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时的七夕其实不是情人节,而是女儿节

 探知社 2019-08-07

如今,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七夕节。“七夕”,即农历七月初七,民间相传是牛郎织女从鹊桥渡过天河相会的日子,七夕节也称“乞巧节”,七月初七当晚,女子,特别是未出阁的女子要向织女“乞巧”,以求也能拥有一颗聪慧的心,拥有一双灵巧的手。


其实从这个含义里我们就能发现七夕其实从来不是我们现在以为的情人节,与外国人所说的情人节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七夕通俗一点来讲应该是“中国女儿节”,是古代姑娘们穿针乞巧、祈愿祷福的日子。一般人们在七夕会举行各种纪念活动。

穿针乞巧

始于汉,是最早的乞巧方式。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里边提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这是在我国至今为止发现的古文献中最早的关于七夕乞巧的记载。这一天各家女儿围坐一团,以五彩丝线穿针,速度快为巧者。

喜蛛应巧

这一习俗较之穿针乞巧要稍晚一些,大致起于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所谓“喜蛛应巧”,就是把一些瓜果食品置于果盆之上,这通常是在穿针乞巧前已由大人们作了准备。在“穿针乞巧”以后,看果盆上有没有“喜蛛”结网,谁先发现,谁就大吉大利。

”喜蛛“,就是在夏秋之交的时候,能够经常在一些花草树木上看见的米粒大小的小蜘蛛,当偶然有小蜘蛛爬到人身上或者出现在家里,人们就认为是大喜之兆。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投针验巧

这种过法是明清时候人们最喜欢的。现在的人们不兴晚上玩了,在中午的时候,妇女会把一碗水放在日头下面,盆里的水经过半天太阳的照射,表面会生成薄膜,取缝衣针,轻轻平放在水面上,针不会下沉,水底下,就出现针影,如果针影如果是笔直的,则“乞巧”失败,如果针影形成其他各种形状:弯曲、一头粗一头细、或其他图形,便是“得巧”。

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传说中,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就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生前躬耕、死后奉献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晒书晒衣

古时候在七夕节晒书晒衣是盛事,据《杨园苑疏》记载,汉建章宫有太液池,池西有汉武帝之晒衣阁,每到七月初七,宫女必登楼晒衣。此当为七夕晒衣之缘起。到了魏晋,七夕晒衣的习俗已相沿成风,并相当程度地演变为官宦人家夸富斗富的一种表演。


磨喝乐

磨喝乐是古代民间七夕时期儿童的玩物,即小泥偶。磨喝乐的形象大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

拜织女

拜织女纯粹是古时少女、少妇们的活动,她们事先约定好,在月光下摆一张桌子,焚香礼拜,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

拜魁星

据说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主文事,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高中魁首。流行于清代风俗,七月七日,妇女忙于拜织女,而男子则忙于屠狗祭魁星,魁星为点取状元之神,祭拜它以求科举高中,官运亨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