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猪有猪砂,牛有牛黄”。如果不是释本学上师的《秽迹金刚广论》中提及以猪砂书符,恐现今听说过猪砂的人更少。很多人可能认为此乃朱砂之误。 "济老有一女尼弟子(她来过我处),她曾对我的弟子讲,济老曾传她四种香,乃沉香、丁香、檀香、安息香。其中还加了猪肚里的“猪砂”,此猪砂极为少见,如牛黄一样。我小时曾闻一屠夫言,他见一猪肚子里面有一小袋,里面装有红粉,他不知道是何物,乃弃之。至今思之,可能就是猪砂。我又闻一位从道改僧的弟子说:在道教画符时,若加一点猪砂,此符就特别灵效。(此人曾当过某道观的主持)" 朱砂 古时称作“丹”,其主要化学成分是硫化汞(HgS),在我国湖南、贵州、四川等地都有出产。用这种颜料染成的红色非常纯正、鲜艳。《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着一位名叫清的寡妇的祖先在四川涪陵地区挖掘丹矿,世代经营,成为当地有名巨贾的故事。由此可见,在秦汉之际,这种红色颜料的应用广泛。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批彩绘印花丝织品中,有不少花纹就是用朱砂绘制成的,这些朱砂颗粒研磨得又细又匀,埋葬时间虽长达两千多年,但织物的色泽依然鲜艳无比。可见西汉时期炼制和使用朱砂的技术水平是相当高超的。 朱砂又称丹砂、辰砂,朱砂的粉末呈红色,可以经久不褪。我国利用朱砂作颜料已有悠久的历史,“涂朱甲骨”指的就是把朱砂磨成红色粉末,涂嵌在甲骨文的刻痕中以示醒目,这种做法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我国还是世界上出产朱砂最多的国家之一,近几年朱砂的市场价格一路攀升。 东汉之后,为寻求长生不老丹而兴起的炼丹术,使中国人对无机化学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并逐渐开始运用化学方法生产朱砂。为与天然朱砂区别,古时的人们将人造的硫化汞(HgS)称为银朱或紫粉霜。其主要原料为硫磺和水银(汞),是在特制的容器里,按一定的火候提炼而成的,这是我国最早采用化学方法炼制的颜料。人造朱砂还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外销产品,曾远销至日本等国。 不良反应和注意: 1.服法不当:朱砂为汞化物,遇火易析出金属汞,毒性猛烈,极易引起中毒。服用时可以温开水冲服、或药汁冲服,切忌煎服。 2.服用时间过长:长期服用常规量的朱砂及制成的丸、散剂,可使机体受低浓度汞的作用而发生慢性中毒,主要为大脑受损、肾脏受损、肌肉震颤,并可见牙龈肿痛、发炎的齿龈上有磁化汞的暗蓝线(汞线)。 3.用量过大:过量使用会出现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急性中毒者可见呕吐、腹痛、血便、肌肉颤动、尿少、尿闭、抽搐、昏迷、血压下降、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朱砂为汞的化合物,汞与蛋白质中的疏基有特别的亲合力,高浓度时,可抑制多种酶和活动。进入体内的汞,主要分布在肝肾,而引起肝肾损害,并可透过血脑屏障,直接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P> 其它名称 丹粟,丹砂,赤丹,汞沙,辰砂 矿物 朱砂 本品为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 辰砂 Cinnabar 形态:三方晶系。为粒状或块状集合体,呈颗粒状或块片状。鲜红色或暗红色,条痕红色至褐红色,具光泽。有平行的完全解理。断口呈半贝壳状或参差状。硬度2~2.5。比重8.09~8.2。体重,质脆,片状者易破碎,粉末状者有闪烁的光泽。无臭,无味。 [生境分布] 产于石灰岩、板岩、砂岩中。分布湖南、湖北、四川、广西、云南、贵州。 [采制] 采挖后,选取纯净者,用磁铁吸净含铁的杂质,再用水淘去杂石和泥沙。 [化学成分] 主含硫化汞(HgS)。 [性味功能] 甘,微寒;有毒。清心镇惊,安神解毒。 [主治用法] 用于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癫痫发狂,小儿惊风,视物昏花,口疮,喉痹,疮疡肿毒。多入丸散服;外用合他药研末干撤。 [用量] 0.3~1.5g;外用适量。 [注意] 本品有毒,不宜大量久服。 猪砂
又名猪辰砂,是猪胆囊、胆管、肝管等脏器中的结石,外形如同豆粒,或呈粉末状,外观呈粉红色或棕褐色。猪砂是一种名贵紧缺中药材,对人体有镇静作用。可治疗心跳、失眠等症。 有猪砂的猪一般有秃毛,吃食少,体温高,行走无力,躯体枯瘦,眼睛发红,卧不安宁,嚎叫不止的特征。宰猪开膛时,应检查胆囊、胆管、肝管有无硬块。如有硬块,立即刮剥取出,剥除粘附着的内膜等物,再用干净棉花、绒线包扎好,防止破裂散落,然后挂在阴凉处让其自然干燥,不可风吹日晒,以免影响质量。 猪砂 可见,猪砂乃是猪的肝胆结石,极为难得罕有,其用于画符是佛道皆用的。而朱砂是天然的矿物,长期以来也被用于画符。但二者并非一个东西,也并非是上师笔误写错了。请大家一定要注意,画符如果是贴的也就罢了,在吞符时如是使用含有朱砂的印泥,朱砂遇火会化合成汞,有剧毒,长期服用可能对肾脏等器官有较大付作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