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述江晓原关于武王伐纣准确年代的论证

 历史探奇 2019-08-07

2016-02-05 08:29:48

武王伐纣论证的思路

        武王伐纣准确年代的论证,是“夏商周断代工程”几个重要论证专题之一。

        江晓原先生是用天文学的方法来解决历史年代问题,在历史上各种文献中,留下的关于武王伐纣时的天象,一共有十六项纪录,经过天文学方法的甄别,剩下七个必须满足的条件。这七个条件非常苛刻,包括了太阳和月亮的相对位置,包括了水星、木星的位置。然后根据这个七个周期性天象的条件来回推天象,来构造一个日程表。

        这样做的风险是:(1)构造不出这样的日程表。没有一个日程表能够同时满足这七个条件。(2)构造出了不止一个日程表,都满足这七个条件。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势必要在这些不止一个的日程表里进行取舍。由于天文学的手段已经用尽,再要取舍的话,不能靠天文学的道理来取舍了。(3)只有第三种结果,也是最理想的结果,就是只有一个日程表,有而且只有一个。

        最终,江晓原给出了一个武王伐纣的准确年代,而且给出了整个战役的日程表。这个日程表里面甚至包括了,武王在胜利之后,他怎么在庙里头祭祖,他怎么对那些大臣们进行赏罚等等。这些都与古文记载中的日干支一一吻合。

以上可参见土豆视频“江晓原_武王伐纣与天文历史年代学”。

官方对武王伐纣年代的确定

        武王伐纣的年代问题,是判断商、周年代至关重要的一个点。至今,关于武王伐纣的年代,在公元前1130年~公元前1018年的范围内,有44种推算结论。“夏商周断代工程”已完成,但仍存较大争议。在2000年的官方公布中,将武王伐纣的年代确定为:公元前1046年。根据“碳十四测年”和甲骨日月食确定的大致范围是,公元前1050-前1020年。天文学家们根据天象记录再结合西周时的金文历谱进行了详细计算和推导,最后,天文、历史、考古等多门学科的专家共同选定的武王伐纣的时间为公元前1046年。[参见刘次沅等,《武王伐纣天象解析》,中国科学,2001年第6期。]。

天涯网站上也有对武王伐纣年代确定的看法,里面还列举了许多参考资料。[细读江晓原回推的武王伐纣年

       在官方出版的《夏商周斷代工程 1996-2000年階段成果報告·簡本》,列举了主要的三个克商年的天文史料:

1、利簋铭文“岁鼎”的一种解释。

2、《武成》《世浮》历日。

3、《国语.周语》伶州鸠语。

       报告还列举了通过天文方法回推克商天象,得到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公元前1044年1月9日、公元前1027年三个克商年的方案。

       选定的原则是,三个方案都无法满足文献所给出的全部条件,因此,只能根据其满足的程度,以及与金文历谱匹配的状况来选定最优。

       否定1044年方案的说法是,对金文纪时词语的理解与夏商周断代工程金文历谱研究所得结果难以整合。反之,1046年方案是正相符合。1046年说,与金文历谱衔接较好,与《武成》《诏告》《洛诰》历日、《国语.周语》伶州鸠语等也能相容,是三说中符合条件最多的一种,故定为武王克商的首选之年。

武王伐纣的论证

       以上是报告的简本。回看江晓原的思路,会发现区别在于,他是首先在16个有关武王伐纣的纪录中用天文学方法甄别筛选出7个苛刻条件,然后继续用天文学方法得到一个日程表。也就是说,他在穷尽天文学方法后得到一个结果,而不是在穷尽天文学方法后得到几个结果,再用其他方法(考古学、甲骨学等)来继续筛选。这是我个人的粗浅看法。这就是江晓原本人的看法,在他的结论总结时已明确,在考虑论证思路的风险时也明确了。

       江晓原在《以天文学方法重现武王伐纣之年代及日程表》一文中,比较详细说明了他使用的天文学回推天象的两个工具。一个是美国著名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斯坦迪什等人(M.Standish)研制的日月行星历表软件DE404,他接着说,“80年代他们制作了长期时间跨度的日月行星历表DE102,在国际上得到广泛使用,但不知何故,国内天文史专家不用。” 另一个是Skymap3.2天象演示软件。

       根据《以天文学方法重现武王伐纣之年代及日程表》,我将江晓原所筛选的7项条件及推算过程描述如下:

1、武王的军队从周地东征出发前后,应有“日在析木之津,月在天驷”的天象,在公元前1130~前1018年时间段内,有145个结果。

(据《国语》伶州鸠语、《三统历.世经》。“日在析木之津”表示太阳黄经在223°~ 249∘,此天象每年发生一次。“月在天驷”,由包括天蝎座𝛑星在内的四颗黄经几乎完全相等、与黄道成垂直排列的恒星组成,古人将之比附驾车的四匹马。)

2、武王的军队,到达目的地牧野那一天的日干支为甲子,在路上的时间应有合理的天数,月相应有两次朔(农历初一,看不见月面任何明亮的部分)的发生。此时可选的日子减少到59个。

(据《武成》与《世浮》所记历日及《三统历.世经》中的有关讨论。)

3、在路上能否见到“东面而迎岁”,并且甲子日清晨是否有岁星上中天。结果还剩18项。

(据《淮南子.兵略训》《荀子.儒效》,以及利簋铭文:“武王征商,佳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

4、再综合且严格考虑“月在天驷”、“岁鼎”的条件,结果剩下7组,真正可取的只剩下2组。

5、讨论可采取的月相定义,再讨论7组时间,最后确定1组日期:公元前1045年12月3日(或4日附近日子)武王出师,公元前1044年1月9日甲子日克商——此日“岁鼎”时间为4时55分,紧扣利簋铭文“甲子朝岁鼎”的记载。

(据《武成》与《世浮》所记历日、月相的再讨论。)

对筛选结果的再验算

        将上述这组日子输入Skymap3.2进行演示,可以发现:

        公元前1045年12月3日清晨5时30分,从西安向正东方天空观测,可以见到一钩残月恰位于天驷正上方。天驷即房星,是“农祥”,而后稷是周人的祖先,则天驷星对周人来说应该有些非比寻常,所以有此“月在天驷”的记载。

        而此时木星正出现在东方非常显著的位置,地平高度达50度,即“东面迎岁”。在4日左右若干天内,武王的军队出发,每天清晨都可以在东方天空见到木星。

        公元前1044年1月9日,也就是甲子克商之日,在牧野当地时间清晨4时55分,向正东方见到木星上中天,地平高度约60度,正是不折不扣的岁星当头天象,即“岁鼎”。

        而在武王克商前后,两次可以观测到水星,即“星在天鼋”,符合《国语.周语下》伶州鸠对周景王的文献记载。

最后结论如下表所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