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土于陕西岐山县的“青铜法典”——(亻朕)匜

 Kath2633 2021-09-26
人与人的相遇,相识,相知都是缘份,缘分让我们聚在一起。但通过茶而结成的缘份,多少带了点“道”的韵味。无论相识与否,无论交往如何,凡聚在一起便坐而品茶。

说到中国最早的法律判决书,大家脑海里呈现的可能是一片刻着甲骨文的龟片,也可能是一张写着楷书的泛黄纸页。其实,它是一件刻着铭文的青铜器——(亻朕)[zhèn]匜[yí],被誉为“青铜法典”。

图片

(亻朕)匜。记者 师念 摄

(亻朕)匜

年龄:2800岁

职称:国家一级文物

户籍登记年龄:1975年

出生时间:西周

现住址:岐山县博物馆

(亻朕)匜的由来

在1975年2月极为普通的一天,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董家村一位名叫董宏哲的农民,和同村几位村民一起平整土地。挖土过程中,他们意外地发现了古老的青铜器物。

董宏哲虽然不知道这文物叫什么,但他知道这肯定很重要。于是,董宏哲让人把现场看好,自己急忙回村里上报给相关部门。文物部门在得知消息后,立刻派专业考古队赶到现场。

经过一系列挖掘工作,考古人员最终挖出了37件大小不一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保存的完整度让人惊叹,其中30件铸有铭文,字数有2000多字,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亻朕)匜便是其中一件。

图片

(亻朕)匜前端。记者 师念 摄

匜是中国古代贵族举行礼仪活动时浇水的用具,出现在西周时期。匜,前有流水口,后有握手,一般有四足。古文记载“奉匜沃盥”,是指用匜浇水,然后用流水洗手洗脸。沃盥之礼,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礼仪之一,凡是宴请宾客、祭祀、婚礼的时候都需要行沃盥之礼。

图片

(亻朕)匜文创产品。记者 师念 摄

(亻朕)是器物主人的名字。(亻朕)匜看起来像一个茶壶,有四足,口沿处饰窃曲纹一周,通高20.5厘米,腹宽17.5厘米,重3.85公斤,给人以狞厉威严之貌。(亻朕)匜的珍贵之处在于它内底和盖上铸有铭文157字,器铭和盖铭连读,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最完整的诉讼判决书。

据讲解员史琳介绍,(亻朕)匜铭文的大概意思为:西周某年一天,一个叫牧牛的人为争5个奴隶状告他的上司(亻朕)。判官伯扬父认为牧牛以下犯上,需要鞭打他1000下,并在脸上刺字施以墨刑,但最终改判鞭打牧牛500下,罚铜三百锊[lüè],不再施墨刑,并让牧牛当场立誓永不再告。牧牛起了誓,挨了打,受了罚,在有关官吏的参与下了结此案。(亻朕)打赢了这场官司,得到了铜,为彰显胜诉,便用此铜铸造了这个匜。

(亻朕)匜背后的法律制度

礼与刑是西周法律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共同构成了当时西周完整的法律体系。其中,礼是一种积极的规范,而刑则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二者相辅相成。

相传,周公在辅政期间,致力于各种典章制度的制定,这就是后世所谓的“周公制礼”。周公对以往的宗法传统习惯进行了整理、补充,形成一整套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

西周的礼制内容非常庞杂,上至国家的立法、行政、各级贵族和官吏,下至衣食住行、婚嫁丧葬、送往迎来,几乎无所不包。

西周的刑法,以夏商刑法为蓝本,罪名和刑名更加细化,除墨、劓[yì]、刖[yuè]、宫、大辟五大刑外,还增加了四种——流、鞭、扑、赎。流是流放,鞭是鞭笞,扑是用木杖打,赎是用铜赎刑。牧牛就用罚铜代替了墨刑,不同的罪责都可以用数量不等的罚铜来顶罪。

