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校之道|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滑坡路小学“适合教育”的思考与探索(二)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0-09-09



【李艳梅】“适合教育”在学校的整体办学中该如何体现呢?我们首先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创新。我们将校内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构建了三个层次的校本课程。

第一个层次是普及性校本课程,注重兴趣培养。主要有儿童绘画、书法、少儿围棋、趣味英语、头脑风暴、美文赏析、经典诵读等课程,旨在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体验,使学生开阔视野、激发兴趣、开发潜能。如在经典诵读课中,指导学生品评《三字经》《弟子规》《千家诗》《笠翁对韵》等国学佳作,使学生在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过程中提高人文修养,并外化成儒雅的行为;围棋课注重环境氛围的熏陶,旨在让学生感受缜密思维的艺术,体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玄妙……这个层次的课程为学生的选择提供了多样性,为学校分层分类的实施“适合教育”奠定了基础。

第二个层次是选择性校本课程,注重特长打造。学校先后成立了科技制作、科学探究、车模、航模、船模、信息高手、陶艺制作、田径、管乐、电钢琴、合唱、舞蹈、跆拳道、思维训练营等校队活动组,实际就是选择性质的校本课程。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课程,提交申请后,校队教师依据测查情况,确定校队成员。选择性校本课程采取走班上课的形式,为学生量身定制课程表,分层分类的个性化育人特色也在学生不同的选择中呈现出来。同时,选择性校本课程也是学校帮助学生培养特长、构建学校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陶冶情操、荡涤心灵、涵养志趣、提升品位”是学校对这一层次课程实施提出的总体目标,“雅心、雅言、雅行”的学生需要在饱含教育元素的天地中充分感受、充分体验、学会选择、学会创造。

第三个层次是学生合作探究校本课程,注重自主发展。我校先后成立了文学社、器乐社、书画社、英语社、篮球社、剪艺社、陶艺社、曲艺社、摄影社、毽球社、空竹社、橡皮筋社、三国杀社、机器人社、风筝社、街舞社、拉丁舞社、报社等学生合作探究校本课程。这类课程在校园中被师生们亲切地称作“社团课程”。社团的成立完全由学生自己发起并组建,它是学校为学生自主发展搭建的平台,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在同伴互助的活动中培养领袖风范、协作能力、交往技巧,体悟责任、团队、伙伴、发展的含义,学习制订自己不同阶段的成长发展目标,提升能力、自主发展。

【陶继新】之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因为只有当学生兴趣盎然时,学习才能抵达高效的境界。学生有着无穷的生命潜能,却常常被大人忽略,从而让其渐渐流失。而产生兴趣的时候,潜能会处于极度活跃的状态,甚至可以让学生进入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你们根据学生的这种特点,设计了那么多有趣的课程,有效地挖掘了他们的生命潜能。比如经典诵读课,在大人看来,背诵这些经典是很费功夫的,学生却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将很长的一段古文背会。他们不但背得快,而且忘得慢。大人呢,则是背得慢,忘得快。在这个阶段,让他们诵读经典,当是一种智慧的选择。《学记》有言:“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如果让学生在玩的状态中背诵大量的经典诗文,不但可以增加其知识储备量,还可以使其受益终身。相反,这个记忆的黄金时段一过,以后用上几倍于现在的时间,也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特长与培养有关,更与天赋相连。比如爱因斯坦,从小酷爱科学,加上顺势培养,才有了世界大科学家的横空出世。有的孩子具有绘画或音乐天赋,好好培养,就可能成为艺术家。相反,在这方面没有天赋的孩子,即使花费很多时间、下很大气力,也多是收效甚微的。你们开设这类课程,会让很多有特长学生的灵性得到发挥,让他们有出类拔萃的表现,使他们生成一种愉悦感。这种感情还会不断地迁移,从而在学习等其他方面也有比较高的效率。所以,尽管耽误了一些学科课程的学习时间,学生的学习成绩却不会因此而下降,甚至还可能有超越常人的表现。这样,会让学生更加自信与快乐,让他们形成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有效地开发社团课程,往往会有出奇制胜之妙。因为在开发过程中,学生成了真正的主人。自主状态下的学生,往往会有超乎寻常的创造力。由于大多不是独立“作战”,所以,学生能从中学会合作,品尝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的美妙,合作意识就会自然而然地生成。学生毕竟是要走上社会的,没有合作意识是不可能立足社会的。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很多学生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也会不断得到提升,这些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不过,在社团课程建设过程中,有一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那就是要充分相信学生,绝对不能越俎代庖,尽可能少地指导,让他们自己去做。即使学生遭遇失败,也不要担心——没有失败,就不可能有成功。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与成功中,学生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李艳梅】正如您所说,经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笔财富。同样的事情在不同个体身上发生,不同的个体会得出不同的感悟。

