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秋:别盲目贴“秋膘”,把握减肥大好时机!

 369蓝田书院 2019-08-08


立秋

2019.8.8 七月初八·周四

秋日寻诗独自行,

藕花香冷水风情。

一凉转觉诗难做,

付与梧桐夜雨声。

——宋代·方岳《立秋》

欢喜

悲伤

“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天,像一位田园诗人,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秋天的颜色不同于夏季,并没有暗淡与消退,相反,那明净的天蓝、果实的金黄以及枫叶的火红,都预示着秋的颜色更浓烈、更成熟了!

人的情绪到了秋天适度收敛,是顺应时令变化、触景生情的一种表现。

古人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不应过度悲秋,在欢喜与悲伤之间把握适当的度,也是一种养生的智慧。

“秋老虎”仍肆虐

在初秋,暑气欲消仍未消,天气依旧炎热,空气湿度也很大。

“秋老虎”肆虐,不仅要防暑热,还要防暑湿。

初秋的天气特点是中午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

或许,只有来一场雨才能拉近人们和秋天的距离,在丝丝凉意中体会“一场秋雨一场凉”的爽快!

立秋习俗· 晒秋

每到立秋,就意味着果蔬的成熟。

在江西、湖南、安徽等省的山区,那里的村民往往会在此时“晒秋”,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等地架晒玉米、辣椒、各种瓜果等农作物,五彩斑斓,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还有的地方流行立秋吃“渣”,渣就是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

在杭州江南一带,立秋日吃西瓜、食秋桃。而且,吃完秋桃把核留起来,等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当地老百姓认为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重在养“收”润“燥”

人体经春夏升发、长养之后,由此进入收藏之时,此时对阴精一类物质的需要量增加,如果阴精充足,则能为入冬后的潜藏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故有养生家提出“秋冬养阴”的养生观念,即秋天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以顺应秋季的气候特点,减轻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

护脾胃,莫要盲目“贴秋膘”

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气温还是较高的,再经过苦夏的煎熬,很多人往往有乏力、食欲不振等脾胃虚弱的临床表现,在初秋的这段时间,应该通过清热、利湿、健脾等方法调理脾胃,以排出体内的湿热之邪,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为冬季养生做好准备。

立秋之后,莫要贪凉,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因此,脾胃虚寒者注意不宜食用过多寒凉食物。

立秋后的一个经典传统是“贴秋膘”,这是在农耕时代考虑到夏季人体消耗较大,因此进入秋季,人们就应该多吃肉类,增加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为冬季养生做好准备。营养、储备脂肪,以备过冬御寒,形成的一个传统。

但是,由于目前饮食结构的改变,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摄入的脂肪、蛋白质含量并不低,所以也就没有刻意“贴秋膘”的必要了。而且,对于心脑血管病患者或者老年人来说,盲目“贴膘”反而容易导致一些疾病发作或反复、加重。

滋阴润肺,预防秋燥

立秋至,秋风起,燥邪猛。秋天燥邪为盛,最易伤人肺阴,而肺主皮毛,故皮肤黏膜水分蒸发也会加快,因此容易出现皮肤干涩、嘴唇干裂、鼻子燥热、咽喉干痛等症状,这时要补水,饮食也要有所“偏嗜”。

比如“生熟两相宜”的莲藕,加入建莲(上品的莲子)、糯米、红枣一起炖煮,喝建莲红枣汤,吃粉红透明、软糯清润的糯米藕,真是秋日的宜人享受。

秋梨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止咳化痰、润肺生津的功效,生食、榨汁、炖煮或熬膏均可,若与马蹄、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就成了一道美味的甘蔗马蹄糖水。

小编推荐——杏仁茶

《红楼梦》第五十四回里记载,夜间,贾母突然觉得腹中饥饿,于是王熙凤赶紧报上了早已准备好的滋补宵夜名单,没有一样合老太太心意,最后,会养生的贾母选择了一款杏仁茶。
做法:南杏仁100克、糯米50克,用清水浸2小时左右,然后加水1 升,用破壁机打碎煮熟,加适量冰糖即可,过滤后饮用更加绵软细腻,回味无穷。
功效:杏仁茶可增加饱腹感,杏仁味苦,性微温,归肺、大肠经,药用有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

增加运动量,最适宜减肥 

秋节气过后可逐渐增大运动量,多做户外运动,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和脑的血液供应。
尽管一年四季皆可减肥,但以秋季减肥效果最好。秋天,脂肪细胞开始逐渐积聚,以防止热量扩散。如果这时不加以抑制,人体就开始趋于肥胖。此时可逐渐增大运动量,如健身操、慢跑、武术、登山等。

秋雨过后,景色宜人。与亲朋好友,登高远眺,既能观初秋美景,又可强健身心。

护肺保健穴位

鱼际穴
位置:鱼际穴位于第1掌骨外侧的中点,赤白肉际处,是手太阴肺经的第二穴,也是临床常用的穴位之一。
作用:鱼际穴有清肺泻火、清宣肺气的作用,可以治疗感受风热导致的咳嗽、气喘,也能治疗咽喉的红肿热痛。

方法:日常用两手鱼际处对搓,或点按鱼际穴至酸痛,有改善体质、抵御感冒的作用。

太渊穴
位置:太渊穴位于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的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是手太阴肺经的原穴,为肺经原气流注之处。
作用:太渊穴擅于调补肺气虚损之证,亦能滋养肺阴,并可治疗诸多肺系疾病,如咳嗽、咯血、气急喘满等。太渊穴也是中医脉诊的关键位置,“独取寸口”即是指此处。

方法:平时可用按法、揉法等点按此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