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是北伐主力的粤系为何走向没落?内部争权夺势,被老蒋趁虚而入

 白衣钱子 2023-11-12 发布于辽宁

解放战争末期,桂系相继在选举中大获全胜,取代老蒋掌管了国民政府。

而除了桂系之外,其他地方派系军阀也有自己辉煌时刻,30年代的西北系、奉系和晋绥系也接连统治过北方。而相比之下,南方的地方势力中,除了桂系之外,粤、川、滇和湘等虽有一定实力,但始终未能在国民政府中获得更多话语权,终究还是成为老蒋等人的附庸。

特别是粤系军阀,曾几何时粤系军阀们就是代表中央军,国父曾在粤期间,更是倚靠广东本土的军队和官员,才敢下决心北伐。可就是这么强大的粤系军阀,却始终未能拧成一股强大的势力,与桂系一样后来居上,甚至到了抗战时被老蒋趁虚而入,将其彻底瓦解。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高起点的粤系军阀一步步走下神坛的呢?

曾是北伐主力的粤系为何走向没落?内部争权夺势,被老蒋趁虚而入

精锐的粤军部队

群龙无首,话事人交替频繁

先声明一点,这里说的粤系军阀主要是指的是北伐战争前后一直到解放战争末期,形成的新粤系军阀主。 不包含龙济光、陆荣廷和陈炯明等老粤系。

与桂系一直遵从李(宗仁)白(崇禧),晋绥系唯阎锡山马首是瞻不同,粤系自始至终,都没有一个稳定的话事人。甚至于在内部还爆发各种争权夺利的内斗,常年以来的斗争内耗,其斗争形势其复杂,不亚于川系的一众草头王。

曾是北伐主力的粤系为何走向没落?内部争权夺势,被老蒋趁虚而入

新粤系军阀中的三大话事人

这粤系军阀第一代话事人李济深,被部下架空流落宁港。

李济深是广西苍梧县人,陆大毕业,先是入北京陆军部服务,后参加革命,到粤工作,接替当时为国父挡枪殉职的邓铿将军,担任粤军第1师师长。该部队可谓当时模范部队,军官大多都是从的保定军校出身,军纪严肃,实为粤军中的劲旅,随后以第1师为基干,在北伐前成立了第4军。

虽然部队扩充但战斗力却丝毫不弱,该军战力和李宗仁的钢7军齐名,强于北伐军其他军。其下属军官更是名将云集,师长张发奎、陈铭枢、陈济棠、徐景唐以及旅团级管干部叶挺、蔡廷锴、黄琪翔和余汉谋等。

这些人到后来也皆是粤系中的中流砥柱。

北伐战争开始后,广州革命政府各势力也纷纷参加北伐,李济深的第4军也不例外,当时第4军除了主力以张发奎任军长入湘作战之外,一部以陈济棠所部改编成第八路军,作为预备队留粤。

李济深为人宽厚,对部下也多有提携,因此当时李济深控制广东也多靠第4军。可随着第4军在张发奎带领下在两湖屡战屡胜,成为“铁军”之后,这些人心态就开始发生转变,不再听从李济深的命令, 在同样是粤籍出身的汪先生鼓动下,擅自整编成将其第二方面军,并调转枪头悉数开往广东。

曾是北伐主力的粤系为何走向没落?内部争权夺势,被老蒋趁虚而入

早年的李济深

1927年9月,张发奎部高调反粤,并散发充满火药气味的回粤宣言后,在广州发生叛乱。

而作为广东王的李济深岂能容忍,在安全逃离广州前往南京之后,公开召集在粤的陈济棠和陈铭枢,以及老蒋中央军的钱大钧所部抵抗张发奎。恰巧此时我军进入广州,致使张发奎腹背受敌,张发奎撤退后,被陈济棠一路尾追,双方在五华和岐岭等地进行决战。

这可以说是第4军的一场内斗,战况惨烈程度远超北伐作战,双方伤亡将近万余人,李宗仁也对第4军的内斗发出感慨:

昔为比肩作战,同生共死的袍泽,此次竟自相砍杀,一至于此,言之实堪痛心。

而此战过后,失败的张发奎只能让老蒋收编。

可胜利者却并非李济深,而是其部将陈济棠,在李济深前往南京避难期间,陈济棠和陈铭枢两人早已接管广东军政大权,并暗附老蒋,接受南京政府委任枢分别就任南京所派广东绥靖主任及广东省主席之职

