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人的空虚:一般性原因

 东方梦图书馆 2019-08-08

个人身份的获致。

      过去,我们的身份是先天注定的,就是俗话所说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如果我们出生在农民家庭,就自然会成为耕田之人。

      这种讲究出生、讲究天定的身份制度,固然会让追求自由者义愤填膺、奋起呐喊,但到底也让更多的人安于现状、心平气和。

      现在,社会制度给了我们自由选择的很多可能,让我们可以摆脱因父母社会身份带来的种种局限性,但在进取中又会碰到许多障碍。当我们不能取得一种自己认可的社会身份,自我怀疑就会滋长,心田就会荒芜,无聊也就趁虚而入。

     埃里希·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中论述:“尽管中世纪的人在现代意义上是不自由的。不过他既不孤单,也不孤独。由于自降生起人便在社会世界中有了确定的、不可变更而又无庸置疑的位置,他就扎根于一个有机整体中,没必要也无需怀疑生命的意义。人与其社会角色是一致的,他是农民,是工匠,是骑士,而非偶尔从事这种或那种职业的个人。社会等级便是一种自然等级。”他说的欧洲中世纪的情况,和我国改革开放前城乡分治、户籍区分的社会现实,有很大的相似性。改革开放后,社会阶层的流动在不停地进行,总体上社会阶层的变化远远大于固化,身份的不确定性带来了社会成员一定的角色心理的不确定性。

      空虚,是个人为社会进步所付出的代价。

闲暇时间的增加

      因为技术、产业进步,多数人每天工作时间,以及有效工作时间都在持续减少。

      在家务劳动方面,由于半成品食材、先进烹调工具、家政专业服务的出现,家庭成员承担的家务劳动时间也在大幅度减少。

      休假、休闲时间的增加,对于多数人来讲,增加的就是无所事事的感觉,漂浮不定,空虚无聊。

      长篇小说《大地》获得了1939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书中写到地主王龙发现自己的大儿子,每天不想上学、睡懒觉、无所事事甚至去嫖妓,就大为不满。但他妻子认为儿子的精神空虚是正常的,因为他有很多空闲时间。“王龙沉思了一会,恍然大悟起来,因为他觉得她的话有道理,是的,当他自己是一个年轻人时,他没有时间闷闷不乐。他黎明时分就必须起床,赶着牛,带着梨和锄下地。收割时,他干活干得腰酸背痛。如果他哭,没有人会听到他的哭声。”今天,父辈、祖辈勤劳拼搏,但儿孙无动力、不勤劳的现象更加普遍。

      所谓出色的人、积极的人,往往也有空虚的理由,但常常没有可用于空虚的时间,也没有可以表达空虚的场合,故而显得十分充实。

      空虚,是个人为物质文明所付出的代价。

需求层次的上升

      过往历史中的前人,他们的焦虑和忧郁与当代人相比较会如何,是一件非常难以判断的事情,但是,就空虚这种心境而言,过去的人也许要少很多。

      截至40年前,由于饥寒交迫的存在,想办法喂饱肚子会耗用人的大部分精力,无暇他顾。在匮乏的经济条件下,多数人即使遭遇了屈辱、创伤、挫折,但只要吃饱一顿饭,就会产生极大的心满意足。在基本的生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前,我们也许有被饿死、冻死、病死的恐惧,但肯定不会感到空虚。

      现在,多数中国人都满足了基本生理需要甚至安全需要,有些进入追求价值感、成就感的自我实现阶段。这就是为什么好吃好喝不能缓解消除空虚,大快朵颐甚至带来了新苦恼。

      很多人,客观上已经发展到追求个体的社会价值、精神价值的阶段,但面对这种追求,心理上是陌生的,既缺乏内在的动力,也缺乏可以依循的路径,因而倍感空虚。

      空虚,应该是个人为自己的发展付出的代价。

      心理知识的滥用

      古人也有很多心理问题,比如怀才不遇产生的自杀念头、 “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幽愤,但他们不知道可以把这些问题归结于父母养育方式不当,也不知道控诉“孝道”这个超我的压抑力量。

      过去,父母在养育小孩上面就是粗枝大叶、粗暴简单,但小孩长大后,为了存活下去,无暇抱怨,只能面对社会,全副精力都用来解决自己的艰难生存问题。

      1949年以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7岁,因此,纯粹的心理问题,在整个一生中的权重和影响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一介布衣沉浸于过往的凄切历史,就必定会在现实世界四处碰壁,甚至性命堪忧。

      落寞的情绪,是清朝纳兰容若那样公子哥儿才能享受的特权,因此不断地写出“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这样伤感的诗句,这样的诗句自然成为今天填平很多空虚心灵的鸡汤。

      空虚,是个人为自己的心理健康所支付的代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