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设实践】当“人工智慧”遇上“人工智能”——上海法院“法宝智查”系统是如何炼成的?

 朱伟杰图书馆 2019-08-09

在上海法院,有一个诉讼服务机器人,他外形清新可爱,能够快速回答提问者的问题,他的名字叫“法宝”。去年5月28日,“法宝”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正式对外亮相。

今年6月,“法宝”的核心系统——“法宝智查”系统荣获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法院十大创新案例,这一消息很快刷爆了法律人的朋友圈。那么,“法宝智查”系统缘何获奖?其获奖的背后又有些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上海法院了解一下。

“法宝”的“前世今生”

说起“法宝”,不得不提的是上海法院12368诉讼服务平台。

2014年1月,全国法院第一家综合性诉讼服务平台——上海法院12368诉讼服务平台正式运行。该平台集诉讼服务热线、网络、短信、微信、APP等多种方式于一体,整合了联系法官、案件查询、诉讼咨询、心理疏导、投诉信访、意见建议、网上立案、预约立案等十大便民功能。2017年5月,上海高院创新性地在12368平台内植入了人工智能技术,依托语音识别、语义分析、机器人等技术,引入智能问答和智能引导等服务,与诉讼服务深度融合,打造一站式“上海法院12368诉讼服务智能平台”(以下简称12368智能平台),为诉讼当事人提供全方位、全天候、零距离、无障碍的智能诉讼服务。同时,上海高院还在微信公众号上增加了智能检索功能,并在7家基层法院试点配备了诉讼服务机器人1.0版,提供诉讼引导、联系法官等诉讼服务。

随着12368智能平台的开通,上海高院逐渐发现,群众选择智能服务的次数不断攀升,甚至超过了传统的12368电话热线人工服务次数,不到半年的功夫,智能服务已占到12368热线服务总量的四分之一。

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方便群众诉讼,节约诉讼成本,提升诉讼体验,上海法院12368团队对多年来收集的近万个高频出现的程序类问题进行梳理归纳,整理出了2300个问题,与此同时,上海高院信息技术处对诉讼服务机器人1.0版不断优化升级,将2300个核心问答植入了机器人、微信公众号等,满足立体检索、法律咨询、联系法官等功能,分流普通诉讼服务人群。

“‘法宝’是我们的机器人实体,只是一个载体,”上海高院信息技术处处长曹红星说道,“真正关键的是他体内的‘智能化系统’,它可以被嵌入任何载体内,我们叫它‘法宝智查’。

据上海高院立案庭副庭长陈佳玉介绍,为了给升级后的诉讼服务机器人取一个大家都心仪的好名字,去年,上海高院立案庭特地委托高院团委在全市法院青年中征集并投票,最终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一名青年法官助理起的名字“法宝”人气最高,寓意法院人的宝贝、法律人的宝贝,最终以高票获选,“法宝”得以命名。

“法宝智查”系统将案件分为审判流程、执行办案两大部分,贯穿了法院案件全流程,可以为当事人提供“全方位、立体式、全了解”的智能服务。从立案开始到执行完毕,当事人可通过PC端、移动端查询案件各节点。在每个诉讼阶段,系统会根据该阶段所涉及到的业务操作智能推荐网上办理入口,方便当事人进行下一步操作或查询。

据有效数据统计,2019年3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上海法院“法宝智查”系统用户点击量达61393次,真正意义上方便群众诉讼,节约诉讼成本,提升诉讼体验,让人民群众在智慧法院建设和司法体制改革过程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法院人的智慧结晶

对于“法宝智查”此次获得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法院十大创新案例,上海高院信息技术处应用管理科科长陆诚也感到非常欣喜,“我们的‘法宝智查’与一般的智能问答机器最根本的一个区别,就在于我们有‘2300问’,这也是我们得奖的关键。”她介绍道。

陆诚所说的知识库主要由上海高院立案庭整理编写。据了解,上海法院12368诉讼服务平台的重点服务功能之一,就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常见的程序性法律问题咨询,在此实践中,这一功能广受群众欢迎。四年多以来,上海高院12368团队不断提高诉讼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注重对窗口、来电和网络留言中最频繁出现的程序性问题的积累,并参照三大诉讼法进行梳理,从近万个高频出现的程序类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后整理出的2300个问题,编写形成了《人民法院诉讼程序2300问》(以下简称《2300问》),囊括了各大诉讼类问题。

陈佳玉自始至终参与了《2300问》的编写工作,“2014年12368平台成立以来,我们就开始逐步积累热门问题及相应的答案,从最早的100问到400问到1000问,再到现在的2300问,真的是呕心沥血,”提起这项工作,陈佳玉如数家珍,“最早的时候是内部使用,用以提升平台问答的统一性规范性,我们还编写了一本《诉讼程序咨询——千问千答》,作为12368平台座席的操作指南,后来随着问答越积越多,我们发现可以汇集成一本书,既可以作为法律人的工具书,也能让当事人更了解法院诉讼流程。”据悉,当时还编写了一本《上海法院12368诉讼服务平台座席操作指南:诉讼程序咨询——千问千答》,《2300问》编写的过程中,编撰团队历经新的司法解释出台,有些内容反复修改。同时,为了确保答复内容的权威性和准确性,上海高院刑庭、民庭、商事庭、知产庭、行政庭、执行局等相关业务部门都指定了专人参与《2300问》各章节内容的审定。

不出意料的是,《2300问》一经发行便在业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和反响,有律师事务所踊跃购买,有立案庭法官购买两本,一本自留,一本摆放在立案窗口方便当事人查阅。“然而,书的传播范围毕竟有限,如何让凝结了法院人智慧结晶的《2300问》更广泛地传播出去,惠及更多的群众,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平台来承载《2300问》,将这一人工智慧转化为人工智能,‘法宝智查’的开发就填补了这样一个空缺。”陈佳玉如是说。

作者:陈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