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调·重头·双曳头

 江山携手 2019-08-08

    元代和明代以来,一般人都把两叠的词称为“双调”。汲古阁刻本《六十名家词》的校注,万树《词律》,《钦定词谱》都用这个名词。这其实极不适当。“双调”是宫调名。词虽有上下两叠,或曰两片,但只是一调,不能称为“双调”。吴子律的《莲子居词话》中已指出万树的错误,但杜文澜在《词律校勘记》中还在引述了吴子律的批评后加一句道:“此论存参。”这是因为杜文澜不敢冒犯《钦定词谱》的权威性,因而不敢对吴子律的批评表示同意。

    “双调”这个名词在宋代还没有这样的用法。一首令词,上下叠句完全相同的,称为“重头”。

    “重头”只有小令才有,例如《南歌子》、《渔歌子》、《浪淘沙》、《江城子》等词都是。如果下叠第一句与上叠第一句不同的,这是“换头”,不是“重头”。换头的意义是改换了头一句;重头的意思是下叠头一句与上叠头一句重复换头的地方在音乐上是过变的地方。“过变”即今之过门。小令有重头的,也有换头的,但引、近、慢词全都换头,而没有重头的了。

    慢词有三叠、四叠的,或者各叠句法完全不同,例如《兰陵王》。或则第一叠与第二叠句法相同,但是有换头,而第三叠则句法与前二叠完全不同,例如《西河》。这些都不能称为三换头、四换头。而且,换头既从第二叠开始,则三叠之词,也只有二换头,怎么可以称为三换头呢?总之,三换头、四换头这些名词,都是明、清人妄自制定的,概念并不明确,我们不宜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