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16岁考入清华,一生穷困,妻子加班独子饿死,29岁跳海自杀

 湖边小馆55 2019-08-08

提到民国时期的大诗人,大家一定会在第一时间想到多情的徐志摩、感伤的郁达夫,但大家却并不知道被鲁迅称为“中国的济慈”的朱湘。也许是文人墨客的天生宿命,这个情感丰富的词人大都未得善终,徐志摩飞机触山失事,郁达夫被日本宪兵杀害,而朱湘则选择在客轮上纵身跳入清波,选择自杀。

朱湘出生于湖南沅陵,他出生就充满不幸。母亲在3岁时去世,父亲又在他11岁时撒手人寰,孤苦无依的他在自己的大哥身旁长大,但是由于大哥的妻子并不喜欢他,加之哥嫂后来又有了孩子,他总是家中受排挤的那一个,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生活环境,也形成了他极为敏感的性格,也注定了他的一生。

由于想早日离开这样的家庭,朱湘异乎寻常地刻苦,在16岁时就考取了清华大学,如愿来到北平。也许是刚刚挣脱家中的牢笼,催生了他的才情。在清华,他最爱的就是作诗,他作的诗也因情感丰富广受大家喜爱,那时的他,是有名的“清华四子”之一。

也是到了这个时候,朱湘才知道父亲在去世前就给自己定下了一门婚事,对方是家世显赫的刘家幼女刘霓君。不断受到清华园开放思想影响的朱湘当然不愿接受这类旧式婚姻,一直对这门婚事唯恐避之不及,尽管大哥多次派人来谈也都是避而不见。

之后他对于清华制度等多有不满,于是公开挑战清华规章,最后清华递给了朱湘一纸退学通知。离开清华的朱湘俨然一个花花公子,闲时只要写写诗,加之公然与清华对抗,得到不少女学生的爱慕。

而就在这是,大哥亲自带着刘霓君找到了朱湘,这才知道刘家出事,刘家长兄以妹妹被退婚为由霸占了刘家的所有家产,刘霓君只得流落至此。朱湘因为此时自己也有过错,动了恻隐之心,同意刘霓君暂时借住在自己居所。

刘霓君并不像朱湘想象中的是个颐指气使的大小姐,令他意外的是,刘霓君还外出谋了份洗衣工的工作,早出晚归,朱湘也慢慢看到刘霓君的一双纤纤玉手慢慢磨出了老茧。他慢慢被这个坚强的女孩所吸引,加之刘霓君本就仰慕朱湘的才情,两人成了名正言顺的夫妻。

1926年,22岁的朱湘想要学习更多的东西,将妻子留在家中,只身来到美国留学。在美期间总不忘给爱妻写信表达关怀,也就是后来著名的《海外寄霓君》。

朱湘有着非常浓厚的家国情怀,在国外也是体现到了极致。因为教授念了一篇将中国人比作猴子的文章,朱湘愤然离开劳伦斯大学。后又因为同桌不愿和中国人坐而离开芝加哥大学,他不能忍受他人对于中国丝毫的中伤。

于是,他提前三年回到了中国。最初安徽大学聘请他任英文系主任,月薪300元,日子逐渐富足了起来。但后英文系改为英文学系,朱湘不满却无可奈何,只能选择再次离开。之后朱湘的生活陷入了窘迫之中,只能靠妻子加班加点地工作补贴家用,之后刘霓君为朱湘生了一个儿子后来竟活活饿死。

朱湘空有满腔抱负却感觉无用武之地,心中愤懑至极。在上海到南京的客轮上,他决定在海上结束自己的生命,手上拿着一本自己的诗集,纵身跃入海中,终年29岁。

朱湘这短暂的一生,就像旁人评价他的“站着,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躺下,是一具堂堂正正的尸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