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现教育”相关探索荣登《人民教育》

 xc1158001 2019-08-08

自理工附中任志瑜校长创新提出“发现教育”主张——秉持发现教育,成就每位学生,已历时9个月,集团上下一心,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积极探索实施“发现教育”,从而创新构建“发现教育”理论体系。近日,《人民教育》2017年第09期对此进行深入介绍,让我们一起看看理工附中是如何通过“发现教育”,帮助每个学生攀上自己的峰尖,成就每位学生……

请阅读下面原文:

帮助每个学生攀上自己的峰尖

文任志瑜

“发现教育”在四类课程中都有相应的着力点,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兴趣特长更加明确和实际。

学校如何发现新时代学生的发展需求?如何搭建平台帮助学生自我发现和自我实现?如何发现并培养学生具备创造价值的能力?……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北理工附中”)正在探索实施的“发现教育”,就是要顺应、舒展儿童天性,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帮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发展学生首先要发现学生

2016年,在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为提升办学品质,学校正式提出“发现教育”的教育主张。

从1950年建校之初的“工农速成学校”发展至今,北理工附中已经成为一校九址、十二年一贯制的教育集团。在发展历程中,北理工附中始终立足于“人”的教育,善于发现、与时俱进,已成为北理工附中文化的魂,也是北理工附中追求自主发展的体现。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是要解决我们到底要发展学生什么的问题。而北理工附中的“发现教育”,就是要努力解决如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问题。教育效果最终取决于个人完全自由的内在觉醒,自我觉醒是教育的逻辑前提。“发现教育”是“基于学生个体成长关键性因子(潜能)的发现而实施的开发性教育”,其内涵定位为“发现·发掘·发展”:能让每一个孩子发现自己的天赋秉性,唤醒他们心中的潜能,帮助他们找到隐藏在体内的创造能力。

以“发现课程”成就每一位学生

在探索“发现教育”的实践中,如何让“发现教育”与课程开发及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实现学校培养目标,如何让“发现课程”进一步满足学生发现自身兴趣特长、指导学生发展,是学校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经过深入调研、讨论及具体实践,学校在原有的“钻石型”课程体系基础上融入了“发现教育”行动灵魂,从全面基础和个性特长两方面,设置了符合学生人格养成、身心健康、终身学习、个性潜能的多元课程和丰富活动,发现学生优势强项、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见图1)。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借鉴了北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方晓义教授及团队的全方位三级发展指导模式,即将发展指导的内容定位在品德、学业、生涯、生活和心理五个方面。原因有四:

“钻石型”发现课程体系(见表1)包括“人格养成类课程”“身心健康类课程”“终身学习类课程”,同时针对学生个性特长开设“个性潜能类课程”,其中包括STEAM科学学科校本课程。

“人格养成类课程”主要针对学生人文底蕴和责任担当两方面核心素养,通过系列课程的浸润、熏陶与滋养,提升学生品德、精神、气质层面的发展,养成人格。其中,品德指导是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成为合格公民为出发点,在基本行为规范、价值观塑造及角色定位方面引导和帮助学生,从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基本礼仪等方面培育学生的交往交际技能。在价值观塑造方面,结合中华传统文化的演进、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国家治理理念的实践,传承中华民族仁爱礼仪、正直中和等价值观。通过国学经典、当前中国国际地位、多元文化融合等课程,引导、影响和养育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在角色定位方面,通过了解中外社会与科技发展现状,培育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该类课程的“发现教育”着力点为感恩、诚信、审美等。例如:国学经典之论语、茶道、诚信水站、志愿服务等课程活动,其中“诚信水站”延伸出诚信雨伞、诚信书吧、诚信售卖、诚信考试等多种形式的诚信教育载体。志愿服务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制定开展办法。团支部委员兼任班级志愿服务队队长,制作学生志愿服务手册,“志愿北京”网络志愿者注册。开学初完成本学期校内志愿服务基地、校外志愿服务基地志愿者的招募和培训,志愿者积极履行岗位职责;组织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活动,弘扬志愿者精神;完成本学期校内外志愿服务学时的认证;完成寒假期间志愿者的招募和培训工作。如:学生在地铁站做引导员,走进超市开展职业体验和志愿服务。同时,在学校教师的帮助下,开发新的志愿服务项目,如孤独症艺术培育和“我的艺术你的爱心”。让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懂得感恩。

“身心健康类课程”以提升学生健康生活的核心素养为主,主要在生活和心理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前期调研发现,学生对生活指导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基本生活技能指导,旨在培养学生良好适应生活的能力;生活方式与生活品质指导,目的是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状态,提高生活品质;随机事件处理指导,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安全防护能力及自我保护技能,主要以活动体验的形式开展。心理发展课程主要包括团体心理课程及个体心理咨询两方面。团体心理课程分为一般性心理课程(新生心理适应性课程、心理适应性课程、青春期课程、情绪与压力管理)、发展性心理课程(情绪表达与压力管理、领导力培养及提升)和个体心理咨询方面。“身心健康类课程”的“发现教育”着力点有习惯、运动、交往等。例如:灾害(水、火、地震)生存演练、心理学电影等课程活动。通过灾害(水、火、地震)生存演练等课程活动,以发现、提高学生基本的生存能力,其中包括防灾避险演练及知识竞赛,急救课程,社区进行急救知识宣传等。

“终身学习类课程”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养成科学精神,从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动力的激发、学法指导与学习技能改进方面入手;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内驱力,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与发展规划;帮助不同学段学生掌握针对各学科的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制订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发现教育”的着力点是乐学、善思、求真等。

“个性潜能类课程”是“钻石型”发现课程体系的升华部分,是为学生实践创新的核心素养而设计的课程类别,以对学生进行生涯指导为主,最终实现发现个性特长,成为最好的自己。其中职业指导是本项目的重点,将学生的高考科目选择、大学专业报考结合起来,对大学及大学毕业后的职业发展进行展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前准备。还包含STEAM科学学科校本课程,以此融合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将知识的学习与真实世界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唤醒学生的生命自觉、自由成长、发现更好的自己。“发现教育”的着力点是优长、创意、笃行等。

实践下来,“钻石型”发现课程体系优势在于:以人为本,系统思考学生成长的循序渐进性,体现整体育人与系统育人的思想;让“发现教育”有相应的着力点,较好地实现“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目标的统一,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使课程突破了教材、课堂、学科的界限,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性潜能展需求,为学生的全面基础和个性特长搭建了广阔而可靠的平台。

我们期望,通过发现教育,帮助每个学生攀上自己的峰尖,成为最好的自我,让北理工附中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

(作者系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冀晓萍

编辑:彭警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人文奠基 理工见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