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友工友宣化小聚

 我的儒山 2019-08-07


学友暨工友和家人宣化小聚zjkzxd

                        (一)

       五十一年前,夏末秋初,几个学友,来到宣化古城,进入一家工厂,为机械制造,隶属当时一机部,成了工友。
      半个多世纪,工作变动,接触少些;退休之后,虽多闲暇,但各围绕子女,在不同地方,陪伴下一代。盛夏之季,下一代放假,回北方避暑。
          2018年此季,几个学友暨工友,就有纪念进厂五十年小聚之意。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今又联系,方知从京城回宣化一友,患脚疾术后刚刚出院,在家休养。
         7月31日一早,按宣化另一友约,从市主城区乘车到宣化人民公园相见。因考虑患脚疾友不便,就定先游园,午饭后到家看望。
          宣化人民公园,始建于1958年(也有说1959年),占地270余亩,有三分之一为湖面。它位于古城南门外西侧,依南城墙,由东向西而建。50多年来,来此公园,不计其数。过去从收门票几分钱、几角钱到一元钱,到后来的免费开放。公园不断进行重修,各种游艺设备越来越多,游船不断增加,三孔桥、烟雨亭、知春亭景点更为著名,后修建的仿古长廊、母子喷泉及宛若江南风光的苏园等,都成为每每游园的必看。
        我们一行四人,从东门进入,沿湖北侧,向西而行。此时此刻,公园内人员很多,聚在一堆堆唱歌的,跳舞的,打拳的,在体育器材旁锻炼的,沿湖溜弯跑步的等。我们在人流中穿过,不时停下脚步,对着认为的美景,拍照留影。至公园西北角,便是苏园。转向南步行二三十米,便看到公园西门。西门甬道,二十余米,一座小桥,湖水通往南边一个池塘,荷花绽放。小桥往东,不远处是一"假山”,中央巨石刻有“宣化人民公园”字样。林荫大道,左侧,湖水荡漾,游船流动,围绕小岛,鹅鸭漂浮。右侧,儿童娱乐场地,一个连着一个。沿湖仿古长廊,围巨型圆形花坛的画廊,充满文化气息,唐诗宋词、故事传说,彩绘于廊柱、横梁,古色古香。不觉到了东门附近,曾经的一个“古上谷郡"牌楼不知何时消失。这个牌楼,原来在鼓楼旁,被作为“四旧”拆毁。它的复制品,不知具体何时如建起、又何时将其拆除。不过,类似这个复制品,在宣化西城墙偏南处仍能看到。

                         (二)

         出公园来,沿古城中轴线,现在为步行街,到与宣府大街交叉路口(原四牌楼处)。路口西北,是一家颇有名气的饭店,“朝阳楼饭店“。我们就在这里午餐。
        该店始建于公元1619年(明朝万历年间)。它因地势居高,光照充足,由初名“玉成园”更名为“朝阳楼”。旧时的饭店,比不得现在的规模。不过,在初建时,应该是不小的。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偶来这里吃个早点,还觉甚好。当时的饭店,建在一个高台子上。在它的西边,有一个小坡,沿小巷到饭店后身,是一个小院。我的一个工友在这里住家,还曾来此串门。
        据介绍,朝阳楼改建于清代初期,是主体两层、具有明清风格的砖木结构建筑,建在高高石阶上。一楼有五间门面。二楼有前廊,设有雅座十间,在楼之前廊,尚有园桌五个。这就是过去宣化周围婚娶,招待贵客,举行宴会的地方。它保持地道的回族伊斯兰特色。
        到1989年,城市改造,在对此楼拆和不拆两个不同意见面前,拆战胜了不拆。旧楼拆除,北移二十余米,重新建设。成为现在的样子。虽说建筑物高大了,也有“雕梁画栋"、"两檐插飞”,且除"朝阳楼“牌匾外并增"百年老字号"标识,但总是缺少了"古味"的感觉。
        这里有三个传说,当属此店密切相关。一是李自成进京路过此地,品尝了由朝阳楼的宣化白牛奶葡萄做主料的“拔丝葡萄"、“羊肉炒葡萄"等四个热菜和“二龙戏珠"等四冷盘,喜出望外,赋诗一首:举旗征战扫凶顽,饮马洋河未下鞍,今日喜尝葡萄宴,王师不灭誓不还。二是1900年7月慈禧西行,途径宣化府,朝阳楼饭庄,成为供三日御膳之地。现饭店墙上有巨幅"慈禧用膳"图。三是清末贪梦道人的小说《彭公案》道,半坡街九花娘娘桑凤莺在朝阳楼,用流星飞锤,击败北山寺和尚欧阳德。留下“黄三太飞镖惩恶僧,九花娘大闹朝阳楼”传说。
         我们一边吃着这里颇有特点的肉饼,一边为这里的"物美价廉“点赞,同时谈论着有关传说和未改造前朝阳楼饭店的模样。
       
                          (三)

