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9年,蒙哥派遣忽必烈进攻鄂州(武昌),大军开到半路忽必烈就接到蒙哥驾崩的消息,但仍命大军渡江,包围鄂州。 宋理宗急忙命贾似道带着援军驰援鄂州,并授权他为前线总指挥。在蒙古军形成合围之前,贾似道的援军和四川制置副使吕文德的援军先后进去鄂州,守军在兵力上占据了优势。蒙军第二日便发动了大规模的攻城,但始终不能攻上城头。贾似道见城中守军伤亡达到了13000多人,一时间乱了分寸,在不请示宋理宗的情况下,私自派枢密使宋京到蒙古大营,以称臣纳贡等条件与忽必烈议和。 当时蒙古军中已经开始流行疫病了,战斗力直线下降,并且忽必烈已经收到了其弟阿里不哥在大本营觊觎汉位的消息,急需返回漠北争夺汉位。于是忽必烈做了个顺水人情,同意了贾似道的请求。等贾似道再派使者前去商议具体议和条件时,忽必烈已经轻骑北上挣家产去了,只让蒙古使者丢下一句“待他日复议”。 忽必烈撤军后,贾似道谎报朝廷取得了鄂州大捷,宋理宗十分高兴,称赞他是“再造百姓,重造宋室”,命其立刻入京担任右丞相主持朝政。 1260年,忽必烈继承了汉位,但和阿里不哥的战争还远没有结束,蒙古内部不稳,需要保持宋元和平,于是旧事重提,派郝经出使宋朝复议和事。 贾似道怕私自议和的事情败露,怂恿准备议和的理宗“誓不与北和”,把郝经挡在了边境外。于是宋朝自和蒙古开战以来,第一次以强硬的态度拒绝了蒙古使臣求和的行为。郝经为了完成使命,不顾个人安危,率领队伍偷偷到达扬州被宋军发现。贾似道指示将他扣押在真州忠勇军营。 郝经一去不复返让忽必烈很纳闷,于是再派使者前往宋朝责问。贾似道来个不理不睬,让使者吃了个闭门羹,继续扣押郝经。忽必烈大怒,扬言伐宋要求放人。但与阿不里哥还在纠缠不下,根本无力伐宋,贾似道见忽必烈迟迟没有行动,以为蒙古怯懦,更加不肯放人。 直到1274年,忽必烈都快把郝经忘了,郝经才设法向忽必烈求救。此时南宋早被蒙古打残了,亡国在即,贾似道慌忙于1275年把郝经送回,可怜郝经在宋营一待就是将近16年。 所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扣押使者是非常严重的外交事件,贾似道为了掩盖自己私自求和的劣迹,枉顾国家利益,给了忽必烈伐宋的现成借口,实在是罪不可赦。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如果觉得小编写得还可以的话,给小编点个赞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