而失去地盘的李济深只能以光杆司令的职务进入中枢,在南京、武汉和香港等地来回奔波,失去对粤的掌控权。

曾是北伐主力的粤系为何走向没落?内部争权夺势,被老蒋趁虚而入

李济深及其家人

二代话事陈济棠,因抗日被逼下台。

1929年李济深远赴南京之后,广东进入陈济棠时期,不同于李济深只是军事上控制广东,陈济棠则是在军政是经济上全面对其掌管。

因曾以一省之力直接和老蒋打擂,而被人称为“南天王”

和李济深一样,陈济棠也是来自广西防城(当时归广东管)。最早的时候担任李济深第4军下面的一个师长,因其在平定张发奎的反叛中作战凶猛,进而被李济深重用担任新的第4军军长,并通过胡汉民的关系,在中枢混了个中央执行委员。

1929年蒋桂战争期间,李济深想要联合桂系赶老蒋下台,却不想陈济棠却已经投靠老蒋,并进攻广西境内的黄绍竑部队,占领了梧州等地,并肃清两广的反对势力。

成为了粤系的第二个话事人。

曾是北伐主力的粤系为何走向没落?内部争权夺势,被老蒋趁虚而入

陈济棠(右4)和陈铭枢(右3)掌握广东

不过在担任话事人期间陈济棠反复横跳,贯彻了什么叫只有永远的“利益”。

1929年,蒋桂战争期间,陈济棠新率大军进攻广西,取得对黄绍竑的作战胜利,也将自己置于李白的对立面,打破了长久以来粤桂军事同盟。

1930年中原大战时期,南线的张发奎和桂军联军北上进攻湖南,准备直取武汉。就在李宗仁等人以为胜利唾手可得之时,陈济棠派遣陈铭枢、军蒋光鼐等人,直接进攻衡阳,腰斩李宗仁与黄绍竑的联系,同时也切断了张桂联军补给线,导致张发奎和白崇禧联军陷入夹击之中,不得已逃回广西。

可以说陈济棠在1929-1930年的一系列对桂系落井下石的举动,让两边仇恨值拉满。

可就当所有人以为陈济棠要和李白死磕的时候,陈济棠却因为胡汉民被老蒋囚禁事件,又和桂系进行同盟,共同开始反蒋,为了表达诚意还把驻扎在广西的粤军部队撤回。

1931年,陈济棠和李宗仁,共同推举广东出身的汪先生来主持广州国民政府,史称“宁粤分裂”。可拿到筹码的陈济棠又一次横跳,选择与老蒋妥协,并让其设置中央执监委员会西南执行部和西南政务委员会两个机关,让其名正言顺的掌管广东。

曾是北伐主力的粤系为何走向没落?内部争权夺势,被老蒋趁虚而入

1931年在阅兵的陈济棠

陈济棠的反复横跳同样也是对部下和同僚。

本来老蒋为了制衡粤军,让他和陈铭枢两人共同管理广东,但一山岂容二虎?陈铭枢在衡阳击败李宗仁后,陈济棠故意跟老蒋说,陈铭枢部这么勇,可以调派大军北上增援参加对冯、阎的战争,于是老蒋将蔡廷锴和蒋光鼎等部调往北线,陈铭枢在粤顿失羽翼,被排挤离粤,这也导致了两人之间的分裂,以及陈济棠在广东一家独大。

不过在过了几年南天王的日子后,陈济棠的好运在1936年就走到头了。

先是胡汉民在广州因为脑溢血意外去世,失去了胡汉民这个法理上的护身符,广东也没有了自立的大义优势。老蒋势必会委派官员甚至军队,加强对广东的渗透,事实上,在胡汉民去世未多久,老蒋为了迫其就范,就让陈济棠进攻李宗仁。可不甘愿被驱赶的陈济棠自然要反抗,于是他再次联合李宗仁等人想借着联合抗日的名义,北上讨伐老蒋。史称“两广事变”。

当时白崇禧作为代表频繁往来粤桂两地,并找来了曾经的政敌——李济深、蔡廷锴、蒋光鼐、翁照垣等人为其站台,陈济棠也跟李宗仁等人保证道“,只要西南作出抗日的姿态,登高一呼,全国必定响应,蒋先生如不顺从民意,则必然垮台无疑。” 。

曾是北伐主力的粤系为何走向没落?内部争权夺势,被老蒋趁虚而入

广西高调宣布抗日

可即便是桂系配合,但在当时全国都一致抗日的情况下,更多人则是认为陈济棠和李宗仁又想借抗日来谋求两广自立,纷纷导向老蒋。而其他人不支持也就罢了,陈济棠的还后院起火,一直以来都跟随他的余汉谋等纷纷辞职赴港休养,整个海军和空军都也出逃投靠老蒋,至此成为孤家寡人的陈济棠不得已选择下野。

