析】 七夕晚上,抬头仰望长空,看到云絮渐渐积聚遮住了明月星空,应该是相隔银河两岸的一对夫妻正在鹊桥上相会吧!而在人间,女子们也开心地梳妆打扮,到月下去穿针跪拜,进行一年一度的乞巧活动。 《乞 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赏析】 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线几万条。”这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 《七 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赏析】 一道仙鹊架起的小桥横卧在那茫茫的银河上, 听着织女的佩环丁冬,看她款款地过桥而来。我和伊人的离别是不会停息地一年复一年,怅然间抬头望去,只见到牛郎星依旧闪烁,亘古光华不变;我的哀愁啊,就渐渐不那么明显。 《七 夕》 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赏析】 李商隐是唐代写爱情诗的高手,其代表作《锦瑟》、《无题》等是诗词当中描写爱情诗的不朽之作,千古传诵,妇孺皆知。关于七夕的诗词,李商隐也有近十首作品,我们选取的这首绝句,也是感人肺腑的佳作。 诗人描写一年一度的七夕,牛郎织女可以想见,虽然每年只见一次,也好比人世间离别后永远无法相见,因而使然感叹道,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才可以将人世间的无期见换成哪怕是一年一度的七夕相聚。这首绝句是诗人对妻子的悼念诗作,感伤之情,令人酸楚。 《辛未七夕》 唐-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离别,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归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赏析】 银河之滨,本来可以作为“牛郎”与“织女”经常相会的场所,何必一定要待金风玉露之七夕才相会呢?难道是仙家喜好别离,故而将佳期安排的如此遥远?疑而不解,正反映出诗人苦闷难释的孤寂心态,语意感伤,心境难堪。 《马嵬其二》 唐-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田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赏析】 《马嵬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两首咏史诗,一为七绝,一为七律,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此诗咏叹马嵬事变。马嵬事变发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李商隐生活在晚唐那种国势颓危的氛围下,这不能不使他对历史抱有更多的批判意识,对政治怀有更多的拯救情绪,对荒淫误国者含有更多的痛恨心理,因此写下这组诗以达讽喻之意。 《七夕词》 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赏析】 七夕之夜,长安城中月光如练,家家户户的女子都在月下进行乞巧活动。而传说中的月殿姮娥仙子虽然穿着仙裙佩戴着玉佩,叵耐天人相隔难以相见,只能在暗夜中观看流萤飞舞。此情此恨,怎以排解,也只能在三更天去看斗牛星了。 《七 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赏析】 此诗描述七夕节时,作者全家设宴庆祝,女子尽情展示针线活,男儿们则舞文弄墨展示才华。只盼这种日子能够年复一年的延续下去。 《七 夕》 五代-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赏析】 七夕节最早称作“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其内涵主要是赞扬女子巧慧,祈求心灵手巧。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她们在这一天展示刺绣、针线等手艺绝活,希望取得上天的眷顾,变得更加聪明灵巧。宋朝诗人杨朴的这首《七夕》表达的就是女子七夕乞巧的意思。这首诗大意是说:不明白牵牛的用意是怎么回事,每年七月总要邀请织女在天上穿梭织锦给地上的人们看。你们年年让人间乞得巧去,岂不知道人间的巧多得很哩! 《七 夕》 宋-仇远 河鼓天孙各老成,无愁可解任秋声。 痴儿笑月羞眉曲,稚女穿针斗眼明。 夜半且分瓜果供,天中岂识别离情。 未能免俗消光景,醉卧西风梦亦清。 【赏析】 此诗描述七夕时家中痴儿稚女的不同表现,非常传神。 《鹧鸪天-七夕》 宋-晏几道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赏析】 作者对“牛郎织女”故事感到很悲观,认为鹊桥相会只有一天是鹊鸟误传所致,欢聚太少,离别太多,空剩无穷无尽的离愁别恨。 《鹊桥仙-七夕》 宋-苏轼 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赏析】 缑山仙子王子乔性情高远,不像牛郎织女要下凡人间。