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成都置业、这些规划你应该了解。(下)

 昵称57728473 2019-08-07


在成都置业、这些规划你应该了解。(上)

在成都置业、这些规划你应该了解。(中)

这一期也是本系列的重点,这一期主要是成都整个5年计划的指标,其中包括供地数据、货币安置、人才公寓供应、农村住房保障、二手房交易占比数据等。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关乎城市发展和民生改善。未来五年,成都将进入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机遇期,奋力打造美丽中国典范城市与和谐宜居生活城市的关键期,全面提升城市能级水平与功能品质的攻坚期,需要房地产业找准新定位、明确新目标、清晰新路径,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勢,进一步做出积极贡献。根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成都房地产业发展特点,制定本规划。

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是必须满足以下5点:民生为主、市场主导、职住平衡、协调发展、绿色智慧原则来发展成都房地产行业。

1:民生为本原则。按照“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思路,坚持市场和保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多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住房需求,稳步提高居住水平,不断优化居住环境,努力实现人人住有所居,让广大人民群众共宴改革发展成果。

2:市场主导原则。深刻把握房地产业与宏观经济运行、城镇化进程和人口变化的互动规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注重利用行政手段调节市场波动,灵活平衡供需关系。

3:职住平衡原则。统筹兼顾居住和就业的关系,强化住房对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支撑作用,推动产业和城市相互融合,避免出现“空心化”和“孤岛化”。

4:协调发展原则。坚持因情施策、分类指导,通过控制增量、消化存量、疏导流量等方式,着力解决房地产业内部不同区域、不同业态、不同套型之间结构性失衡间题,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利用效率。

5:绿色智慧原则。加快推进住宅产业化进程,切实注重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深度融合“互联网十”、共享经济等新思维,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

总体目标:

围绕房地产业要“服务于民生改善、服务于经济增长、服务于城市发展”目标,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全方位改革发展方式,系统性优化发展路径,高标准提升发晨品质,促进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优化城市发展格局、增强城市综合竟争能力、提升城市居住品质、引导公共服务合理布局、促进人口合理分布和有序疏解提供基础保障。

1:产业增长。房地产业保持稳定增长,增幅与GDP基本同步,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保持在5%~6%之间。

2:民生改善。居民居住水平持续提升,期末城镇常住人口: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5平方米左右,居住环境更加优美。

3:协调发展。房地产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居民住房可支付性指数保持合理水平,住房使用率更趋合理,商业办公用房利用率稳步提高。

4:建设规模。期间全市新建城市房屋2.7亿平方米;其中:住房160.6万套、1.7亿平方米,商业办公用房0.35亿平方米,其他房屋0.65亿平方米。

主要任务:

围绕“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科学规划不同区域商住比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东进”和“南拓”区域,立足于支撑产城融合和职住平衡,增加新建商品房供应规模,适度超前、加快推进房地产业发展。“西控”区城,立足于生态保护和改善宜居环境,控制房地产供应总量,优化供应结构。“北改”区域,立足于旧城有机更新和新区建设,保持房地产供应规模,稳定房地产业发晨。“中优”区域,立足于降低开发强度、建筑尺度、人口密度和提高产业层次、提升城市品质,减少房地产开发建设总量,控制新征土地上市规模,优先保证户区改造等旧城改造存量土地上市出让,支持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人口有序疏解。

1:有序把控供地节奏。

商品住宅用地供应节奏与商品住房销售周期挂钩,商服用地供应节奏与商业办公用房利用率挂钩,针对“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等区域,实行差异化供地节奏把控。

(分区域分用地供应节奏)

(全市经营性用地供应年度计划)

2: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行租赁并举。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人口规划,结合城市有机更新、住房保障等情况,科学测算房屋建设总量,制定年度建设计划,经市政府批准同意后组织实施。年度建设计划根据人口变动、经济发展、房地产市场走勢等实际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修订,修订后的计划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全市住房建设年度计划)

鼓励住房租赁企业通过购买、租赁或房屋托管方式筹集房源,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与住房企业合作,出售待售商品住房,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采用“先租后售”“租金抵房款”等方式营销,支持个个人委托住房租赁企业和中介机构出租自由房,稳妥有序开展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同时也鼓励社会资本和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金融投资住房租赁市场,鼓励金融机构为住房租赁企业提供定向金融产品,探索将住房租赁相关收益设立质权,鼓励融资担保机构通过增信等方式增强住房租赁企业融资能力。并且完善后续相应手续。(这也是我去年在博客上发表的看法:租金为王)

人才安居:

农村住房保障计划:

3:推动拆迁保障货币安置。

(全市住房拆迁和保障货币安置年度比例)

4:稳步调整住房结构。

支持开发企业开发建设大套型、高品质商品住房,主要满足改善性需求,确保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稳步提高、户均住房套数不过快增加,促进居住人口规模合理増长。严格执行住宅建筑规范,停止新建“公寓”类生活单元,确保居住品质。

进一步激活二手房市场,降低交易成本,透明交易信息,健全交易制度,引导首次置业住房需求通过购买二手住房解决住房间题,稳步提高二手住房在住房交易市场中的份额。

(全市二手房交易占住房市场份额年度计划)

5:老旧院落改造计划。

6:物业服务年度指标:

7:中介结构发展主要指标年度情况:

8:成品房建设年度指标:

即到2020年底,新开工商品住宅(三层及以下低层住宅除外)以及保障性住房中,中心城区(高新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成品住宅面积比例达到100%,郊区市、县(简阳市、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新津县、大邑县、蒲江县)成品住宅面积比例达到80%。到2022年底,全市新开工商品住宅和保障性住房成品住宅面积比例达到100%。

总结:

2017—2021年成都市拟供应住宅用地4583公顷,年均住宅用地供应量916.6公顷。其中拟供应城镇住宅用地3916公顷(年均783公顷),较全市前五年年均住宅用地供应量増长13%,较2016年住宅用地供应量增长30%,可建住房面积约9795万平方米,可保障约230万人的住房需求;拟通过农民集中建房整理项目,整理集体建设用地约667公顷,产生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用于集中居住区建设。

1:安置房及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590公顷。

2:商品住房用地供应量3326公顷。

3:农民集中建房项目使用集体建设用地667公顷。

二:中期规划供地布局。

1:中心城区(高新、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住宅用地供应量占供应总量的22%,约858公顷。

2:远郊区域(龙泉、新都、温江、双流、郫都)住宅用地供应量占供应总量的27%,约1076公顷。

3:远郊(市)县(青白江、简阳、大邑、浦江)住宅用地供应量占供应总量的35%,约1368公顷。

4:天府新区住宅用地供应量占供应总量的16%,约614公顷。

同时,结合城市发展“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规划布局,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土地资源配置,统筹安排住宅用地供应。保障“东进”区域住宅用地供应,金堂县、简阳市及划归高新区托管的12个乡镇五年供应住宅用地378公顷,占10个远郊(市)县五年供应总量的28%,两地平均供应量较远郊(市)县均量136.8公顷高38%;保障“南拓”区域住宅用地供应,天府新区五年供应住宅用地614公顷,年均123公顷,较前三年年均供应量增长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