用李宗仁的话来说,陈济棠完全是——愚不安愚,咎由自取也就罢了。

曾是北伐主力的粤系为何走向没落?内部争权夺势,被老蒋趁虚而入

李宗仁(左1)和陈济棠(左2)

三代目余汉谋,投靠老蒋失去自立的根本。

值得说道的是在陈济棠任职期间,应该是粤系军阀控制最强的时候。

在陈济棠下野之后,取代他的余汉谋无论是能力还是资历,都不能与前两位相提并论。到了三代余汉谋时期,组成核心群体的李汉魂、邓龙光等人皆是小鬼当家,别说出省和老蒋battle,就算省内的很多势力不见得服余汉谋,

陈济棠走后,留给余汉谋的除了人心纷乱的烂摊子之外,还因为两广香辣器抗日大旗反蒋,为了将戏唱下去,不得已只能出省北上和日军作战,这样空虚的广东只能依靠老蒋的南京国民政府,失去了自立的资本。

曾是北伐主力的粤系为何走向没落?内部争权夺势,被老蒋趁虚而入

少年时期的余汉谋

从李济深到陈济棠,再到余汉谋。虽然一直号称是粤系大佬,但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缺乏统治的持续性,自始至终都不能同桂系一样,有稳定的领导班子,得以完全控制住广东的军政经济。第一代的李济深只是军方大佬,余汉谋更多是一个小辈,即使最接近的陈济棠依然也是没能个完全控制广东军政大权。

因此,连广东都控制不住,他们又怎能像桂系一样出省经略中原呢。

而除了频繁更换话事人之外,影响其发展和控制广东的还在于外部的阻力。

那到底是什么势力,阻止粤系控制广东呢?

相互猜忌,老蒋介入

粤系其实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一个是以李济深、陈济棠和余汉谋等人为首的精英军人,另一派则是汪先生、胡汉民乃至孙科等人为首的政客系。不过后者势力和重心在中枢而非广东。其实政客在中枢,军阀在地方这种模式,也被桂系所引用,比如广西靠白崇禧就经常和在中枢李宗仁,黄绍竑等人相互配合,与老蒋唱反调。

可粤系却不同,他们的政客和军阀,自始至终并不怎么团结。

曾是北伐主力的粤系为何走向没落?内部争权夺势,被老蒋趁虚而入

胡汉民、伍朝枢和孙科等人皆是粤系在中枢的政客

在地方派系中粤籍要员最具畛域之见,其原因或者是由于方言的关系。他们彼此之间,平时虽互相猜忌,然一有事变,则又尽释前嫌,作坚固的团结。

粤籍大佬们最团结的一次是1931年胡汉民被老蒋扣押后,无论是孙科太子派,西上派,还是汪先生派系,都主张,就连陈济棠和李济深、陈铭枢等人也摒弃恩怨,共同抗击老蒋,这也迫使老蒋第一次下野。

但也就仅此一例,更多时候,粤系要员们大多都是忙于内斗。

这也导致了——精英军人和政客们,更多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李济深时期,汪先生就伙同张发奎,借着北伐胜利的余威回到广州夺权与留守广州的陈济棠打的不亦乐乎。可到了陈掌权时期,汪先生又摇身一变与其合作,共同赶老蒋下台。可在广州期间两人又爆发矛盾,汪先生只能远走上海和南京,而陈济棠也选择投靠老蒋。

曾是北伐主力的粤系为何走向没落?内部争权夺势,被老蒋趁虚而入

臭名昭著的汪先生

汪先生如此,作为政客之一的胡汉民也是机会主义者。

李宗仁曾这么评价他

“至于胡汉民,则确为一守正不阿,有为有守的君子。然胡氏的器量亦极狭隘。恃才傲物,言语尖刻,绝无物与民胞的政治家风度因胡氏的天赋,为治世的循吏则有余,为乱世旋乾转坤的领袖却不足。”

胡汉民对于这些军阀们主要也是利用关系,以为其谋求在中枢更牢固的关系,因此不管是李济深还是陈济棠,谁掌权他就往那边倒,而另一边缺乏底蕴的陈李二人也要扯着胡汉民的虎皮,作为其反蒋的金字招牌。

而两边的矛盾,就在于粤系政客和军阀们所图不一。

当年老蒋之所以扶持政学系的一个原因,就是用他们对付中枢“粤籍要员”,对于自诩为革命发源地,又有国父招牌的粤籍官员们占据大量的官员和议员席位。这也让他们喜欢在南京和老蒋打擂台,他们认为只要控制中枢就能掌握大权,在老家的粤系军阀们只是他们提拔的军队势力罢了。

而另一边,诚然缺乏底蕴的粤系军阀是需要在朝有人,但这些人更务实,兵荒马乱的时代枪杆子才是话语权,光学人家列强的制度,手上没兵有啥用,你汪先生、胡汉民和孙科再有本事,你也没有地盘,在朝中让蒋先生玩的团团转,粤系军阀则是“偏安一隅”。

这就造成了长期的以来 ,粤系是军政一直分家和制衡的局面,试问这样的粤系又拿什么去“制霸全国”?

