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逍遥散合失笑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络瘀阻证——摘

 柴桂苓 2019-08-09

慢性萎缩性胃炎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 是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的减少,常伴有化生和纤维组织、淋巴滤泡和黏膜肌增厚等增生变化,属慢性胃炎发展的一个阶段。常因不良饮食习惯、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缺铁性贫血、遗传、体质等因素致病。现代医学治疗以弱酸、抗幽门螺旋杆菌、抑制胆汁反流、增强胃动力及增加胃黏膜营养为主。中医学常分为脾气亏虚、肝胃气滞、瘀血阻络等证型,通过四诊合参,从肝、脾、胃、胆等脏腑论治,应用逍遥散合失笑散治疗本病胃络瘀阻证40例,并与气滞胃痛颗粒治疗4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诊断标准 

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的诊断标准,辨证为胃络瘀阻证,主症:①胃脘痞满或痛有定处;②舌质黯红或有瘀点、瘀斑。次症:①胃痛拒按;②黑便;③面色黯滞;④脉弦涩。




当归12 g,白芍药15 g,炙甘草9 g,柴胡12 g,茯苓15 g,白术15 g, 生姜3 g,薄荷12 g,五灵脂15 g,蒲黄15 g


对照组 予气滞胃痛颗粒。


中医学并无CAG这一病名,临证中常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如胃脘胀满、胃痛、嗳气、泛酸等,参照中医内科学中痞满、胃痛、泛酸、呕吐、嘈杂等病证进行诊疗。历代医家对CAG病因病机阐释较多,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为:本病病位在胃,常因外邪、饮食、情志、久病体虚等因素致湿热或寒湿阻滞、气滞血瘀、脾胃亏虚而发病。根据“胃病久发,必有聚瘀”“久病入络”理论,即胃病初发时多在气分,日久则气滞影响脉络通畅,致胃络瘀阻。可见治疗需注重气血郁滞状态,行气活血化瘀治法极其重要。我们认为,临床中患者出现胃痛、胃胀时常迫切需要诊治,此时病机关键为肝气犯胃,气滞血瘀;忧思恼怒,伤肝损脾,肝失疏泄,肝气乘脾犯胃,表现为胃脘痞满,可见脘痞伴抑郁、恼怒、焦虑,善嗳气、太息,即为肝气犯胃之征,责之于肝;肝气郁滞,肝气太过乘脾,致脾失健运,胃气阻滞,气滞则血瘀,瘀阻胃络,不通则痛,可见胃痛,痛有定处;甚则瘀血阻滞胃中脉络,迫血溢出脉外,下行入肠,出现黑便;肝失疏泄,肝郁气滞,乘脾犯胃。治宜疏肝理气,化瘀止痛。方用逍遥散合失笑散治疗。逍遥散以柴胡、白芍药、当归疏肝解郁,养血柔肝,补肝体,助肝用,为君药;白术、茯苓健脾和中,为臣药;薄荷辛凉,疏肝行气,生姜辛、微温,共助疏散调达之力,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失笑散中蒲黄、五灵脂相须为用,活血祛瘀,通利血脉,止瘀痛。加浓醋煎熬加强活血祛瘀止痛之效,逍遥散与失笑散相合共奏疏肝理气、化瘀止痛之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