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十年前的这部哪吒电影,至今还是真正的神作

 七侠荡寇志 2019-08-07

最近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无疑是暗淡的暑期档一大爆款,从点映开始,豆瓣的评分由8.6到8.8,稳中有升。

讨论最多的一点是生性邪恶的丑哪吒和我们最熟悉的那个俊美娃娃完全不同。

相比于《哪吒闹海》里的小英雄,今天的魔童哪吒的确颠覆了我们的印象,但如果追本溯源,《封神演义》里的哪吒还真不是什么善茬。要说颠覆,四十年前的《哪吒闹海》才是一个真正的颠覆者。

《哪吒闹海》(1979)

这部电影诞生在一个特殊的时期,它是文革后中国制作的第一部动画长片。

在六十年代中后期,动画电影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打压,1963年有一个口号「大写十三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大写解放以后的十三年,着重写建国后的活人,不写古人不写死人,所以,当时再看到什么神话人物是不可能了。

《哪吒闹海》的出现,是在封闭了十六年的神话故事领域,劈开一道光亮给观众看。

早前的《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象征着中国动画电影的一个高峰,像导演王树忱提过的,小哪吒经过一番磨难复活,如同我们的动画电影得到重生。

哪吒本来是佛教人物,后来《封神演义》成书,哪吒又变成了道教弟子。在《哪吒闹海》最初的人物设计中,美术设计张仃先生本来把哪吒画得黑且瘦,后来经过造型设计师阎善春、黄炜的修改,才有了大家后来看到的样子。

同样是上美厂的动画电影,与《大闹天宫》中的哪吒相比,《哪吒闹海》在造型上更突出了他的人性一面。

《大闹天宫》

除了造型上贴近邻家小孩儿,还有在情节上的删繁就简,略去原著中太乙真人收石矶、哪吒还魂、李靖烧毁行宫、玲珑塔镇哪吒等等情节,提炼出关于「闹海」的主线,强调哪吒与龙王的对峙,极力突出双方的善恶对峙,转移了原著中的父子矛盾,对人物形象有了更多的改写,让善者更善,恶者更恶。

原著中本来在水晶宫闲坐的龙王,在动画片里开篇就是胡作非为的恶人形象,不为百姓降雨,反而索要童男童女,报复得逞还寻酒作乐。而哪吒因为知晓自己并非凡夫俗子,完全是有恃无恐的猖狂恶童。

原著当中,哪吒在洗澡时,水上的乾坤圈让海底龙宫震响,巡海的夜叉查看情况,和哪吒没说拢,就被打得「头脑迸流,即死于岸上」。

这一情节在动画里已经改成,哪吒为了救人,打伤夜叉。后来敖丙找哪吒理论时,被打死又抽筋,原著中的罪加一等,在动画里已经净化为斩妖除魔的正义行为。

当老龙王去找李靖讨说法,哪吒还谎称自己遭到百般辱骂,不得已为之,对待老龙王,也是叫嚣:「我非别人,乃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弟子灵珠子是也。偶在九湾河洗澡,你家人欺负我;是我一时性急,便打死他二命,也是小事,你就上本。我师父说来,就连你这老蠢物打死了,也不妨事!」

夺人两条性命,却归因于自己「一时性急」,还说这样也「不妨」,与动画片中那个善良正义的哪吒大相径庭,哪吒最后剖腹剜肠,还父母骨肉,几乎是一种自我赎罪。

凶狠野蛮的哪吒在《哪吒闹海》里被提纯成最有人性的神,这个白衣少年有一众亲密的小伙伴,不仅和父亲李靖的矛盾也被弱化,还强调了与太乙真人师徒之间的关系。

改写之后的哪吒是个路见不平、反抗父权的义气少年,拯救百姓于危难的小英雄。

这样的变化也难免有些善恶被脸谱化的问题,故事的情节也是英雄故事常见的桥段,大致脉络无非是出发冒险、遇到阻力、高人指点、夺得胜利。

虽然正面人物如此伟光正,情节还也有些俗套,但今天的我们仍可以欣然接受这样的故事,我想其中一个最大的优势,哪吒是为数不多的以孩子的形象出现的神仙。

可爱、单纯、正直,不用赘述,这是我们既定的认知里,对娃娃用的最多的词汇,虽然改写的故事偏离了原著,但哪吒的性格还是可以立住,而后续的见义勇为也变得在情理之中。

更重要的另一点,也是所有改编作品都涉及到的情况,翻拍的内容无非两种情况,要么是贴合原著的还原,要么是在新的环境下的新解读,《哪吒闹海》显然属于后者,而它当时创作的社会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要素。

