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8月8日,是2019年的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同时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 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在这样的时节,想要身体健康少生病,就要在衣食住行各方面加以注意了。 立秋,常饮一水蜂蜜水: 秋天最大的气候特点就是干燥,而蜂蜜水能润燥,所以非常适合秋天喝。 喝蜂蜜水的时间推荐选择早晨,因为早晨喝蜂蜜水,可以快速补充体能,让一天有充足的精神。 可是,脾胃虚寒的人,不要一起床马上就喝,而应该先吃些东西再喝,也可以在早餐里喝蜂蜜水,脾胃虚寒的人切忌空腹喝蜂蜜水,会造成拉肚子。 立秋,少食二瓜1:西瓜 在许多地方,都有“立秋不吃瓜”的说法,因为很多地方立秋后,天气就开始转凉了,而西瓜是属于凉性的食物,就比较不适合食用了。 话虽如此,但各地还是有差异的,比如南方许多地方,即便立秋后也非常的炎热,而西瓜有清热除烦、解暑生津的功效,还是可以适当吃些的,只是不要贪多就好。 2:黄瓜 很多人喜欢在立秋的时候吃黄瓜,说是能“刮秋膘”,让人变瘦,这显然并不靠谱。 一般来讲,大多数人群均可食用黄瓜,但立秋后尽量少吃,以免寒凉到肠胃。 尤其是脾胃虚弱、腹痛腹泻、肺寒咳嗽者、肝病、心血管病、肠胃病患者应当慎食黄瓜。 此外,有母乳喂养的宝妈们也不宜多食黄瓜,如果多食,宝宝可能会因为吸收乳汁导致腹泻。 立秋,多吃三白1:山药 现代营养学认为,山药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还富含钾、镁等矿物质元素,具有营养滋补、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 立秋,天气枯燥,易伤肺津,招致阴虚,出现口干、咽干、唇焦、干咳等病症,此时进补山药最为适合。 2:百合 现代研究发现,百合含有的生物素、秋水碱等多种生物碱,对人的情绪有良好的安定作用,有神经衰弱的人食之有益。 百合有镇咳、平喘的作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有肺气肿经常咳嗽的人,吃百合能改善肺功能,有助于减轻症状。 3:白萝卜 对于萝卜,民间有“十月萝卜赛人参”的说法,《本草纲目》对萝卜称赞有加,称其为“蔬中最有益者”。 白萝卜能消食健脾顺气。将生白萝卜榨成汁喝,可以辅助润肺清热、化痰平喘。 立秋,做好四件事1:降燥去火 立秋后,秋老虎的威势不减,秋燥上火仍然是很多人要面临的问题。 想要降噪去火,可以适当喝些茶水,将谷谷丁、菊花、金银花、桂花混合,搭配成谷谷丁菊花茶饮用,可以很好地降秋燥、防上火。 谷谷丁是有名的“下火草”,是非常适合降秋燥、去秋火的,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去火消炎作用。 菊花,归肺、肝两经。能够疏风,常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 金银花也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而桂花可综合凉性,同时也适合润燥,对皮肤干裂、声音沙哑、口腔炎、牙周炎有一定疗效。 2:润肺排毒 立秋后,很多人会犯肺病,此时要关注肺健康。可以先自己判断下肺的好坏,观察下拇指。 正常拇指:在五指中最粗,指根粗,指尖略细,颜色荣润有光泽、弹性好、灵活有力。 异常拇指:拇指变形,常见拇指末节肥大,根部缩小,为肺气不足,是肺经缺氧的表现。 肺不好,可以经常按揉一下迎香穴。 迎香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从它的名字我们可以看出它的功能是使人“闻香逐臭”的,可以治疗各种难愈的鼻炎、鼻塞。 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可以湿润鼻腔,两鼻腔湿润了,就可以加大阻止病邪的力量,尤其是在燥邪盛行的秋季。做法是每天用食指在迎香穴快速搓法,搓热为止。 3:养护血管 秋季是一年中由热向冷的过渡季节,气温变化较大,气候多变,是许多疾病的诱发因素。其中就包括血管病。 立秋后,要积极养护血管,避免脑出血、脑梗等脑血管疾病爆发。 养护脑血管,可以多补充α-亚麻酸,α-亚麻酸可以将体内多余的脂类以及附着在血管壁上的斑块等溶解,并通过新陈代谢,代谢到体外,防止过多的脂类垃圾沉积在血管壁上。 黄苏籽油、棕亚麻子油等植物油都是富含α-亚麻酸的,可以每天食用5-10ml,可以很好地养护血管健康,达到清血脂,预防动脉硬化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4:祛湿防病 秋冬的病,很多是夏天种下的,夏天的湿或与热交蒸或与寒相伴,合而为湿邪犯病。 湿邪,特别容易影响人的健康,几乎人人都有体内湿邪潜伏,湿邪不除,容易变毒。 中医认为,秋季除湿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做背,也就是在背部按摩或刺激,人体背部有四条膀胱经,五脏六腑均可在背部找到相应的对应区,疏通背部膀胱经,可以达到祛湿排毒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