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教修炼一定非要脱离尘世入深山吗?

 愚人道缘 2019-08-07


看过很多的影视居中的得道高人都是深居山中,道士修炼是为了成仙,成仙需要静心修行。中国人自古对山有特殊的感情,认为山乃是钟天地之造化,灵气汇集之处,所以仙字乃一人一山,很多道教圣地、修仙之所都在山上。古代道士无论是想修仙、隐居还是采药,山中都是好去处。

不管是何种目的,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闹市自然不是他们的首选。因此,在盛世之中,道士们往往归隐山林,从而帮助自己为了目标而努力。

因此很多人认为,修炼就是要一辈子去深山老林里,躲开这凡尘纷扰,凡尘欲望和执着,入山隐修才算修炼。


实际上,修炼不一定非要脱离了尘世,躲入深山。身在红尘中,心上功夫做到位,“看透不看破,放下不放弃”,所谓居尘而不染尘,如此“修炼”方为上品


看淡了才能看透,看透了才能不争,不争才能到无为。道家所说的看透红尘,并非是提倡大家消极懈怠,其实是一种淡泊明志的心态。《道德经》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无为而无所不为”,“功遂身退,天之道。”说的就是修炼者的“平和平淡”的心态。

什么是修炼?

道门有句名言:修心为本,炼气为上。


修,是修心,修德。练,是练功。


不管是法术也好、武术也好、丹道也罢,都是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自己花时间去练的。
光修不练或者光练不修,都不行,修和炼是必须要结合在一起的。


练功容易,修心难!很多人都知道修一个法或者修一术都只能解决一个问题,其实修道,也只能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生的终极归宿问题。修炼其实就是圆满自己的人生。


修炼,首先要把人做好,人道即天道,做人就是在修炼。人都不会做,修炼则无从谈起了。上清派祖庭,江苏句容茅山的大门处有一幅石刻对联:“在家不孝敬父母,何必上山朝师尊。”


其实就是说的做人最根本的一个“”字,“孝”就是做人最大的德,与修炼本身就有直接的关系。此联延伸出的意思,就是告诉世人先要把“人”做好了,修炼才会有望,否则还是空的。人道不尽,天道不立,万事万物都是一个道理。


▌如何修炼?


前提就是诚、信二字,诚心和信心是一切法修行的基础,也是去除我执的根本,没有这些到不了彼岸,心力全由此而生,甚至可以顿悟成就,如同黑暗中之光明。


心外无法,全靠放下。曾经和一位道友讲了这些,他认为要做到这些也不是件难事,确实,看上去不难,又不是要具体做什么,但是其实很难,为什么?因为要一辈子都坚持,要落实在每个行动上。这一辈子坚持的背后就是坚定不动摇的“诚心和信心”。

那么怎么样才能长期坚持呢?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是自始至终都觉得修炼是非常枯燥无味的话,那就要问问自己,是不是真心想修了,以及修炼的目的,为什么要修炼?


这些问题都是要自己在修炼途中,一辈子去参详、去修正、去体悟的。


一法一诀能透天,天外神仙意志坚。意志坚定的,诚心信心十足的人,一路走来就会发现:修炼如同开山,每天坚持下来,山,总有一天会被钻穿,到时候就会豁然开朗,到时候就会觉得,原来自己所有的努力和所有吃的苦,都是很值得了!


再一个就是不能把修炼和生活割裂开来。修炼本源自生活,所以修炼也要融入到生活中去,酒色财气皆是道,何必框框牢自身。譬如,有些修真的人将女色视之如虎,认为女色是对其修为最大的妨害,其实不然,任何事都有两面性,有阴就有阳,有坏处就有好处。《道德经》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其实就是开示要辩证的对待凡尘种种。

道德文化不是宗教贯输。道德文化之目的是为了整个大宇宙生态环境的平衡。这是大的方面。另一个目的是,使百姓都能够明白,性命双修的过程是使人们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必经之路。


因而作为道家文化经典支柱的《道德经》和《阴符经》是性命双修的必读之书,而希望研读此书的读者能够不拘一格,突破常规,从全息的角度去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会有更多的人体会出个中滋味来。也就必然有众多的人迈进见素抱朴境地,到那时天地间的平衡就不是一件难事。大家的功德也都在其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