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和之道是潮菜的立系宗旨:潃瀡以滑之,脂膏以膏之。

 风吟楼 2019-08-08

吴复古教苏东坡吃芡实,在《食芡法》中记录:吴子野云,芡实盖温平耳。本不能大益人,然俗谓水硫黄,何也?人之食芡也,必枚啮而细嚼之,未有多嘬而亟咽者也。舌颊唇齿,终日嗫嚅。而芡无五味,腴而不腻,是以致玉池之水。故食芡者,能使人华液流通。转相摄注,积其力,虽过乳石可也。以此知人,能澹食而徐饱者,当有大益。吾在黄冈中,见牧羊者,必驱之瘠土,云草短而有味,羊得细嚼,则肥而无疾。羊犹尔,况人乎?这些道理,苏东坡听了都受益不浅。寥寥数语,便将古人嚼芡实之情景勾勒得呼之欲出,读来让人不禁唇齿清凉,口中生津。

东坡的诗文自是韵味无穷,以至于光芒掩盖了他在中药研究方面的造诣。事实上,东坡在他所研究的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他不但有着丰富的医药学知识,而且著书立说,除前文涉及的为后世所知的《问养生》等诗文之外,还有《药诵》《服胡麻赋》《记苍术》《苍耳录》《服地黄法》等,为传播养生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苏东坡强身妙法:芡实煮熟后,一枚一枚地细细嚼咽,每天1020粒,持之以恒,长年不辍。据苏东坡自己讲,这种嚼食芡实法包含了古代气功中的一节动功——咽津。咽津的本来方法是:舌抵上腭,促进津液分泌,待津液满口后,再缓缓咽下,这样能滋润脏腑,补益脑髓,促进消化,防治口舌炎症。

在医家看来,芡实的地位要比它作为粮食的地位高得多。《本草经百种录》:“鸡头实,甘淡,得土之正味,乃脾肾之药也。脾恶湿而肾恶燥,鸡头实淡渗甘香,则不伤于湿,质粘味涩,而又滑泽肥润,则不伤干燥,凡脾肾之药,往往相反,而此则相成,故尤足贵也。

    《本草求真》:“芡实如何补脾,以其味甘之故;芡实如何固肾,以其味涩之故。惟其味甘补脾,故能利湿,而泄泻腹痛可治;惟其味涩固肾,故能闭气,而使遗、带、小便不禁皆愈。”似乎芡实最适合于补肾。也难怪唐玄宗对它印象颇深。一笑。又,清末学者李审言《愧生录》卷一之三十四“子为灵散,得自庄篇”案:司马彪《庄子注》(《庄子·徐无鬼》释文引):“芡与藕子合为散,服之延年。”明确指出芡实的药用价值。

芡实的最大特点,是蕴含的淀粉丰富。唯其如此,才能当饭,才能备荒(即李时珍所说“以备歉荒”)。用芡实磨成的芡粉质地细腻,最宜用来勾兑菜肴汤汁,故“勾芡”一词最早即来源于此。

    幸好,富含淀粉的食材不只芡实一种,像土豆、番薯、钱葱、藕、葛根、小麦、菱角等植物的根茎或种子,经水磨、过滤、沉淀等工序皆能得到干制粉。凡此种种可勾芡之淀粉,都可统称为生粉或芡粉。不过潮人奇怪且固执,不管哪种生粉或芡粉,一概称之为“粉水”。

但古时却无“勾芡”之名,而有“潃瀡”的技法流传。

滫瀡,古时调和食物的一种方法,用植物淀粉拌和食物,使柔软滑爽。《礼记·内则》“堇、荁、枌榆,免薧滫瀡以滑之脂膏以膏之” 郑玄注:“谓用调和饮食也……秦人溲曰滫,齐人滑曰瀡也。”孔颖达疏:“谓用堇、用荁、及枌榆、及新生乾薧相和滫瀡之,令柔滑之。”清赵翼 《戏调子才》诗:“熬之汗渍融,和以滫瀡滑。

这段话意思是说,为人子者侍奉父母或舅姑时的一些注意事项,在讲到饮食时要求做到:因为老人口易苦,要用甜品调味使食品甜美;老人口易干,要用堇菜、白榆叶、家榆叶调制,还要浇点油,使食品不致干燥滞口,得到滑利滋润的效果,老人利口下咽。这些植物的叶子经加热后都会得到润滑的效果。作为人子的一点孝心,竟然发展为勾芡包尾油(“脂膏以膏之”即淋明油)。算算年代,已三千年上下,说不定夏、商已经创始了。

这不仅是一种饮食享受,其实还有更重要的原因:饮食养生。清人曹庭栋在其《老老恒言》一书中作过阐述。他在引述了《礼记》上那段话以后说:甘可以取悦脾的性情,滑可以舒张脾的阳气,膏可以补益脾的阴血,三个“之”字都是指脾而言,古人养老补脾之法,皆以食物当做药物服食。

南宋《山家清供》、元代《易牙遗意》、清代《食宪鸿秘》等食籍均载有拌粉、勾芡方法。至今已发展成浆、汁、糊、芡等一整套粉芡处理技法。请看袁枚《随园食单》之“用纤须知”:“俗名豆粉为纤者,即拉船用纤也。须顾名思义。因治肉者要作团而不能合,要作羹而不能腻,故用粉以牵合之。煎炒之时,虑肉贴锅必至焦老,故用粉以护持之。此纤义也。能解此义用纤,纤必恰当,否则乱用可笑,但觉一片糊涂。《汉制考》齐呼麯麸为媒。媒即纤矣。”

    袁枚用“纤”来代之“芡”,还用“拉船用纤”的比喻来形容芡粉的作用。最后干脆把纤(芡粉)叫做媒,而这“媒人”把煎炒和火候、肉圆子的肉和口感连接在了一起。然而“芡”乃是后世厨人在实践中得到的结论,认为芡实粉是最理想的勾兑、裹料之淀粉,恰又与“遣”同音,乃谓之为“勾芡”。

    潮汕俗语有“做戏神仙老虎鬼,做桌靠粉水”,强调的是在烹制潮菜时,勾芡的重要作用。其意思是,一出戏要演得生动、吸引人,就必然要依靠神仙、老虎、鬼怪这些东西来增强情节的离奇曲折,而烹制潮菜,要使菜肴做得好,则主要依靠用粉水来调配。达到保证菜肴入味和脆嫩、保证汤菜融合、滑润柔嫩、突出菜肴的风格特点,增加菜肴的光泽等效果。这是“安和”的典型应用。

所有这些,足以体现“安和”养生之道,是为潮菜之立系宗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