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实的黄埔之二--柿子挑软的捏

 nqdeshen 2019-08-08

前面我们说到了黄埔学生的军纪实在是不行,而这群天子门生的战斗力又怎么样呢?在前面的文章里说过,黄埔生北伐前“唯二的军事行动:一是镇压广州商团叛乱,二是东征陈炯明。

黄埔学生军的第一次军事行动就是192410月初镇压广州商团叛乱。这所谓的“商团武装其实就是几个银行资本家雇佣的一些散仔(广东话意为痞子流氓)而已,根本称不上武装部队,也没有经过任何训练,充其量也就是个全市范围内的“严打行动而已。

广州商团首脑陈廉伯

最让人感觉不可思议的是:在一些台湾的资料里,还有人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当时蒋中正如何披着黑色皮裘披风指挥战斗(读者们可以在网上查得到,具体是哪几篇我就不说了)。拜托!广州哎!10月的广州三十几度,蒋校长穿着皮裘大衣指挥战斗?我好像不大相信哎!元芳,你怎么看?

蒋校长的风衣

这次迅速成功行动大大增强了蒋校长的信心,巩固了革命政府在广州的基础,也提高了他在孙文心目中的地位,但要说困难好像也没遇到,几乎是没什么交火和伤亡就完成任务了。这次行动给蒋校长最大的启示就是:柿子要挑软的捏!

实话实说,这第二次行动还算拿得出手,尤其是攻打惠州一战。老蒋以极大的伤亡代价强攻打下了惠州,巧的是阵亡的军官大部分是共产党人(如刘尧宸、蒋先云),而登上城头的却是国民党的陈明仁。

校长的爱将陈明仁

笔者认为这一战给了老蒋又一个启发:首先他认为面对高大城墙,强攻是可行的(这导致了他北伐期间南昌、武昌和徐州的惨败)。其次,用其他派系的军人打头阵是个一石二鸟的事情。成了,他作为总司令居功至伟;败了,也只是属下作战不力。不管胜败,敌人和别的派系之间惨烈的厮杀一定会同时消耗力量,最后摘取胜利果实的都是他蒋某人。

惠州一战可以说是蒋中正第一次真正指挥战斗,以前他充其量也就是个参谋人员而已。这一仗还有一个副作用,就是让蒋意识到了战争的残酷:原来战争不是上海黑帮火并死几个人就算了,而是一次战斗就有成百上千人横尸战场,那么一场战争呢?要死多少人?他可不能把心头的宝贝疙瘩拿去充当炮灰。

惠州战役以后,几乎所有的战斗都由粤军担当。而且在日后几十年里,面对任何敌人,他的一贯政策都是保存实力,让别的派系先上。这固然是保存实力和消灭异己的好办法,可另外一个问题接踵而至:黄埔部队虽然说得到了老头子的特殊照顾,伙食和武器都是最好的,架子很足。但是,官兵得不到真正的实战锻炼,战斗力是永远无法提高的。士兵一听到枪响就不知所措,军官一遇到困难就只能撤退,不管有没有上级许可,反正老头子不会枪毙我。

黄埔学生军再次出征的时候就是北伐,有了东征那次惨痛的教训。蒋校长痛定思痛,再也不拿鸡蛋碰石头了!于是把硬骨头都留给桂军和粤军去啃,他的第一军由何应钦率领,派往军阀势力最弱的福建,一方面也算是北伐,不给人以“避战的口实;另一方面也能减少损失。

黄埔系二号人物何应钦

当时占据福建的军阀叫做“周荫人,此人是孙传芳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同学。周也算是依附在孙传芳下面的一个很小的地方派系,人少枪也少。可就是这样,第一军都长期无法打败周。不但如此,周荫人还打进广东,占领了梅州附近不少地盘,着实让老蒋丢脸。

福建小军头周荫人

无奈之下,老蒋还是使出了他的看家本领:分化收买。出重金收买了周手下几个旅长;当然啦,也同时晓以革命大义;并把泉州和福州等几个重要城市提前承诺给他们,周的部队因此瞬间瓦解。第一军也得以通过福建,进入浙江与李宗仁的桂军会师。

在前面的北伐系列中,我曾经形容黄埔第一军是猪一样的队友真实的北伐之六--猪一样的队友,这可不是我瞎说的。找遍了北伐的战史,黄埔系没有打过一场像样的仗。不但没打过胜仗,还基本上都是拖友军的后腿。比如前面提到过的击溃孙传芳的“龙潭战役,第七军三次夺回南京郊外的栖霞山,三次交给第一军,第一军又三次丢失阵地,把李宗仁气得吐血。

鼻子都气歪了的李宗仁

据他说:也就是因为那是第一军,他管不了,要是他自己第七军的部下

这样作战不力,他早就枪毙了,最起码也是撤职查办。而且龙潭战役中途,何应钦居然想带部队脱离战斗。参加龙潭战役的三支部队分别由李宗仁、白崇禧和何应钦指挥,任何一支部队的逃跑都会导致战败。

当时北伐军也没有像样的通讯设备,李宗仁突然发现联系不上何应钦了,于是就去何应钦的指挥部,看到何应钦正在收拾东西准备撤退。何对李说:我的部队已经不能打了。李宗仁大惊失色,立即强硬地制止了何应钦的临阵脱逃,逼着他继续作战,最后才有了龙潭战役的大捷。

差点临阵脱逃的何应钦

后来再出发去打仗,李宗仁和白崇禧再也不愿意带上黄埔系一起玩了,简直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当然,老蒋也不会让李宗仁带他的嫡系去打仗的。

这黄埔系虽说净挑软柿子捏,可也有走了眼的时候:以为是弱鸡,去碰一下,发现原来是nuts(坚果)!

1930年到1933年这四年间,南京政府发动了4次针对共产党的大规模围剿,使用的部队主要就是黄埔系中央军。按道理说红军才那么几条枪,一度沦落到比几年前的广州商团实力还差。中央军的人员和装备与红军比,可以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黄埔系军官们以为又要去捏软柿子了,上下都很踊跃,觉得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可几年下来这中央军愣是没打过一次胜仗。注意了:是没打过一次胜仗!

只是到了1933年底的第五次围剿,因为中共的新领导人王明听从了共产国际派来的德国太上皇李德的错误战略,才导致了大失败。有趣的是,蒋校长这次的成功战略也是听从了一个叫做冯.西克特的德国顾问的建议。

中共德国太上皇李德

 中央军德国顾问西克特将军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老蒋以为不让学生去啃硬骨头是为了爱护他们,可黄埔系这些总想着避开强敌的军官们永远都是温室里的花朵,无法成长为优秀的将领。其实老蒋是个明白人,对于这一点他是心知肚明的。根据蒋纬国的回忆,老蒋对于黄埔系的军官,他一方面很放心他们的忠诚,可另一方面又很不放心他们的能力。所以对于黄埔系部队,老蒋总是喜欢越级指挥。最后我们就会发现:国军打的仗,蒋中正参与度越低,就打得相对要好。关于这一点,请看下回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