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彻底放开中医行医,振兴中医的唯一选择!

 万宝全书 2019-08-07

中医是一门恢复人体管理的学问,它和管理企业类似。对于企业管理,国家能够规定只有考了“企业家证”才能够管理企业吗?当然不能,否则象松下幸之助和李嘉诚这些小学毕业的人永远当不成企业家。同样,国家管理中医,能够规定只有考了“医师执业证”才能够当中医吗?当然也不能!否则历史上的很多自学成才的大医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国家既然管理企业是谁能够可以当企业家,当然管理中医也应该放开,让中医自由竞争,唯疗效优先。

执业医师证书制度是针对西医而建立的,这是因为西医把所有人都当成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机器,治病就象换机器零件一样,讲究一一对应,规范严谨,作为一个西医,就必须熟记这些规范,并熟练操作,否则当西医就不合格。而中医就不一样,这是因为中医把每个人都看成是个性化的,具有不同的体质偏性,治病就需要因人而宜,根据体质偏性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平衡它,你根本找不到一个机械的标准。一个中医合格不合格,你是很难找到一个标准来界定的,同样一个病人,对病因的判断不一样,治疗方法不一样,谁的水平高,只能看疗效。

懂管理的人都知道,用一个不合理的竞争规则来管理,还不如没有规则,因为不合理地竞争规则会人为地劣胜优汰,它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而没有规则只是自由竞争,优胜劣汰只看结果。中国的中医近几十年来为什么持续走向衰落,就是一个不合理的竞争规则闹的,这个规则就是西医式的执业医师证制度。这个制度的最大危害就是人为地劣胜优汰,不管你懂不懂中医,只要善于死记硬背,就能够轻松地成为合法中医,比如一些西医随便学上一段时间,就能够很容易通过考试,成为合法中医,可他们只会用西医式的思维来治病,却不懂中医的辩证论治,虽然偶尔能够病药机械对应治好几个病,但对绝大多数疾病疗效都不行。让这些“合法中医”代表着中医的形象,只会不断败坏中医的名声,让国民不断抛弃中医,没有了国民的支持,中医只有死路一条。相反,一些靠师承或自学成才的中医虽然水平很高,却由于没有通过这个证成了非法行医,如此地劣胜优汰,中医当然只可能不断走向衰落。

有人可能会说,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中医在人身上进行尝试是不负责任的。可事实上,中医任何治病的过程都是一种尝试,这一是中医治病方法丰富多样,比如你用情志的疗法可以,用治血的方法也可以,用针灸按摩的方法可以,用中药调理也可以,甚至外治法也行;二是中医治疗有一个宽泛的范围,只要大方向准确,治疗都是有良性作用的。比如大寒体质,你用热药基本上都是正确的,用附子可以,用桂枝也可以,用干姜可以,用温阳的食物也有疗效,不同的只是疗效的快慢而已,如果你能够正好用中药之偏来平衡身体之偏,疗效就会立竿见影,如果偏性不够,就需要通过量的累积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显然,中医和日常生活是不可分的,你根本找不到一个明显的界限来区分中医和非中医,当然也不可能找到一个标准来定义什么是合法中医,什么是非法中医。古代中医为什么朝朝有发展,代代有名医,就是因为中医的好与坏是通过疗效来判定的,人们花了钱,如果见不到疗效,下一次肯定不会再找你,如果人们花了钱,效果疗效好,你自然就会得到人们的认可。正是这种自动的优胜劣汰机制,使中医几千年来持续地进步。西方中医近几十年来为什么发展欣欣向荣,就是因为他们基本上都采取了登记制,只要你自以为水平不错,都可以行医,不过,西方人看中医是没有医保的,需要自费,花了钱是要见到疗效的,否则你就被人们所淘汰,因此,能够留下来的基本上中医水平都不错。

只有在中国,才通过一个西医式的考试来对所有中医优胜劣汰,通过者就是合法中医,通不过就是非法行医。事实上,这个考试和中医水平并没有多大关系,你考试成绩再好,也不见得中医水平高,你水平再差,也不见得中医水平低,因为中医是临床实践和悟出来的,而不是学出来的。

知耻而后勇,中医过去几十年的持续衰落的事实已经证明过去的管理方法是错的,再这样管下去,中医就只有灭亡了。如果想重现中医辉煌,就必须面对现实,痛定思痛,知错就改,废除用西医制度来管理中医的方法,改用符合中医特点的制度,唯有这样,中医才有希望。

学中医看大师著作:《新科学中医》

学医首要明理,它是你学习中医的指路明灯,如果不精通中医学原理,你的中医学习就象在迷宫中摸索,很难走出来,更不要谈成为大医。《新科学中医》是第一本用大白话讲中医的著作,它用了一个全新的科学体系,即中医学隐藏的系统科学,用它可以让你拨乱反正,了解真正的中医学,不仅能够让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还能够指导你更快更好地学好中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