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文档案——记录中国第一份法律判决书的青铜亻朕匜

 林响溪 2019-08-07

法治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法治的进步和完善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国家形态形成之初就已经有了法治理念,夏有《禹刑》,商有《汤刑》,为之后的朝代奠定了法治基础。

金文档案--记录中国第一份法律判决书的青铜亻朕匜

47.1天平代表公正,法槌代表正义

西周时期,国家制度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也有新的发展。周穆王时废止严酷的旧法,制订了以"明德慎罚"为立法指导原则的《吕刑》,被后继朝代奉为传统法制的理想蓝本,自春秋以降,历经两千多年,虽有增删,但中国法治思想却一脉相承,其中一些理念至今仍影响着我国的法治建设。

金文档案--记录中国第一份法律判决书的青铜亻朕匜

47.2关于《吕刑》的研究 著作

最能体现西周法律制度健全的实证,是1975年出土于陕西岐山县董家村的亻朕匜(yìngyí)。那一年从董家村挖掘出37件青铜器,其中30件铸有铭文,铭文字数合计2000多字,其中多件铜器铭文内容与法律有关,史料价值极高,其中亻朕匜铭文完整记叙了一篇距今2800年前的审判,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最完整的诉讼判决书,被誉为中国的"青铜法典"。

金文档案--记录中国第一份法律判决书的青铜亻朕匜

47.3陕西宝鸡市岐山县董家村出土的亻朕匜

匜是中国先秦礼器和盥水器之一,其形制似现在的瓢,前有流,后有鋬,前期有三足或四足,后期有无足器型出现。匜主要用于沃盥之礼,为客人洗手所用。《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有"奉匜沃盥"的记载,是中国古代祭祀典礼之前的重要礼仪(沃即浇水,盥即洗手洗脸)。

金文档案--记录中国第一份法律判决书的青铜亻朕匜

47.4裘卫盉(与匜外形有明显区别)

目前发现的匜都是周厉王以后制作的,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亻朕匜的铭文中虽自称为盉(估计开始想铸盉,后来改为铸匜,却忘了改铭文内容),但其已具备匜的基本形态,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匜(请看图),表明西周的匜是由盉演变而来,故推断亻朕匜应为周厉王时期铸造,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

亻朕匜内有铭文157字,铸于器盖和腹底内壁,器盖铭文六行90字,器腹铭文七行64字,器盖和器腹铭文前后连续,内容完整。铭文记述了西周时期一起奴隶纠纷引发的法律诉讼的判决情况。

金文档案--记录中国第一份法律判决书的青铜亻朕匜

47.5亻朕匜器盖铭文(90字)

铭文大意是:某年三月一天,官员牧牛(牧为官名)状告他的上司亻朕侵吞了他的5个奴隶。下旬甲申日,周王派驻方邑的司法官员伯扬父宣布了判决结果:

"牧牛!你竟敢违背入仕时的誓言,状告自己的上级,这种行为为周法所不容,定性为诬告罪。现在你要按照周法的规定,到啬(指方邑里贵族居住的地方)那里去见亻朕,请求他的原谅,为表达你的诚意,还要送给他5名奴隶,这就是对你的判罚,你应该引以为戒。按照周法的规定,应该打你1000鞭子,还要施以墨刑(割破颧骨,填上墨留痕,使其成为犯人一生的耻辱印记),并一生只能用黑巾蒙面。恰逢王上大赦,本官看你认罪态度良好,决定减轻对你的处罚,改为罚铜三百锾(huán,一锾等于六两),鞭打500下,免除墨刑。不过牧牛你需要重新立誓,不得再与亻朕争讼(争执上诉),一旦亻朕要再次告你,那就恢复以前的惩罚。"

金文档案--记录中国第一份法律判决书的青铜亻朕匜

47.6亻朕匜器腹铭文(64字)

牧牛立了誓,交清了罚铜,官吏邦、曶等人将本案记录在案,亻朕胜诉后,用得来的铜铸了这件匜来记录此次的胜利。

整个事件大致如此,但整个案件却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1、西周《吕刑》有哪些特点?

《吕刑》,以夏商刑法为蓝本,罪名和刑名更加细化,有墨、劓、剕、宫、大辟五大刑,共三千条;增加了四种刑罚--流、鞭、扑、赎。流是流放,鞭是鞭笞,扑是用木杖打,赎是用铜赎刑(只限于贵族),不同的罪责都可以用数量不等的罚铜来顶罪。后世评价,有"周有乱政而作九刑"之说。

金文档案--记录中国第一份法律判决书的青铜亻朕匜

47.7卡通版上古五刑

2、西周的诉讼制度是什么样?

