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开无田 1630年九月,崇祯帝将蓟辽督师、兵部尚书袁崇焕处以凌迟之刑——3543刀。而当时的画面是,群众争相食之,1两1片,可见袁崇焕的声名狼藉。而且根据同时代的人记述,无论是他的好友钱龙锡还是张岱,都说他容貌丑陋。张岱的《石匮书后集》中更是说“袁崇焕短小精悍,形如小猱”,直言袁崇焕形如小猴子。 但是当时赴死的他,大抵也不会想到在他死亡百年以后,自己却变成了美男子,皮肤白皙,容貌俊美,而且自己的后人远房玄孙更是被封赏官职。而这一切竟然是来自死敌之后,乾隆帝。 无可否认的是,袁崇焕本人弃文从武,然后在辽东地区苦心孤诣,有报国之心,更有报国之功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作为满清宿敌的乾隆帝却为何要对袁崇焕“赞赏有加”,更甚者还要将他送上神台呢? 乾隆帝,作为满清王朝的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在历经了多尔衮摄政,利用吴三桂、洪承畴、孙之獬、钱谦益之流一干汉人,平定了明朝残余势力,更是借力吴三桂处死永历帝,康熙帝时,进而平定吴三桂、耿精忠等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大破准格尔,父亲雍正帝朝继续巩固统治,大清王朝国力也达到了极盛。 而且作为统治者大清王朝已经统治百年,根基已经稳固,在保留固有传统的同时,利用汉化教育,来贯穿封建社会千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纲常名教,他希冀利用袁崇焕的忠君,来宣谕臣子们应该遵守的纲常,更是为其祖上加之皇太极利用两个太监反间计成功,让崇祯帝处死袁崇焕之事由,来彰显出崇祯帝的昏聩,衬托出清朝继大明国祚乃是天道使然。 而与袁崇焕待遇截然相反的则是钱谦益、洪承畴等人,在利用完这些“贰臣”的剩余价值之后,乾隆帝朱笔一批,反手就将这些不忠不义之辈,列入贰臣。 这些种种似乎也向民众昭示着他就是有道明君,识忠奸,辨忠良。但在这种大肆褒扬忠臣的同时,他可以为史可法追赠谥号忠正,也可以为黄道周、刘宗周进行大肆褒扬,但更能够如同他的父亲雍正帝,爷爷康熙帝一般,因为“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大兴文字狱,他要的不是忠,而是忠心的奴才。 一部《明史》能够编修百年,一部《四库全书》共销毁2400多种类书目,更是在修书期间发生了48起文字狱。便可想而知文字之刑苛责至极,而在他力主大量篡改汉家典籍的同时,自然更会推崇这种奴才意识,汉文明的顶天立地以众多清朝忠臣的“奴才”自比,而这个“奴才”的称谓甚至于汉人官员都不能自称,当一批士大夫在八股取士的禁锢之中,将成为“奴才”定义为奋斗目标,我们不难想象这样的王朝的结局。 于是,标杆袁崇焕就这样被树立起来,成为了能够比肩岳飞、于谦的英雄。而如出一辙的便是清朝末年的梁启超、康有为对袁崇焕的赞赏,也是如出一辙。 一个人只有有用才会被用,为了更好的统治,让袁崇焕帅一些,更英雄一些又有何难。 参考资料:《崇祯长编》《石匮书后集》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