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安泰词学论稿(二论意格摘选) 一、命意 一意而复笔者有之,未有无意而成文者。 词贵意多,一句之中亦忌复。 作慢词看是甚题目,先择曲名,然后命意;命意既了,思量头如何起,尾如何结,方始选韵,而后述曲。 遵循命意、构格、用笔之次序。 (一)清新 意由己出,不经前人道过,而又不涉晦涩暗昧者,谓之清新。 然非不可运用古事或引用古人成语,古事古语,能加以变化,或位值得宜,均不失为清新。 做小词只要些新意,不可太高远。 遇事命意,意忌庸,忌陋,忌袭。 (二)高妙 高妙者,超凡脱俗之谓,在意不在貌。 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点尘俗气,孰能至此? 狂怪亦前人所忌。 发意不可太高,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 (三)幽远 不胶于现前迹象,而别有意境情思耐人寻绎者,谓之幽远。 吾苍茫独立于寂寞无人之区,忽有匪夷所思之一念,自沉冥杳霭中来,吾于是乎有词。 命意贵远。 命意幽远,用情温厚,上也。 (四)沉挚 思沉力厚,真切动人,谓之沉挚。 轻浮则不沉,肤廓则不挚,看似平易而实深甚渗透者,斯足以当之,在运意不在措辞也。 以沉挚之思,而出之必浅近,使读者骤遇之如在耳目之前,久诵之而得隽永之趣:则用意难也。 (五)层深 此与沉挚不同,沉挚虽意主深透,而变动无常;词则一层深一层,如剥蕉抽丝,层出不穷,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境界似之。 词家意欲层深。 一转一深,一深一妙。此骚人三味,倚声家得之,便自超出常境。 词贵愈转愈深。 意浅而欲翻欲妙,亦层深法也。然用意太深,亦是一弊。 (六)超奇 用意须出人意外。 作词用意,须出人想外。 (七)空灵 空灵对质实言。用意在离即之间,不拘泥于事务迹象也。 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 空中荡漾,最是词家妙诀。上意本可接入下意,却偏不入,而于其间传神写照,乃愈使下意栩栩而动。 词当于空处起步,闲处着想。空则不占实位,而实意自笼住;闲则不犯正位,而正意自显出。若开口便实,便正,神味索然矣。 (八)婉曲 本意不透明说出,而于其上下四方委曲以达之者,谓之婉曲。 (九)含蓄 含蓄与婉曲微有分别,含蓄者,正意约略表露于词句中,而使人在此若隐若现之辞句中可探索的深长之意味也。 诗尚讽谕,词贵含蓄。 含蓄无穷,词之要诀。含蓄者,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已。 词贵意藏于内,而迷离其言以出之,使读者郁伊怆怏,于言外有所感触。 大抵抒情之什宜婉曲、层深;模山范水之什宜空灵、高妙;咏物之什宜清新;感怀之什宜沉挚;寄兴之什宜超奇、幽远;托讽之什宜含蓄。 命意既定,须讲用笔。用笔之法,约而为言,不外提、顿、承、转、顺、逆、正、反诸种,而一经运用,变化无方,参错回虎,不可穷极。 (一)全篇 做大词先须立间架,将事与意分定了。第一要起得好,中间只铺叙,过处要清新,最紧是末句,须是有意好出场方妙。作小词只要些新意,不可太高;却易得古人句同,亦要练句。 制词须布置停匀,血脉贯穿,过片不可断曲意,如常山之蛇,救首救尾。 意之曲者词贵直,事之顺者语宜逆,此词家一定之理。
小令叙事须简净,再着一二景物语,便觉笔有余闲。中调须骨肉停匀,语有尽而意无穷。长调切忌过于铺叙,其对仗处,须十分警策,方能动人。 词贵开宕,不欲沾滞,忽悲忽喜,乍远乍近,所谓妙耳。 长调要转折矫变,短调要词长意惝况。 词要放得开,最忌步步相连;又要收得回,最忌行行愈远,必如天上人间,去来无迹,斯为入妙。 词之妙在透过,在翻转,在折进。 词莫病于浅直。 起笔要挺拔,要新警;过片要不即不离;收笔要悠然不足,余味盎然;中间转借叠用虚字,须一气灌注,无需字或用潜气内转法。 (二)起 大抵起句便见所咏之意,不可泛入闲事,方入主意。咏物尤不可泛。 1)不可太过肤泛;2)不可过于平直;3)宜切定题旨;4)当笼罩全篇大意。 (三)结 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 1)须情景交融——即以景结情;2)须用灵活句调;3)须能含蓄有远致;4)用质实句意时,须朴厚拙重。 (四)过片 过处多是自叙,若才高方能发起别意。然不可太野,走了原意。 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 一须结上,一须开下,故亦承亦转,不粘不脱。 另笔法有结: 一曰气直注,不加穿插,脱换虽多,主位不变。 一曰虚实相生,正反相用,一挑一刷,开阖灵快。 一曰将明本旨,先自矜持,故作腾拿,层层跌入。 一曰正言若反,欲愁不愁,忙里调情,似怨非怨。 一曰意有所属,语不专注,借人映己。 一曰意直语曲,无露不缩,逆写倒装,弥见笔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