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7 17:21 快医微知识
一、穴位功效 ▌1. 大都穴 = 补钙药 ▌2. 百会穴 = 万能药 百会穴「百病皆主」,意思就是什么病都能治。 可以说,此穴百病都会治,所以叫「百会」。注意百会穴不能重力按压。 >
▌3. 太冲、太溪、曲池 = 降压药 ▌4. 人中 = 急救调气丸 按压人中可以调血气,阴阳结合,人就能醒。 ▌5. 耳垂 = 急救药 与人中同样作用,因为按人中有后遗症。捏人中后人中处长期疼痛。可以调血气,阴阳结合,人就能醒。 ▌6. 迎香、孔最 = 特效止鼻血药 如左鼻孔出血,用左手食指按左侧鼻迎香穴,右手大拇指按压左手大臂中点的孔最穴,并将头抬起,1~3 分钟内止血。如右鼻孔出血则反之。 >
▌7. 三阴交穴 = 补阴药 因为三阴交是三条经脉(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处,等于三条地铁线在一个站点分上中下三层,可以换乘地铁线路。注意三阴交只能按摩。 ▌8. 少商穴 = 金嗓子喉片 针刺少商穴排毒法,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9. 极泉穴 = 速效救心丸 极泉穴在腋窝顶点。 操作手法:用手指弹拨左臂腋窝顶点极泉穴处的肌腱,酸麻感会讯速向手的方向放射,可以在几分钟内缓解心脏不适。极泉穴,放射到中指为最好,也有的放射到无名指或小指。如果不发麻只发疼,如一查冠状动脉堵塞了 50% 。我们称随身带的救心丸。 ▌10. 二个合谷、二个太冲 = 柴胡 俗称「开四关」,二个合谷,二个太冲,组合在一起真是绝了,就象柴胡一样,能疏肝理气,缓解压力。
>
二:增强肾功能的穴位推拿疗法 按摩部位 1.足底部反射区:头部(大脑)、脑垂体、小脑及脑干、三叉神经、颈项、甲状腺、甲状旁腺、脾、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胃、胰、十二指肠、生殖腺。
>
2.足内侧反射区:颈椎、胸椎、腰椎、尿道及阴道、前列腺或子宫。
{!-- PGC_COLUMN --} > 3.足外侧反射区:下腹部、生殖腺。 4.足背部反射区:腹股沟管、上身淋巴结、下身淋巴结。 常用手法 1.足底部反射区:拇指指端点法、食指指间关节点法、拇指关节刮法、钳法、食指关节刮法、拇指推法、擦法、拳面叩击法等。 2.足内侧反射区:食指外侧缘刮法、拇指推法、叩击法等。 3.足外侧反射区:食指外侧缘刮法、拇指推法、按法、叩击法等。 4.足背部反射区:拇指指端点法、食指指间关节点法等。 三、人体5大补气穴位 脾俞穴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 位置:人体的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 作用:外散脾脏湿热之气。 >
足三里 归经:足阳明胃经。 位置:在小腿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外开一横指(中指)。 作用: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健脾和胃、祛病延年。 > 膻中 归经:任脉。 位置: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作用:集心包经气血,可以缓解气滞、气逆之心肺胃病、乳病。 >
关元 归经:任脉。 位置:在下腹部,肚脐直下3寸。 作用:补摄下焦元气,扶助机体元阴元阳。 > 气海 归经:任脉。 位置: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5寸。 作用:温阳益气、化湿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 >
四:常见症状及杂病 【头痛】头维、上星、百会、风池、天柱、风门、合谷、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申脉,根据头痛部位适当选穴。 【偏头痛】风池、头维、通天(灸良效)、太阳、列缺、阳陵泉、丘墟,取患侧穴。 【发热】风池、大杼、大椎、曲池、三间、后溪、足三里 【盗汗】百会、肝俞、阴郄穴、后溪。 【呕吐】身柱、上脘、内关、足三里。 【水肿】肾俞、三焦俞、膀胱俞、中脘、关元、水分、阴陵泉、三阴交。 > 【腹水】肾俞、三焦俞、水道、中脘、水分、关元、阴陵泉、足三里、水泉、公孙、太白。 【腹痛】 1、上腹部:上脘、中脘、梁门、梁丘、足三里。2、下腹部:天枢、关元、内关、公孙。 【哮喘】大椎、肺俞、膻中、肾俞、中脘、关元、足三里。 【咯血】肺俞、曲池、尺泽、三阳络、郄门、血海。 【衄血】大椎、上星、迎香、手三里、尺泽、温溜、孔最、合谷、少商。 【心悸】内关、膻中、心俞、足三里。 【腰背痛】大杼、肝俞、肾俞、次髎、委中、承山。 >
【脚跟痛】仆参、水泉、申脉、照海、局部灸。 【便秘】左腹结、天枢、神门、支沟、大肠俞、足三里。 【便血(肠出血)】天枢、温溜、合谷、大肠俞、秩边、阳陵泉、承山、梁丘。 【休克】百会、神阙、大陵、足三里、人中。 【惊厥】大椎、曲池、阳陵泉、足三里、手足十二井。 【失语】哑门、廉泉、天突、内关、通里、合谷。 【疟疾】大椎、间使、足三里、后溪。 【身体虚弱】大椎、中脘、关元、足三里。 【中毒】筑宾灸能下胎毒、药毒。水毒取肾俞,食物中毒取大肠俞。 【输血输液反应】百会、大椎、曲池、足三里。 【血沉速率快】大椎、阳陵泉、膈俞。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