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大名楼今安在|话说徐州

 海米冬瓜si89la 2019-08-07
徐州旧民谣有:“进了徐州城,景致数不清,五楼二观八大寺,七十二庵布其中”,徐州历史上名楼主要有:彭祖楼、霸王楼、燕子楼、黄楼、奎楼等。沧海桑田,斗转星移,饱受水患兵灾的徐州,历史上的徐州五座名楼今在何方,让我们随着历史的镜头去追寻。

五大名楼今安在 来自方志江苏 12:42

彭祖楼

徐州是彭祖的封国,彭祖楼原位于徐州城墙西北角,在彭祖祠内。彭祖楼下有彭祖墓,是为了纪念彭祖而修建。《寰宇记》:“魏神龟二年(公元519年),徐州刺史元延明将彭祖楼迁建在城垣东北隅汴泗交汇处。”《明统一志》:“旧有石刻‘彭祖楼’三字久毁。”苏轼有“水绕彭祖楼,山围戏马台。古来豪杰地,千载有余哀。”的诗句,可见彭祖楼的位置。

淮海文博园内的彭祖楼

彭祖楼规模宏伟、造型端庄、别具一格,登楼可远眺周围的山峰。郦道元曾在《水经注·泗水》中记载的“彭城东北角起层楼于其上,号曰彭祖楼。”“耸望川原,极目清野,斯为佳处也”,也道出彭祖楼在汴泗交汇处。

但是原有彭祖楼、彭祖墓等,在明代皆圮于黄水。“顺治间淮徐道项锡允移建南城,与井、宅相离,失古意矣。”(《徐州府志》新千年整理全本)清代重建彭祖祠,存门厅三间,青砖灰瓦,民居样式,门额嵌“彭祖祠”砖雕,1997年拆除。


徐州大彭镇的彭祖井

新彭祖楼在中国淮海文博园内,彭祖楼是彭城饮食文化娱乐村的标志性建筑,占地78亩,主楼五层,附楼二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18609平方米,现在是淮海文博园中的主建筑。

燕子楼

燕子楼,是唐代节度使张建封府邸中的小楼,原坐落在城西北隅。因其飞檐挑角,形如飞燕,且年年春天南来燕子多栖息于楼上,故名。张建封之子张愔,以荫补虢州参军事。唐·德宗授为右骁卫将军、徐州刺史,后又为武宁军节度使、工部尚书。唐朝贞元年间,张愔爱妾,徐州著名女诗人关盼盼曾住燕子楼。

徐州历史上的燕子楼

唐朝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白居易在校书郎任上,春天自长安东游徐、泗,受到张愔的盛情款待,宴席间关盼盼的才貌举止给白居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居易曾赠诗赞誉:“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张愔逝世后,关盼盼矢志不嫁,独居楼十余年,了其残生。张仲素和白居易为之题咏,遂使此楼名垂千古。后历代诗人咏诵不绝。

二百多年后,苏轼知徐州,“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永遇乐》词中有“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的名句。唐·景福二年(893年),朱温(名全忠)攻打徐州,徐州行营兵马都统时,溥兵败于朱温,携妻子登燕子楼自焚而死,楼亦被烧毁。此后,多次续建、续修燕子楼。


1985年,徐州市人民政府于云龙公园知春岛上重建燕子楼,楼为双层,上下回廊环绕,秀丽典雅,古朴美观,富有民族传统风格。新建的燕子楼水浮绿洲,洲耸琼楼,四面临水,与北宋诗人陈荐《燕子楼》诗中“侍儿犹住水边楼”诗句所描述的佳境一致。

奎楼

奎楼,俗名拐角楼,又名魁星楼,筑在徐州古城墙的东南角上(现快哉亭公园内),四面两层,砖木结构,奎楼祀奎星。奎星是汉族民间信仰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在儒士学子心目中,奎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为文人崇祀之神。奎楼具有浓厚的汉族民族风格和地方文化特色,是灿烂的汉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徐州历史上的魁星楼

古人把天上的二十八星宿和地上的九州相对应称“分野”,奎星的区域正好和古代徐州的分野相对应。东汉纬书《孝经援神契》中有“奎主文章”之说,后世附会为神,建奎星阁并塑神像以崇祀之,视为主文章兴衰之神,科举考试则奉为主中式之神,并改“奎星”为“魁星”。所以徐州自古就有奎山、奎河、奎楼,老城南门名奎光门。

