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微信群的讨论稿。 太阳上第五 4 2019-07-18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太阳病,包含伤寒与中风吧? 气上冲,是什么情况?考虑无汗情况吗? 为什么,不考虑气无汗的情况?脉? 道哥: 本是表证,用了下法,中焦里虚,表邪趁虚而入,造成气上冲 治气上冲(气逆)的,主药还是桂枝 这时都表陷了,还哪有什么无汗的麻黄汤证啊,并且大下后也不适合再发汗吧,因为己经伤津液了。 气上冲,只是单纯的气逆,还好点,如果夹有水饮或胃里有停水,那就伴有呕吐、头晕等证候了? 为什么用下法?有什么症状能误导医生用下法呢? 张仲景本条的意思是什么?惜字如金的古人,本条也不会简简单单吧 道哥: 这个应该是在仲景成书以前,书中好多这种误治的。 这些条款就是补救的。 气上冲的具体症状是什么?呕吐,喘? 这一条,不好操作,不知道张仲景深层的意思。 气上冲,应该是心脏部位的气冲,这个冲是假象,是营养不够,有人讲,是低血糖,引起的。人体容易晕倒样。那就是心悸类了。 按我后来的理解:下后,不是真指被误下;而是用“下”,来表示已经排除了阳明腹实症。是说明,肠胃是虚——没有积食。 在此状态下,气上冲。可以用桂枝汤。 下之,都是仲景的排除法。 太阳病,气上冲,可以用桂枝汤。但需先排除积食。 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道哥: 是批评医生临症手忙脚乱的意思吧,三天,汗吐下,温针都用一遍。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临床的原则了。 桂枝本为解肌——这句,可以捋捋。 解肌,是不是解表?不对,麻黄汤也解表。 道哥: 这段的意思是对桂枝汤做一个小总结。如果出现坏病了,桂枝汤也是救不了的,并不是万能的。桂枝汤本为解肌,如果是个麻黄汤证,用桂枝汤也是不行的。(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肌肉失养?肌肉痉挛?那个靠谱? 道哥:肌肉失养,我觉得靠谱 刚痉,也是桂枝汤的底? 是不是,桂枝汤解肌——肌肉失养,麻黄汤?肌肉疼痛吗? 解肌,是不是恢复肌肉的正常机能。 我是这么理解的——道哥 否则会造成身重、站不住等。 表皮又不一样了,也就是汗孔的功能是否正常 我的理解,桂枝汤的解肌,是说,桂枝汤的调和营卫作用,是达到了肌肉层面,就是肌肉层面的营卫不和——营养不够,失衡了,桂枝汤可以调理。 这段的意思,是对无汗型太阳病——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桂枝汤不适合。 17、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酒客,不仅是喜好这一口。而是天天酒不离口; 我见过早点也喝二两以上的人。 看条文,应该是酒后感冒了。不能用桂枝汤。 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3、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7味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芍药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厚朴二两。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喘家,就是老慢支患者,如果是有桂枝汤证的话,则在做桂枝汤的时候,加厚朴杏子,效果更好。 看看厚朴: 20厚朴 《神农本草经》:【厚朴】味苦。温。主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生交趾山谷。 厚朴主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哪三虫呢?。 我按照自己的理解,调整了一下: 一、中风伤寒——头痛;就是感冒而又有头痛的,可以厚朴主治之;? 二、寒热——惊悸;就是有大热大寒,而现“惊悸”的。可用厚朴;大承气汤吗? 三、气血痹——死肌;肌肉坏死而有气血痹,而引起的话,可以用厚朴。?方子呢?王不留行散吗? 四、去三虫——那三虫?古代指什么? 三虫:泛指人体内的寄生虫. (1).人体中的三种寄生虫。 汉 王充 《论衡·商虫》:“人腹中有三虫。下地之泽,其虫曰蛭。蛭食人足,三虫食肠。” 唐 柳宗元 《捕蛇者说》:“可以已大风、挛踠、瘻、疠,去死肌,杀三虫。”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赭魁》:“主治:心腹积聚,除三虫。” 如: 79、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难道79条的心烦是有肠道寄生虫吗? 18、杏仁 《神农本草经》:【杏核】味甘。温。主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创。寒心。贲豚。生晋山川谷。 杏仁的主治: 一、 主治咳逆上气;这个好理解。咳嗽、咳喘;雷鸣,是形容咳喘的严重程度吧; 二、喉痹。喉痹”一词,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阴阳别论》:“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其含义较广,大抵包含了具有咽喉部红肿疼痛为特点的多种咽喉部急、慢性炎症。后世医家对疾病的分类渐趋详细,将“喉痹”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区分开来,如《喉科心法》:“凡红肿无形为痹,有形是蛾”,但总的来说,古代医籍中“喉痹”的概念一直较为笼统。现代中医喉科对“喉痹”的概念已逐渐统一,系专指急、慢性咽炎,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急性咽炎又可称为“风热喉痹”或“风寒喉痹”。 下气: 下气:基础理论名词。①运气术语。②人身下元之气。③中药功能。④治疗气上逆的方法。⑤病证名。 采取第五的解释:5、指肠胃郁结而排泄气体。 5、指肠胃郁结而排泄气体。即矢气。《杂病源流犀烛·诸气源流》:“下气,肠胃郁结病也。盖惟郁结,则肠胃之气不能健运,所纳谷食之气,从内而发,不致宣通,往往上行则多噫气,上行不快,还而下行,因复下气也。” 是不是治疗放屁而不拉屎呢? 麻子仁丸吗? 产乳? 杏仁,治疗“产乳”???不是催乳吧? 产乳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hǎn rǔ,是指分娩。 ——百度 产乳,不好理解了。 金创——就是刀斧导致的外伤了。 但王不留行散,也没有杏仁?? 或者是产乳时候的外伤?还是没有对应的方子 寒心贲豚 寒心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hán xīn,释义:1. 戒惧,担心。2. 战栗,恐惧。3. 伤心或失望痛心。 寒心与奔豚连一起, 奔豚,也就是心里彭彭的跳,害怕, 从词义看,也是恐惧的多。 但奔豚汤也没有杏仁啊? 含杏仁的有治疗心慌心跳的吗? 也没有。 道哥: 麻黄与杏仁都可以治浮肿,但麻黄力大,用于血不虚者;杏人发汗力缓,可用于血虚者。 金匮痰饮咳嗽病: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纳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纳之。其逆而纳之者,必厥。所以然者,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这里说的就是其人形肿者,什么用杏仁而不用麻黄原由。 杰克: 杏仁甘苦温 苦温升散能解表 又叫小麻黄 能入里除里位的水饮 同时味甘能补虚所以还能治疗产乳 通看伤寒金匮含有杏仁的方子。 道哥:@毛延生 都有一个共同点:表不解、里有水饮,证现胸满咳喘。 麻黄杏仁的配伍,就是发汗,去水肿、水饮。 是不是治疗咳逆上气,就是发表行水而治疗咳逆上气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