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两点位置对称是稳定这个字重心的基础。 左旁倾斜幅度很大,右旁稳定,固若金汤,动静结合得很完美。 右旁两笔横竖倾斜交叉,激活整个字的平板状态。 门框左旁横画倾斜,右边平正,反之亦成立。 注意这两个结构关键点,确保重心险中稳定。 下半部分是个上下顶端垂直的菱形,动态十足又立得住。 这两个字足以看出古人的创造意识!左旁明显变化,右侧三个方框,其形各异。 左边上中下三个竖画垂直且在一条连线上,右边三竖连线倾斜,中竖游离连线之外,形成错落。 左边字内竖画一笔倾斜,激活整个方整的外廓。 最下面三笔左边两笔和上横断开,最后一笔相连,创造意识明显。 绝大多数笔画囊括在方形之内,主笔溢出整体方框字形,静中取动,收放裕如。 右旁三根连线都倾斜,左旁稳正,斜而不倒。 左旁两点交叉位置造成左旁重心右移,右旁撇捺交叉点在一条垂线上,乱中有序。 字形压缩到这个程度,对调节章法具有重要意义。 中竖短缩,出乎意料,一般多不察,破除外形方整又一法。 横画的起笔有倾斜的相关性,下面的两条斜线和上面两条水平的横画形成方向变化,激活! 左右部分上下错落极为强烈。 整个字笔画的起笔处在一条斜线上,是处理好这个字结构的关键。 左侧三条斜线右上倾斜,造险。右侧两条斜线下压,险中得到平衡,谓之破险。 注意横向、纵向笔画之间的相关联性,使之虽不相连但内在吸引力加强。 主横下压,破除横画平行排列状态,中间两竖与长横一连一断,创作意识明显。 第三条与主势方向相反的线条,产生了力的对抗与动态的平衡。 整体极为平稳,中轴倾斜,静中求动。 上下两个相邻的字,两个页字写法迥然不同,有意为之,跨越简单书写而进入创作。 上半部分整体上仰和下面两个笔画形成的下压形成对抗。 下面几个笔画收笔处的倾斜状态使得字形比较生动,竖提的倾斜和其他垂直的竖画形成对比。 三点水整体倾斜,下面笔画整体上仰,想象力丰富。 心字底几个笔画上部整体对齐上仰,解密写活心字底的要领。 左右两组竖线分别呈上开下合之势。 左旁长方,右旁倒梯形,外形变化。整个字平头不齐足,错落有致。 一个竖画倾斜与其他三个垂直的竖形成对比,左侧两点的重心也追随这个倾斜的竖画。 上面的十字整体倾斜,造险,长横平稳,化险为夷。 极易写板的横竖组合被上面两个上开下合的竖画化解了。 上部笔画的起笔连线和收笔的连线一斜一正,外形方整中求变化。 注意几个字势的动态,双人旁写这么小且被右边笔画托住的,汉碑中所仅有。 中部左右两竖倾斜与垂直的竖画形成变化,同时也造成和下面的部分形成错落。 笔画和外框绝大部分都粘连紧密,字内右下角断开一角,活脱整个字,透气。 左旁一竖倾斜,右旁一横下压,均与其周边排列整齐的笔画形成方向改变,颇足取法。 推荐 来源:书法功课 shufagongk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