(1)区分民事为"讼",刑事为"狱";

(2)以当事人或受害人自诉为主,缴纳"束矢"、"钧金"作为诉讼费,限制子告父、卑下告尊长;牧牛一案就触犯了本条

(3)以"五听"审案: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察言观色)

(4)重视图比、傅别、约剂及盟誓等证据;

(5)建立"读鞫"、"乞鞫"制度,判决当众宣布,当事人可以要求重审。

金文档案--记录中国第一份法律判决书的青铜亻朕匜

47.8古代审案现场(影视剧图)

亻朕匜铭文所记诉讼事,原告、被告、审判官、书记官、量刑过程、判决结果清晰可见,已基本具备现在法律审判的全部要件,其中施行的刑法,有不少和《尚书》、《周礼》中记载的文字相契合。

3、本次判决是否公正?

按照周法的规定,本案判罚是公正的。但以现在人的眼光来看,不公正。

西周刑法的主要作用是维护天子和贵族阶级的等级特权及其统治,对尊卑之别十分看重,任何下对上、贱对贵的反抗行为,都被视为对统治秩序(周礼和宗法)的破坏,对统治阶级的叛逆。

金文档案--记录中国第一份法律判决书的青铜亻朕匜

47.9《周礼》被誉为中华礼仪之源

本案原本只是一件民事案件,只因为亻朕的官职是"牧师",牛的官职是"牧",两人存在上下级关系(推测周朝官员入职时需要立下誓言,忠于天子、直管诸侯和上级官员。《说文》:"誓,约束也。"《礼记·曲礼》:"约信曰誓。"显然在周朝,誓具有约束和规范的作用),小贵族控告大贵族,就违反了宗法等级制度。

从宣判辞中可看出,伯扬父根本没有追查牧牛举告亻朕的事情是否属实,而是直接判定牧牛违背誓言,"敢以乃师讼",违背了必须服从上级的规则,本身就构成了诬告罪,必须严惩不贷。

金文档案--记录中国第一份法律判决书的青铜亻朕匜

47.10古代著名冤案-《窦娥冤》

任何时期的法律都带有阶级烙印,牧牛作为下属违誓在先,没有任何申诉的权力,如果继续申诉只能受到更大的惩罚,所以只能乖乖的认罪挨罚,还要想办法平息亻朕的怒火,避免他再次上告,这就是当时的现实。

4、周法有其进步的一面吗?

西周的司法精神有进步的一面,否则也不会成为历代刑法模仿的典范。如:

(1)强调法律适用因地、因时制宜:三国三典的适用原则;

金文档案--记录中国第一份法律判决书的青铜亻朕匜

47.11法律需要体现其公平公正及权威性

(2)主观上区分故意(非眚)、过失(眚)、一贯(惟终)和偶犯(非终)的区别;主体行为上区分惯犯与偶犯;同一罪行可采取不同的惩罚标准;

(3)提出较为明确的定罪标准,如"毁则为贼,掩贼贿为盗,盗器为奸";重点打击重型犯罪:犯上作乱、杀人越货等;

(4)明德慎罚,严禁错杀无辜(明德是开启德化教育,进行犯罪预防;慎罚是断案时谨慎用刑,以免屈打成招;严禁错杀滥杀);

(5)疑罪从赦(这条很先进,没有确凿证据时不能判刑);

金文档案--记录中国第一份法律判决书的青铜亻朕匜

47.12西周时期就提出避免刑讯逼供的理念

(6)悔过减刑(从牧牛一案可看出,伯扬父共有两次宽赦)

(7)断罪有疑,可从赎;赎刑制度起源于西周。

不少人认为赎刑是周穆王出于敛财目的,给有钱有势的贵族开的特权,是政治腐化的表现之一。但笔者认为赎刑正体现了周法的先进性,周朝的立法者们意识到完全以肉刑威吓国民,起不到预想的法治效果,同时会造成大量劳动力损失,更容易激化社会矛盾。

其实这些年国际刑法的变化趋势,与周法思想有类似之处,比如去除死刑、保释金制度、社会服务替代全部或部分罚款或牢狱的惩罚教育方式等。(当然,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笔者并不想以自己的见解影响读者的判断。)

另外周法还对司法官员有约束监督条款,严惩司法官员的"五过之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

以上是西周时期法治思想中进步的一面,极大推动了我国古代刑法理论的发展,其中蕴含的司法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5、周法的局限性?

西周法律的局限性来自阶级性和时代性,周法为西周统治阶级服务,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维护对象、罪名、惩罚方式、力度都与我国现行的法律差距很大,有一些理念与现在法律是相背离的,如"下级绝对服从上级"、"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以金赎刑"等。即使这样,周法仍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法律制度。

金文档案--记录中国第一份法律判决书的青铜亻朕匜

47.14“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的正解

亻朕匜铭文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一份法律诉讼文书,说明西周存在着成文的法律和系统的刑法,突出显示了当时(奴隶制)社会的特征和本质,这片铭文是一篇正式的西周法律文献,是研究我国法律史的重要史料,具有极高价值,无愧于国宝之称。

(文中图片均取自网络,如果侵权立即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