曾是北伐主力的粤系为何走向没落?内部争权夺势,被老蒋趁虚而入

老蒋和胡汉民

而除了与政客们的不团结之外,这些粤系军阀之间内讧也挺激烈的,每一任话事人的更替,都是从前任手中抢过来。

相互间的关系比蜘蛛网还乱。

比如陈济棠,与张发奎、李济深和陈铭枢之间都有矛盾,陈铭枢又和李济深、张发奎不和,双方之间即是盟友也是敌人。

而粤系军阀之间的不团结和错综复杂的关系,正好给老蒋有机会介入。

而分化瓦解,以利益诱导不正是老蒋的拿手好戏吗?

知道粤系军阀基础差的老蒋,最喜欢的就是在里面挑拨离间。

如陈铭枢、陈济棠争夺广东地盘即是一好例。当李济深被拘押后,蒋先生以利禄分化李的部属,以陈铭枢为广东省主席,陈济棠为绥靖主任。他也不承认谁领导谁,你们就斗吧。最终陈铭枢失败只能离开广东。

但对于这个可以利用的棋子,老蒋并不想放弃他,在1933年将其任命为福建省主席,率领十九陆军进入福建,陈兵陈济棠隔壁,膈应了其好久。

曾是北伐主力的粤系为何走向没落?内部争权夺势,被老蒋趁虚而入

陈铭枢

陈济棠够强了,但在老蒋的计谋面前也是众叛亲离,两广事变中,李宗仁是这么说老蒋的计谋的:

蒋氏反而用金钱收买陈济棠的部曲,终致黄光锐率广东空军投奔中央。嗣后蒋又以同样方式策动广西陆、空军叛逃,然仅林伟成一人接受煽动,驾一架练习机潜逃广州……第一军军长余汉谋通电拥护中央,师长李汉魂亦称病离职,赴港休养。七月十三日南京军委会乃明令免除陈济棠本兼各职,遗缺由余汉谋升任。

陈济棠如此,老蒋扶持起来的余汉谋自然也不能幸免。

抗战爆发前,蒋介石表面上对余汉谋加以重用,但实际上则是在通过各种势力介入分化瓦解粤系,压制余汉谋。老蒋以“军政分权,还政中枢”为借口,将陈济棠时期的西南执行部和西南政务委员会撤销掉,并在各部门都安插亲信稀释余汉谋对下面的控制。

曾是北伐主力的粤系为何走向没落?内部争权夺势,被老蒋趁虚而入

抗战时期的余汉谋和薛岳、张发奎相互制约

虽然余汉谋名义上以广东绥靖公署主任担任广东省的军事长官,但老蒋又设立广州行营,以何应钦、陈诚为正、副主任,使余汉谋的绥靖公署形同虚设。调嫡系部队入粤,共同分拨给粤军的经费,消除其军事潜力。

这也造成了余汉谋不能和陈济棠一样干预军政,可余汉谋对此深为不满,却又无可奈何。

抗战开始后,以第4、62、63等粤军精锐出省抗日,并在正面战场消耗殆尽之后,粤系已经和川系一样失去了自立的根本,老蒋在各军中安插亲信,又让薛岳、张发奎等前期投靠他的将领统领这些粤军,分化粤军影响力。

在抗战结束之后,粤军实际上已经算半中央化,粤系势力已不成威胁。

曾是北伐主力的粤系为何走向没落?内部争权夺势,被老蒋趁虚而入

日军占领广东,粤系军阀失去自立的根本

雨田君说

诚然粤系军阀作为曾经北伐的主力,也曾有过自己的辉煌期。

但集团中的并非都是一心,地域之间,如客家和电白等地矛盾,粤东和粤西之间隔阂,让其不断内耗。李济深和陈济棠虽然强势,却是军人出身,并不被那些精英政客们所容,没有共同目标的粤系势力如同一道残垣断壁之危墙,在老蒋这把锄头面前又如何长存?

— The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