中国很多地方都建有'魁星楼'或'魁星阁',其正殿塑着魁星造像。魁星面目狰狞,金身青面,赤发环眼,头上还有两只角,整个仿佛是鬼的造型。魁星右手握一管大毛笔,称朱笔,意为用笔点定中试人的姓名,左手持一只墨斗,右脚金鸡独立,脚下踩着海中的一条大鳌鱼(一种大龟)的头部,意为'独占鳌头',左脚摆出扬起后踢的样子以求在造形上呼应'魁'字右下的一笔大弯勾,脚上是北斗七星,见图如见字。古时各地都有魁星楼,读书人在魁星楼拜魁星,祈求在科举中榜上有名。魁星楼具有浓厚的汉族民族风格和地方文化特色,是灿烂的汉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霸王楼

霸王楼,在西楚故宫(今彭城路北大院)内,原为霸王厅,是项羽定都彭城的正殿。公元前206年4月项羽在秦末战争中获胜,大会诸侯,分封了18个王,他自称西楚霸王,故为西楚故宫。唐、宋两代,西楚故宫成为当时的刺史衙门,北宋时苏轼来徐州任知州,为庆祝抗洪胜利,拆霸王厅兴建黄楼。明代才复建起3层高的霸王楼,楼上祀霸王、虞姬。后拆于上世纪50年代。 


霸王楼,青砖砌墙加“印子石”,硬山墙两侧有砖雕山花。为三层、五开间,并且屋顶有“五脊六兽”的装饰,楼南面的楼梯下有三座券门,中央的门上还镶着一块石匾。徐州城池,三面环水,呈半月形。西楚故宫座北朝南,是徐州古城中轴线的最北部。这条中轴线经内城南门,直抵外城南关(位于土山前)。

霸王楼又位于西楚故宫地势最高的最北部制高点,也就是徐州古城中轴线最后部分。登上霸王楼,徐州城尽收眼底,向北,可眺望城墙外面的黄河,以及如屏的九嶷山;向南,一条大道直冲南门。再向周边望去,东有文庙、西有彭祖祠,东北有黄楼、西北有牌楼、东南有奎星楼,如众星拱月,簇拥着霸王楼。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从星共之。”(《论语·为政》)霸王楼俨然。 

同治《徐州府志》府署图中的霸王楼

黄 楼

熙宁十年(公元1078年)二月,苏轼改知徐州,四月抵徐。七月黄河决口殃及徐州。七月十七日,黄河溃决,波及45县,淹没农田3000万亩。八月二十一日洪水涌至徐州城下,刚上任不到4个月的苏轼不顾个人身危,当众表示:“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黄楼旧影

面对汹涌而至的滔滔洪水,他劝阻富人出逃,指挥民众筑堤护城。他亲自率领官兵与百姓,筑起一道护城长堤,组织官吏带领群众分段把守,而他自己“结庐城上”,亲临现场指挥,保住了徐州城免受洪堤防。为纪念战胜洪水,他在城东门挡水要冲修建了一座两层高楼。延至十月,洪水退去,苏轼又进一步创建木岸围城,以防洪水再次侵袭。

次年“乃请增筑徐城”,皇帝下旨表彰苏东坡抗洪保城的功劳,赞扬他:“亲率官史,驱督兵夫,救护城壁。一城生齿,并仓库庐舍,得免漂没之苦。”并拨下专款修筑。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九月,楼落成。因为土能克水,所以涂上黄土,取名黄楼。熙宁十一年(1078年),秦观《黄楼赋》序:“太守苏公,守彭城之明年,即治河决之变,民以更生,又因修缮其城,作黄楼与东门之上,以为水受制于土,而土之色黄,故取名焉”。


新修黄楼

金代末年,东门城墙上的黄楼仍在,元时曾迁移黄楼至城东北隅。《嘉庆志》“俗传谓即城东角楼,盖非故处矣。本朝屡圮屡葺,最后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徐海道吴世熊重修。” 重修的黄楼皆保留双层飞檐,四周有平台石栏。

明、清两朝曾四次大修,直到五十年代还保持着临流而视的镇河雄姿。1988年10月,徐州人民政府重建黄楼于徐州故黄河畔,黄琉璃瓦覆顶,歇山报厦,双层飞檐雕栏,楼下大厅放置着苏辙作、苏轼书的黄楼赋碑。黄楼东北方向的河边新建了一座仿古船舫,其长38.2米,宽12.1米,高12米,局部两层。在船舫南侧对面的岸壁上,镶嵌有“苏轼在徐州”的大理石线刻壁画四幅。 

(徐州市史志办公室供稿)

作者:郭海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