彼时的社会经过了一段扭曲畸形的折磨,创作中不再需要一个凶神恶煞般的魔头,或者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救世神仙,最渴望的是在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里,可以有喷薄而出的新力量。

哪吒不仅是有孩子那般天真活泼的特点,还承担了本该是成人履行的社会责任。在龙王威逼之下,他大声悲喊:「爹爹,你的骨肉我还给你!我不连累你!」自刎的瞬间,停格的画面,掠过家人的脸庞,随即看到哪吒的头发披散下来,殷红的鲜血滴落。

这种痛感带来的触动,是比哪吒复仇得胜时的快感,还要直抵人心。他活着的时候有多么可爱,当他死去的时候,就会多么让人可惜。

考虑到影片的儿童受众,画面又不能处理的太血腥暴力,于是就设计出了哪吒背对观众,反手持剑的方式。此处改编去掉了原著中剖腹剜肠赎过、魂飞魄散无法转世等等一些迷信色彩,并且艺术性的表达,成为后续影视作品效仿的经典情节。

贯穿全片的善恶对抗,最后集中在争夺哪吒的身体上,面对穷奢极欲的龙王,哪吒成了反抗父权的末路英雄,如果说他第一次拯救小伙伴,是出于孩童间最单纯的友善。那么自刎重生后,哪吒斩断了与父亲的关系,为了陈塘关百姓的生命而斗争,则是选择为了更多的苦难百姓。

《哪吒闹海》中的父权色彩非常浓厚,母亲形象只在开篇哪吒降生时稍有提及。哪吒用近乎自我毁灭的方式摆脱父权、神权的掌控,夺回自己的控制权,甚至成为一次自我净化的仪式,极力反抗被权威执掌的规则。

哪吒自刎,虽然是他主动决绝的选择,但也可以说是被父亲李靖逼迫的。原著中最激烈的父子矛盾在动画片中已经转移为哪吒与龙王的恩怨,虽然父子矛盾被淡化,并且胆小伪善的父亲还增添了一些柔情,比如最后欲大义灭亲时候的迟疑。

但是哪吒本来完全有能力战胜龙王,而父亲李靖鉴于龙王的神仙身份,或者可以说他们之间的政治关系,完全丧失了身为父亲的责任,让李靖在儿子面前显得非常无能。哪吒在挥剑自刎的那一刻,有没有冰凉彻骨的失望呢?

哪吒最初的反抗没有任何效果,甚至遭遇到家人的误解,当他要化解自己的困局时却没有任何能力,只能转向自己,用戕害自己的方式来反抗秩序,他是个孤独的反抗者,他的无力给人无边的心酸。

哪吒要对抗的不仅是神权的施压,还有父亲缺席带来的误解,在双重挤压下,是一种绝对的寂寞。即便不被权威所容,他以自己生命换来人性的良知。

这样的反抗者注定是孤单的,但对自己来讲,他又是一个幸福的人,坚守自己的问心无愧,用如此决绝的态度去反抗,多么孤独又多么高贵。

《哪吒闹海》中的小英雄已然成为我们的精神偶像,挣脱枷锁,不随俗众。因为我们太容易受到迷惑,往往在不经意间成为一种附庸。

当我们看到哪吒遭遇最低谷的时刻,即使头破血流也要涅槃重生,这是最神话的一幕,也是我们最期待的一幕,记住曾经的血泪痛苦,从中走出来,继续成长。

(提示:上方广告是微信平台自动插入,平台根据文章内容匹配相应的广告进行展示,具体的广告在正式发布前我们也并不知道,每位读者收到的内容也不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