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小麦这项高产新技术的推广,将使小麦生产发生巨大变化

 荷叶3638 2019-08-08

冬小麦这项高产新技术的推广,将使小麦生产发生巨大变化

小麦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许多地方农民夏季的主要经济来源。小麦是一种两年生植物,生育期一般在220天左右,在整个漫长的生长发育期,在传统在栽培模式下,生长中后期很容易出现脱肥脱水现象,因此,必须在小麦拔节期进行追肥,才能确保在小麦抽穗期和灌浆期对养分的需求。但是,由于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劳动力大量减少,追肥成了一个大难题。由山东省农科院承担的科研专项课题“主要粮食作物一次性施肥技术研究与示范”,经过多年努力,获得重大突破,已探索出了冬小麦一次性施肥的成熟技术。将很快在黄淮冬小麦主产区大面积推广。

冬小麦这项高产新技术的推广,将使小麦生产发生巨大变化

小麦需肥特点

小麦在生长发育期间,需要大量的营养元素,除了氮磷钾外,还需要钙、镁、硫、铁、硼、锌、锰、钼、铜等10多种元素,其中,对氮磷钾的需求量最多,被称为大量元素,其它元素需求量较少,被称为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氮磷钾由于土壤中含量较少,不能满足小麦整个生育期生长发育的需求,必须进行补充。据试验,每生产100公斤冬小麦籽粒,约需吸收氮(N)3.1公斤、磷(P2O5)1.1公斤、钾(K2O)3.2公斤,三者比例约为2.8∶1∶3,按每亩生产小麦籽粒600公斤,需要补充氮18.8公斤,磷(P2O5)6.6公斤、钾(K2O)19.2公斤,在生产中,这些肥料都是在播种前作为底肥施入土壤中,但是,由于氮容易挥发和流失,利用率较低,必须在小麦生长发育的中期进行追肥,才能满足小麦中后期对氮肥的需求。

冬小麦这项高产新技术的推广,将使小麦生产发生巨大变化

冬小麦这项高产新技术的推广,将使小麦生产发生巨大变化

一次性施肥新技术核心内容

冬小麦一次性施肥技术主要是,采用控释肥与优化施肥技术,实现增产。肥料采用缓释配方肥养分含量为氮24、磷18、钾6,氮肥缓释比例占40%,施用量50kg/667m2,后期不用追肥,小麦整个生育期表现良好,前期不旺长,后期无脱肥、早衰现象,小麦平均亩产达到611kg,产量比氮肥后移增产5.1%,比传统施肥方式增产5.3~7%。每亩减少劳动力投入100元。实现了减肥、节本、增产、增效、省工、省时的目标,深受农民欢迎。

一次性施肥技术如果能与水肥一体化效果更好,在氮肥投入减少20%的前提下,防治小麦早衰效果明显,防倒伏能力更强,抗干热风效果突出,小麦籽粒更饱满,能实现小麦增产5%。

主要优点

(1)农民更容易接受:小麦一次性施肥技术比氮肥后移技术更容易,简化了生产管理,减少了劳动力投入,农民朋友更容易接受。

(2)减少了投资成本:冬小麦一次性施肥技术,每亩可减少氮肥使用20%,劳动力投入100元左右,大大降低了生产投资成本,增加了亩纯收入。

(3)减少无污染:冬小麦一次性施肥技术,减少了氮肥的投入,减少了氮肥的流失,降低了地下谁硝酸盐的含量,减少了化肥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

(4)发展趋势:冬小麦一次性施肥技术,减少了生产投资,增加了产量,更符合国家提出的药肥减量增效的要求,更具有推广价值。

特别提醒

(1)冬小麦一次性施肥技术,肥料不能选择普通的肥料,一定要选择缓释肥,氮肥的缓释量要达到20%以上。

(2)播种机采用施肥播种一体机。

(3)在小麦生长后期,能结合小麦“一喷三防”喷施叶面肥,增产效果更加明显。

你的赞赏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加入“睢阳农科服务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