图片

(亻朕)匜铭文拓片。记者 师念 摄

西周的诉讼制度区分民事为“讼”,刑事为“狱”,以当事人或受害人自诉为主,限制子告父、卑下告尊长,牧牛一案就触犯了这一条。同时,西周重视盟誓证据,在(亻朕)匜157字的铭文中,“誓”字反复出现,也证实了誓言在当时的突出地位。

对于(亻朕)匜上所刻的铭文以及所代表的那段历史,有很多专家进行过深入的研究。牧牛犯的是什么罪?有专家认为从伯扬父最后认定的罪名看,是违背誓言,“敢以乃师讼”,意思就是说他竟敢同自己的长官争讼。

同自己的长官争讼,之所以被视为犯罪并予以惩治,是与西周奴隶制国家实行奴隶主贵族等级特权统治分不开的。

“礼不下庶人”与“刑不上大夫”是西周礼治的基本特征。这种礼、刑分野,充分说明西周实行的是一种公开不平等的特权法,即奴隶主贵族享有特权的奴隶制法。任何下对上、贱对贵的反抗行为,都被视为对整个统治秩序的破坏,对整个奴隶主阶级的叛逆。

法律是社会变动的镜子

周礼的思想植根于宗法制度。西周的宗法制度是根据与天子的血缘关系亲疏来确定尊卑等级的制度。因此,在西周宗法制度的前提下,“国”的政治组织与“家”的社会结构完全一致,周天子既是国家元首也是周族家长。“礼治”思想所要求的“亲亲”“尊尊”“长长”是宗法制度的原则所在。

牧牛在此案件中就违背了“尊尊”这一原则,将自己的上司告上了法庭。所谓“尊尊”,就是要尊敬服从身份、地位高于自己的人,即要求下级对上级、小宗对大宗、臣民对君长绝对服从与尊敬,严格遵守社会等级秩序,尤其要服从国君。在这一原则下,“不忠”也是严重的犯罪行为。所以,“尊尊”实际上是一条以忠为核心的等级差别原则,旨在维护整个国家的君主贵贱秩序。

西周的礼乐制度是建立在稳定的政权,周天子分封土地以及当时的经济基础井田制的基础之上的。当这三者出现问题,那么礼乐制度就不复存在了。

在物质层面,土地私有化与井田制的矛盾,使得周天子所能调用的物质基础逐渐减少。

西周中晚期一系列的动乱,使得礼乐制度赖以生存的井田制、宗法制和分封制先后遭到破坏。礼乐制度的土壤和根基被连根拔除,即便东周建立礼乐制度也只成为一种礼仪制度。

(亻朕)匜铭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一份法律判决书,说明西周存在着成文的法律和系统的刑法。(亻朕)匜铭文具有极高价值,无愧于“青铜法典”之称。

记者手记——法史长河中的“青铜法典”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国家形态形成之初就有了法治理念。西周时期,法律制度有了新的发展,最能体现西周法律制度的实证是1975年出土于宝鸡市岐山县董家村的(亻朕)匜。

(亻朕)匜上铸刻的铭文完整记叙了一篇距今2800年的审判文书,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最完整的诉讼判决书。157字“牧牛案”的判决,涵盖着十分丰富的法律内容,显示了当时西周已有了完整的审判、质证、和解、宣判、减刑、执行、罚金缴纳、档案管理等司法程序。

牧牛因同自己的长官争讼,而被视为犯罪并予以惩治,这与西周奴隶制国家实行奴隶主贵族等级特权统治密切相关。为了使这样的等级制度得以建立和维持,西周统治者制定了礼与法。任何下对上、贱对贵的反抗行为,都被视为对整个统治秩序的破坏,对整个奴隶主阶级的叛逆。所以,即使像牧牛这样的奴隶主阶级的成员,仅仅是因为与其上司争讼,也要严惩不贷。

(亻朕)匜作为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法律诉讼文书,对于研究西周时期的法律政策和刑罚制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亻朕)匜因此被誉为“青铜法典”。

来源:陕西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