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秋:嘿!有个节气想跟你谈谈!

 大连兰草 2019-08-08


早上好呀~

“环环”的节气粉们~

大家的七夕过的开心吗?

七夕过后的8月8日

就是立秋了

云天收夏色,

木叶动秋声。

盼望着

盼望着

大暑之后

时序到了立秋

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

“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

因为处于夏秋之交

所以

立秋是典型的反映季节变换的节气

暑热减退

白露晨起

秋天就这样悄悄开场了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在众多落叶乔木中,最先感知到秋的气息的,是梧桐。立秋一到,它就开始落叶了。

与大自然的入秋法则不同,人类对于“入秋时间”的讨论,有着更多层次的表达。

在二十四节气的规则中,把“四立”中的“立秋”作为秋季的开始。但是在天文学的领域,根据太阳直射赤道与昼夜长短的情况,将“秋分”作为秋季的开始。

从气候统计的角度来看,一般1月为最冷月,7月为最热月,9~11月为秋季。《气候季节划分》中规定,连续5日每日日平均气温在≤22℃~≥10℃时的首日才是每年入秋的日期。

由于我国各地地理位置的南北差异、地表以及海拔高度的差异太大,全国同步入秋的情况不可能发生。因此,立秋到来时,我国很多地方仍处于夏季的余热当中。

一般年份,8月中旬,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会成为首批入秋的先头部队。到了9月上旬,以北京为代表,华北地区开始逐渐进入天高云淡的秋季时间。9月中旬,西南北部、秦淮地区已经可以感知到秋天的凉意。

10月初,秋风吹至江南;10月下半月,岭南炎暑顿消。11月上中旬,雷州半岛、海南岛北部才能看到秋天的身影;等秋天赶到海南三亚的“天涯海角”时,己经快到元旦了。

俗语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谚语中的“早”和“晚”指的是阴历的日期。一般而言,立秋多在阴历六、七月之交,立秋在阴历六月为早,在阴历七月为晚。

也有说法称,立秋的早与晚,以立秋当天的具体时间来判断。如果立秋时间在中午之前则为早,在中午之后则为晚。

那么,立秋的早与晚真的可以决定天气气候变化吗?

从气象学的角度来说,这种说法是缺乏科学根据的。以1990年到1999年这10年的统计资料为例,其中有5年是早立秋,有5年是晚立秋。这10年立秋后的10天中,有9年的平均气温都是高于同期的平均气温24.8℃,只有1992年这一年立秋后10天的平均气温是24.0℃,低于同期水平,而这一年又恰恰是晚立秋。

因此,影响天气气候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等等。

今年立秋期间,东北大部、华北、西北地区东北部、内蒙古西部、西南地区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江南中东部和华南东北部偏多2-5成,主要降雨过程出现在8月15-17日及21日前后,局地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需加强防范暴雨洪涝及强降水引发的次生灾害。

气温方面,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1-2℃,其中黄淮、江淮、江汉东部、江南大部等地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需要注意防暑;同时立秋也是台风活跃期,目前来看,会有1-2个热带气旋登陆影响华南或东南沿海地区,需要做好防台措施。

每个节气都有属于它的仪式感。

根据史料记载,宋朝到了立秋这天,皇宫内会把栽种在盆中的梧桐移至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报:“秋来。”等待梧桐叶应声落下一二片,“秋来”的呼声渐次传递,此起彼伏,瞬时传遍宫墙内外。在“秋来”的呼声消失之前,帝王已经率领将士与官员出城狩猎,这是祭拜秋神的日子,同时也可以操练士兵。

民间百姓也有自己“迎秋”的仪式。妇女、儿童会在这一天戴上梧桐或楸树的叶子。立秋收成后,古代先民还会挑选一个好日子,品尝新收米谷,以示庆祝。

在江南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啃秋”的习俗。所谓“啃秋”,就是立秋这天吃西瓜,意在啃去余夏暑气,啃下“秋老虎”,迎接凉爽的秋季。

“贴秋膘”在立秋的习俗流传范围最广。秋风已至,胃口大开,各种各样的肉都被安排上,“苦夏”失去的斤两也在这个节气里通通补回来。

立秋“贴秋膘”的说法最早见于清代的《京都风俗志》:“立秋日,人家亦有丰食者,谓之‘贴秋膘’”。在当地中国作家、散文家汪曾祺的笔下,“贴秋膘”被诠释成了从大口吃肉和大口喝酒的满足里,散发出的剽悍豪迈之气。

除了吃肉,立秋后的藕品质也很好。莲藕的孔数有些讲究,孔数不同,味道也不同。七孔莲藕的口感清脆,适合炒食,九孔莲藕的品质偏粉,多适用于煲汤。

 养生要点 

由于立秋节气处在夏秋交替之时,入秋的脚步加快,但余热还在。因此,要注意舒展肺气、保养肺脏,在饮食上多多选择清凉滋补的食物,来应对未退的暑热,缓解秋燥的不适。

 推荐食材 

石斛、雪梨、沙参、玉竹、银耳等

 推荐药膳 

椰香淮山排骨汤、蒜子栗子焖南瓜、醉虾

椰香淮山排骨汤

推荐理由  

脾胃虚弱爱上火,椰香排骨不惹火

 食材 

椰子1个,玉米2根,鲜淮山100克,排骨350克,食盐适量。

 做法 

1、玉米、鲜淮山洗净切块;排骨斩件,洗净焯水;椰子起肉切块,椰子水留起备用。

2、锅内加水煮沸,放入玉米、鲜淮山、排骨及椰肉,大火烧开转小火煲1小时后,再加入椰子水煲5分钟,调味即可。

蒜子栗子焖南瓜

推荐理由  

健脾胃、祛湿浊、消肉食

 食材 

大蒜6个,栗子250g,南瓜250g,豆豉、葱花、食盐、花生油、香菜适量

 做法 

1、南瓜去瓤、皮,切块;栗子去壳、衣;大蒜去皮拍碎。

2、热油起锅,爆香大葱、豆豉,再放入南瓜、栗子翻炒。

3、加入适量清水,盖上锅盖,焖20分钟,调味,撒上葱花、香菜即可。

醉 虾

推荐理由  

消食开胃、甘温补肾

 食材 

河虾500g,黄酒200g,生抽、米醋、花生油适量。

 做法 

1、河虾用黄酒泡30分钟后捞起,黄酒留用。

2、热油起锅,把河虾煎至变色,加入适量黄酒、生抽及米醋焖15分钟即可。

本期的《节气物语》就到这里啦

部分素材来源丨《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每日一膳》中国天气网

图片丨中国天气网 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