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于徐永光的《解放互联网公益生产力》,他们这样说……

 乐康居 2019-08-08

益生益事 公益教育理性|责任

马老师私人微信  - wxmgz111

编者按:昨天,南都公益基金会官微发表了一篇徐永光的署名文章《解放互联网公益生产力》,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引发大量转发的同时,很多公益人士也纷纷发表观点,从编者罗列的观点来看,支持永光者居多,可见其道不孤。

更重要的是,这些声音给我们许多思考:曾经备受点赞的《慈善法》以及指定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如今却因为一篇文章被舆论推向风口浪尖,“依法治善”、“规范管理”等新闻报道屡见报端,却鲜有报道公益从业者的不甘与心声。何者?

自2008年开启中国公益元年以来,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成就斐然,并在互联网科技大潮的推动下,逐步向现代慈善转型。如今由7000余家基金会和80万个社会组织汇成的慈善事业洪流,波澜壮阔,它们对互联网更深切的拥抱和探索,必将突破千尺断岩,重重拦截。毕竟,是无数个公益组织决定了慈善事业的走向,而不是权力决定慈善事业的命运。

江河浩荡,曷能阻遏。我坚信,互联网公益的生产力未来一定会得到更大的的解放,并迸发出惊人的力量,把中国慈善事业推向一个更高的高度。

某基金会秘书长:

永光新年第一炮,捅破了一层窗户纸。相信这个行业中的有公开募捐行为的公益组织和筹款平台都有这些体会,私下里大家也都沟通、发过牢骚,只是没有公开说罢了。

文章直指两大问题:(1)政府对募捐平台的行政化管控,(2)募捐平台不与公益机构分享捐款人信息。这两个问题都遏制了公益行业的发展。2018年经济下行,不少公益组织都感受到了企业、基金会等大额捐方捐款下降带来的压力。2019年更不乐观。如不放开对公益组织运用互联网募款活动限制,永光判断未来公益机构在慈善募捐的主体地位将越来越式微。

某基金会秘书长:

互联网解决了慈善事业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组织完成“临门一脚”,让个人实现“知行合一”,让行业达到“公平透明”。

某知名教育学者:

非常重要!

某某慈善组织负责人:

根据文字结构简评如下:同意永光的观点: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推动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发展,技术已经成为各领域,无论是私益领域还是公益领域生产的关键要素。

而其它观点值得感觉不成立、或者值得推敲。

一、慈善法第三章第二十三条第四款原文: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的,应当在国务院民政部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募捐信息,并可以同时在其网站发布募捐信息。与永光说的“任何一家慈善机构在自己官网上进行募捐系违法”明显冲突对立。批评政府的观点,我觉得有点冤

二、任何经济主体都有获得并处置自身投资所获利益的权利。

三、最近几年一些不合格的平台金融实践给群众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有的老人把一辈子积蓄投进去,血本无归。募捐平台不但应该具备相应资格,也应该接受政府监管,

四、任何平台都有保护捐赠者和受助者利益的责任和权利。

某资深公益人:

老骥伏枥,声声泣血。然而,这和四十年前在经济领域强化计划管控思路不谋而合,民营经济到了今天依然风声鹤唳。现在只不过是在社会领域重来一遍而已。

某基金会秘书长:

力挺永光先生!本人同样在最大的国字头基金会工作了十几年,如今辞职出来致力于互联网慈善创新,却经常被“约谈”,这种感受尤其深刻。与民政部相关负责人多次交流《慈善法》的这一硬伤同样无果。这明明就是人为阻碍发展,让慈善事业倒退应该就是“犯罪”。我们这些人都在全力推动慈善创新与变革,可有的人就是站着茅坑不拉屎,却还尽放狗屁!

某公益大数据公司负责人:

互联网和大数据正在将公益行业强力牵引到信用时代和透明时代,相信未来公益界的淘宝京东和小红书不远了。

某社会组织负责人:

慈善组织居然没有自主使用互联网工具的权利,这话从何说起,只是慈善组织没有自主使用互联网募捐的权利而已。另外公益大数据啥的,慈善募捐信息平台的用户本质上不属于慈善组织,更谈不上给慈善组织用。大部分互联网资源把握在一小部分基金会乃至这些平台中。比如月捐扣款,占据头条的项目,大的流量等等……

说实话,我始终认为并坚持认为,监管部门应该做的是标准化,比如网站数据格式、捐赠项目等的标准化,非去二十二家绕一圈,并没有什么卵用啊,还有这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互联网募集物资也去指定平台,真是有点c。还有,那个区块链,真的是噱头,提升公益组织公信力,靠什么区块链,真是扯淡的。未来,更多的机构要走向机构筹款,而不是项目筹款,才有可能有更大的发展好么……

某公益人士:

免费不等于公益。“中国将是大数据的沙特阿拉伯”,这句话倒是再正确不过。

某资深公益人士:

赞的是永光跨领域的远见,还有永远高举的喇叭。憾的是永光的喇叭冲着的是是三观不一致的人。三观不一致,技术层面怎么可能取得共识?经济圈尚且如此,公益圈如何能突破被收缩的边界?打通商业和公益的边界,靠的是永光独有的智慧。把政府融合进来,可能需要更强悍的一颗心脏。永光加油,中国公益加油!

某慈善协会秘书长:

对徐老师的呼吁深有感触。如果没有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的限制,早在去年就开始成立社会企业运作该类项目了……

某公益人:

简而言之:权力还要更多,而不是限制限制。

某公益机构负责人:

互联网时代,运用信息科技做公益有成功典范。勝讯99公益日,轻松筹,水滴筹都是借助互联网实现公益理念。互联网公益大有可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