课程设置适合学生,并不意味着每个个体都能有所发展。如何才能保证课程适合每一个学生、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落实教育细节。因而,我校提出了课堂文化建设。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强调“眼中有学生”的课堂文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尊重每一个、发现每一个、发展每一个,在目标多维、形式多样、方法多变、评价多元的基础上,营造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个性飞扬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做“更好的自己”。简而言之,就是形成一种“乐学、善思、巧练、多悟”的课堂文化。“乐学”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善思”强调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恰当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巧练”指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多个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学以致用;“多悟”指促使学生从知识、技能、情感等多方面获得发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不是全知全能的“学术权威”,需要和学生一起求知、一起探寻、一起发现、一起发展。

【陶继新】构建“乐学、善思、巧练、多悟”的课堂文化很有意义。“乐学”当是学习的高层境界。学习本应是促使生命个体不断成长的幸福之旅,现在却往往演绎成了一场又一场令学生心力交瘁的苦役。苦学好吗?自古以来对苦学多有褒奖;可是,长期的苦学肯定不好,因为个体享受不到学习的愉悦,效率一定是低下的。孔子为什么说自己“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关键是他从学习中感受到了无限的乐趣。“善思”也很重要。“学而不思则罔。”没有思考,学习就只能停留在浅层次上。而浅层次的学习,不但效率低下,质量更低下。此外,教师还应当明白“开而弗达则思”的道理,不然,教学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巧练”很有现实意义,因为现在学生的负担之重、练习题之多,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其实,很多练习题都是重复的、低品位的、没有意义的。教师教学要少而精,学生的练习也应如此。巧练就应当少而精,就应当高质量。“悟”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没有悟,就很难有智慧的生成。纯然的知识固然有用,可是,它的价值与智慧的价值相比可谓天壤之别。学生会悟,以至能够多悟,就会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化腐朽为神奇,从而提升自己的智慧含量,升华人生的境界。

【李艳梅】除了课程与课堂以外,我们还特别关注学生的校园活动,这也是落实“适合教育”的重要途径。我校的校园活动主要有三大块——学校传统活动、“综合实践行”活动和日常课间活动。给您介绍一下我校2009年开展的元旦迎新活动吧,这属于学校传统活动。那次活动的主题叫“玩中求知、乐中交友”。活动前,每个班的师生和家长都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共同设计一个游戏,并编写详细的游戏规则,1~4年级为室内游戏,5~6年级为室外游戏;随后,学校组织部分教师、家长、社区代表组成专家团队对各班的游戏进行完善,形成《游戏说明及细则》并下发到每个学生手中,让学生和家长一起阅读,评出最受欢迎的游戏(如掌上明珠、赶“猪”过河、智闯梦幻岛、企鹅运球等);接下来,师生以班级为单位布置游戏场地,并将学校印制的“游戏达人”集章卡分发到每个学生的手中,让学生在活动当天执卡集章兑奖。游戏当天,学校成了学生的乐园,他们在快乐游戏的同时也体悟到很多道理。学生都曾经参与游戏的设计,还有不少学生在场地的布置和器具的安排上花费了心思,所以在看到其他班学生玩自己班设计的游戏时,得意与幸福之情自然呈现在他们的脸上。

【陶继新】以“玩中求知、乐中交友”为主题开展活动太好了!这里的玩,则有乐的要义,而且不是一味地玩,一味地乐,还有了知识的增多、智慧的生成。这符合儿童学习的特点,枯燥乏味之学很难让他们产生兴趣,也很难让他们坚持下来。如果是在玩中学,就不但有了快乐相伴,还有了学得深刻与学得从容之美。学生的成长,需要的不只是知识,还有友情。《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与其他同学交往的过程中,彼此会获得丰富的见闻,学到更多的知识,以至缔结友谊。这恰恰是人生必需的课程。而在游戏中感悟到的道理,则又内含了一定的思想品质。这样,游戏便不是玩玩而已,也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思想内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