皎洁的月光中停下吹凤箫,摆一摆手告别人间去成仙。 听说黄河竹筏能直上银河,一路上还挟带着天风海雨。今天相逢一醉是前生缘分,分别后谁知道各自向何方? 《行香子》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醍儿雨,醍儿风。 【赏析】 牵牛、织女正是人间别离男女的化身,对他们不幸遭遇的叹恨,正是对人间离愁别情的叹恨。 《鹊桥仙-七夕》 宋-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赏析】 词中牛郎织女之悲剧,有其真实的人间生活依据,即恩爱夫妻被迫长期分居。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赏析】 在众多七夕诗词中,大多是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表现人间的“欢娱苦短”。然而北宋秦观的《鹊桥仙》,独出机杼,立意高远,表达另外一种爱情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也就是说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因此,成为关于七夕的千古绝唱。 话又说回来,所谓“距离不会割断爱情”,这句话已经被现实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否决。看着有人因为距离而分手的时候,就会想起这首词。关于永恒和瞬时拥有,不想在这里讨论,只希望朋友们读到这首词时能够唤起心底最原始的对于爱情的感动。最后,仍然希望世上的恋人们能够拥有朝朝暮暮的结局。 《二郎神-七夕》 宋-柳永 炎光初谢,过暮雨芳尘轻洒。 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 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 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 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鬓相亚。 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 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赏析】 汤显祖是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牡丹亭》是其代表作品。这首七夕的诗句中写到“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表述的可能是当年七夕之际,作者刚刚写完了《牡丹亭》剧本,虽经紧张排练还是没有能够正式进行演出,因而也无人赏识。已经到了七夕夜还叫来小伶,由自己亲自打板让小伶排练。 《七 夕》 清-郑板桥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赏析】清代画家郑板桥一生只画竹,并且因此而名震画坛,家喻户晓。其实他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颇具才华的诗人,他也曾写过有关七夕的诗,他的诗句更富有画意。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赏析】 韩庄闸,在山东微山县微山湖口。七夕,每年农历七月七日,传说牵牛星与织女星相会的日子,为民间的美好传说。作者乘着一艘用木兰树做船桨的画船,在誉为“藕花之乡”的微山湖上泛舟。这时,船上的歌声从下午一直唱到晚上方停了下来。湖上天气微凉,轻烟笼罩着杨柳,倒映在静静的水面,青绿色的远山像水波起伏,酷似眉毛;淡黄色的月亮也弯弯高挂,亦似美眉。“山眉澹碧月眉黄”一句甚佳,把微山湖之山和月喻为“眉”,遥遥相对,依稀可见牛郎织女在“相逢”,眉目传情。 《七 夕》 清-吴绡 星光历历汉悠悠,怅望双星独倚楼。 莫谓人间多别恨,便疑天上有离愁。 梁清谪去谁相伴,子晋归来合公游。 惟有月娥应最妒,一轮风露不胜秋。 【赏析】 抬头仰望明月长空,感慨漫漫历史长河中七夕与秋天都是一样的。每一年的这一天,牛郎与织女都体味着相聚的欢愉与离别的愁绪。 《怨王孙-七夕》 清-朱彝尊 一水填却,双星如约。乞巧谁凭诉愁。 君莫道,呆娭女痴牛,肯怜不。 悠悠岁月辞家者,孤眠且,此夕何夕也。 碧梧小院风细,露槛同凭,昔年曾。 【赏析】 七夕之时,在人们心目中,只盼能填平银河,让牛郎织女如愿以偿再不分开,而一对痴儿女,一头老黄牛,又有谁去可怜呢?象我这样远离家乡的游子,一人孤眠,又怎能想到今夕是什么日子呢? 《红娘子》 清-朱彝尊 袖薄吹香过,发重萦鬟亸。 压众风流,倾城色笑,趁时梳裹。 惯新诗咏罢少人知,一篇篇教和。 别泪看频堕,密约何曾果。 七夕星河,中秋院落,上元灯火。 悔当时花月可怜宵,镇相逢闲坐。 【赏析】 此词似为作者在七夕之际,回忆起自己的初恋,后悔当时年少不解风情,在“七夕星河,中秋院落,上元灯火”几次的佳期相遇中,只是相逢闲坐,而没有表述爱慕之情,以致错过了一段美好姻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