        饭罢,前往今天的另一主角家。他家在企业较早的家属住宅区,与工厂一路之隔。朝阳楼距那里,最多三里地。公交车不便,大中午徒步就显稍远。好在这条路上,出租车还算方便。
        告诉师傅大的方位,师傅根据修路影响,选择前行道路。从宣府大街东行,到顺城街南行至府南大街,往东到了小区门口。
         虽然直接进家找不到门,但这个地方是熟悉的。1968年8月,我们几个同学按照统一分配,来到工厂。在经过统一培训后,分配到了各个车间。
        当时的企业,正在开始大发展。我们那一批,就入厂150人。从我的厂徽号为900多,得知当时职工的概数。后来企业不断的进入新的员工,直到后来的四千多人。
        此时,企业开始为职工盖家属楼。就在这个地方,当年还是一条河沟旁边的荒凉之地。盖楼,除了一些专业人员外,我们新入厂不久的人员,轮流到工地上干活。我参加的劳动,一是绑混凝土的钢筋架子;二是在模板上浇筑混凝土;三是将其送进一个密闭的小车间,然后通过高温热气蒸“熟"。因为这是冬季,不能自然风干,采取了这个措施。主要是制作水泥预制板。还有的时候,搬运砖。
        就这样,在城外荒地上,建设起来一栋栋简易家属楼,成为当年的一道风景线,令人羡慕。这些楼,大约十几年后得到了新生。
          我虽离开了企业,我的工友们虽然早已退休,但依然关注、牵挂着它。我们到了小区里,一个电话,便进入单元,上四楼去。刚到三楼,同学夫人已到三楼前来迎接。
           让座,沏茶,水果盘,坐定。先询问了脚疾及治疗情况,接着话题就到了各位老年病上。从家常话,又到了回忆当年上来,又到了企业今后的发展趋势上来。
        不知觉中,几个小时就过去了。"安心休养,尽快康复,下次再聚。"告别了,老友,当年的小伙。

                        (四)

       从小区来到大路上。
       这条路,往西,就是南门楼;即上午游玩公园所在。若一直西行至解放路,再往北一里地左右,就是我在宣化工作所在地。当时企业主要厂区还在西城,后来转移到东厂区。由于工作关系,我在厂的七年里,这段路不知徒步过多少次。
         今天闲暇,再徒步一次这段熟悉之路。沿路变化巨大。东城墙外,一片住宅楼甚是壮观。前行不远,路南当年的县医院,斜对面的县政府大院,由于县区行政区划合并,县医院更名为区医院,政府大院门口挂着区机关几个部门的牌子。政府正对面,原有一段南城墙,外表还有墙砖。现在,除了体育场依城墙而修筑观礼台一段尚存,有一段已拆除,成了一个小广场。体育场那部分城墙,西边一段墙砖已经剝落,有些破败不堪,当亟待解决。
         来到南门楼,抬头望见楼上有人活动。来到门楼西南角,一个小门开着,有人从里面出来。上午,就注意到了登楼这个门,当时未开。在门东侧,有个常见的那种"售票处“小亭。我便走向小亭。忽听身后一位女性说话,"不需购票,凭身份证“。原来是和我说的。她走进小亭,登记了我的身份证,便无其它手续。
          古城宣化,“一条街上三座楼",还有后面几句,成了人们口头禅。三座楼,从南往北依次为南门楼(拱极楼)、鼓楼(镇朔楼)、钟楼(清远楼)。
        这三座楼名气,以清远楼为最,镇朔楼次之,拱极楼为末。
       在职时,因工作关系,曾几次登上清远楼和镇朔楼,工作人员的讲解,或多或少记得一些。现在网络资料,更帮助了对它们的了解。
      清远楼,成于明代成化年间。它气势雄伟,造型别致,结构精巧。从建筑学角度看,很似黄鹤楼,由此被誉为“第二黄鹤楼”。楼内有明嘉靖年间铸造钟一口,高2.5米,口径1.7米,重9999斤,据说,其钟声可传40余里。
        镇朔楼,得名于明永乐七年镇守总兵官被封为“镇朔将军”。楼上存有两块复制的木制大匾。一块是悬挂在楼上南侧的“镇朔楼”大匾;一块是清高宗乾隆皇帝1754年手书的“神京屏翰”大匾。“神京屏翰“四字,除观其苍劲有力的书法艺术外,还有“京"字的写法,格外引人注目,京字中间的"口"多了一横,成为“日“字,不知何解。或许与康熙皇帝题承德"避暑山庄"的“避“字多写一横是一样有讲究的。
          三座楼已经登过两座,只是拱极楼无缘上去。虽说名气不及前二者,但毕竟是古城楼之一。登楼人不甚多,但也不断。小门打开一扇,供游人出入。一进门,便是石头台阶。台阶坡度较陡,每台阶大大高于现在的楼梯。约二十多个台阶后有一平台,向东又是台阶,约十来个后,登上南门楼平台。楼上室门南北都上锁未开。平台可绕楼一圈,四个方向,均可远眺。
        在楼台上,望悬挂着“拱极楼“几个大字更为清晰。标志城等级的楼檐上的小神兽,在蓝天白云下,分外可爱,也能拍照的清清楚楚。
         据资料表明,该楼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重修于清雍正年间。它又称昌平门楼,明代称著耕楼,清同治年间改称拱极楼,意为拱卫神京,保卫北方边境。目前,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楼时,比上时更加留意脚下。这是自我提醒,该服老就服吧,不是能蹦能跳们小伙子了。下到底,不由回头,仔细张望,心想,这些个几百年的石阶,不知该有多少人踏过。
          虽用时不长,但有收获;且是此次活动计划外的收获。
          按来时的乘车路线,来到乘车点。巧,一上车便开动了。五十分钟后,结束了这次小聚。

          (2019.7.3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