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庞文龙|董家青铜器窖藏精品鉴赏

 zdjphoto 2019-08-28

       岐山董家青铜器窖藏,是宝鸡地区建国后出土的著名的三大青铜器窖藏(岐山董家窖藏、扶风庄白窖藏、眉县杨家村窖藏)之一, 窖内共出土鼎13件;簋14件;鬲、豆、壶各两件;匜、盘、盉、瑩各一件,共37件精美的西周青铜礼器。这是建国后西周考古史上一次空前的重大发现。件件形体硕大完整,个个纹饰繁缛精美,37件均是西周中晚期的青铜容器,经实测整个窖藏铜器总重量达500多斤。其中30件铸有铭文,百字以上的长篇记事铭文就有15件之多。字数最多的是五祀卫鼎,铭文长达207字,各铜器铭文总计字数2520字。窖藏中时代最早的是卫簋,作于西周穆王时期,最晚的是朕匜,作于西周幽王时期。这批青铜器铭文内容特别重要,涉及到土地交换、法律诉讼、历法纪年、册命赏赐、西周官制以及祭祀追孝等多方面的问题,而以裘卫四器和朕匜最为著名,现介绍于后。

 1、卫簋   通高22.5厘米,口径22.7厘米,腹深13.4厘米,重5.6公斤,为西周中期常见之帯盖、双耳圈足簋。盖沿及器口沿下饰窃曲纹一周,以浮雕兽首间隔(图1)。盖与器对铭,各73字。记载了周穆王二十七年三月上旬的一天,裘卫在南伯的陪同下,到周王的太室里受到穆王的隆重接见。周王让内史赏给裘卫黑色的围裙、朱红色的带子等礼服,还有车饰銮铃等物。裘卫向周王跪拜叩首,称颂天子显赫的功德与恩赐,并铸作用以纪念其祖父的宝簋,让他的后辈子孙永远当作宝器享用。寥寥数语,把距今2900多年裘卫受到当朝天子的赏赐过程,完整的记录下来,把事件的时间、地点、参与人物及赏赐的内容记述的清清楚楚。特别是所记历日,年、月、月相、干支四要素俱全,是研究西周历法的重要资料。

 2、卫盉  通高29厘米,口径20.2厘米,重7.1公斤。束颈,口沿外侈,有盖,鼓腹,连裆,三足作圆柱形,管状长流,鋬为长舌兽首状,盖与器以链环相接。盖沿及器的顶部均饰有垂冠回首分尾的夔龙纹,流管饰三角雷纹,是西周恭王时期铸作的温酒器(图2)。盖内有铭文132字,主要记载了西周恭王三年,一个名叫矩伯的奴隶主贵族要参加周王在丰邑举行的一次典礼,便向从事手工业加工的一个奴隶主名叫裘卫的人那里,分两次索取了觐见天子的东西,即价值八十朋的玉质礼器和价值二十朋的皮裘礼服,矩伯分两次付给了裘卫1300亩农用土地,作为索取物品的代价。裘卫把这件事报告了执政的大臣,得到大臣们的认可。还进行了授田仪式,从而确认了转移土地归属的合法手续。卫盉铭文中,贝已作为交换商品的媒介。它把当时具有货币职能的贝,作为衡量和计算商品价值的尺度记载下来,这在西周铜器铭文中尚不多见。

 3、五祀卫鼎    通高36.5厘米,口径34.3厘米,腹深19.5厘米,重11.5公斤。柱足,折口沿,立耳,腹部下垂而外侈,器腹较浅。口沿下饰一周细雷纹填底的窃曲纹(图3)。鼎腹内铸铭文207字,记载了裘卫和邦君厉交易土地之事。铭文大意是:邦君厉在昭太室营治两条河流时,曾答应租给裘卫土地500亩,用以补偿裘卫的损失。裘卫将此事告知邢伯等五位执政大臣,经众大臣查问属实,同意邦君厉只能出租400亩土地,并命有关官吏为邦君厉的土地勘定了四周地界,交付给裘卫。裘卫便铸造了这件宝鼎,这是恭王五年的事情。

 4、九年卫鼎   通高37.2厘米,口径34.5厘米,腹深20厘米,重12.2公斤。形制、纹饰与五祀卫鼎相同(图4)。腹内有铭文195字,主要记载西周恭王九年正月的一天,周王要在宗庙里举行一次接待典礼,矩伯要参加这次活动,就向裘卫索取了一辆车和一套马具和装饰物,矩伯又为其妻索取了丝、帛等物品,裘卫以上述物品,换取矩伯的一块林地。但这块地上生长的林木又是属于颜家的,因此裘卫又给颜家有关人员,分别赠送了好多物品,才完成了这项交易,并由双方有关人员勘定田界,办理了交付手续。

 西周是奴隶制社会时期。《诗·小雅·北山》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礼记·王制》说:“田里不鬻”。可见当时实行的是土地国有制。各级奴隶主对国王所封赏的土地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卫盉和两件卫鼎的铭文,都是记载西周恭王时期奴隶主之间交换田地的事情。反映了在奴隶制盛行的西周中期,奴隶制社会的公田制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从卫盉和五祀卫鼎还可以看出,土地交易必须上报执事大臣,得到官方认可,方可成交。而九年卫鼎记载的林地交易,只是通过交付实物和送礼,无需告知官方,便可私下易主成交。这些铭文,为研究西周土地制度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

 5、朕匜  通高20.5厘米,腹宽17.5厘米,重3.85公斤。朕匜造型奇特,虎头羊足,平盖宽流,器腹做成肥硕的羊腹形,羊尾部下卷成半环状鋬手。口沿下饰一周窃曲纹(图5)。匜是古代盥洗时浇水的用具,和盘配套使用,组成盥洗器。《左传》记有怀嬴为重耳奉匜沃    盥的记载,沃就是浇水,盥就是洗手。《礼记·内责》云:“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匜,请沃盥,盥卒,授巾”。可见奴隶主洗盥时要有几个人服侍。与朕匜同窖出土的一件重环纹铜盘,当是朕匜的配套器。匜腹底和盖内有铭文,盖铭连接器铭,共157字。这是2800多年前的一件诉讼案件的记录,也是当时的一篇法律判决书。朕匜铭文记载了牧牛和他的上级师 朕,为争5个奴隶发生了诉讼,负责宣判的法官伯扬父在判词中说牧牛以下犯上,本应给牧牛判处鞭刑和墨刑,经过法官宽恕和大赦,最终对牧牛判处了打500鞭,罚300 锊铜。在这个案件中牧牛挨了打,受了罚,还发誓不再上诉,在有关官吏的参与下结了案。师朕打赢了这场官司,用牧牛交来的罚铜,铸造了这件用器。这些记载西周时期有关鞭刑、墨刑、赎刑和审判程序等重要内容的铭文,堪称是一部青铜法典。表明西周存在着成文的法律和诉讼盟誓制度,对研究西周法律史有重大意义。

 此外,董家窖藏中精品青铜器还很多,限于篇幅,兹不一一介绍。

 (作者简介:庞文龙原岐山县博物馆馆员、资深文物工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