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所提出的理论对后来的动物行为分析、行为生态方面影响深远,其中就包括洛伦茨的印记(imprinting)学习。所谓印记学习,是指发生在动物生活的早期阶段、由直接印象形成的学习行为。如今高频出现的“幼犬社会化的重要性”便离不开这一理论根基,幼犬的前四个月是狗的印记学习期,这便是为什么幼犬在这一阶段学习到的行为比它们的日后习得还要关键的原因。
敏感的你不难发现美国与欧洲在动物行为学研究上的差异。在动物行为学(Ethology)诞生初期,欧洲动物学家和北美实验心理学家龃龉不合的情况时有发生。欧洲强调动物行为是一种生物现象,是进化的产物,廷贝亨的著作《本能的研究》可见一斑。美国则反对这一理论,他们认为行为可以被分解为“先天”与“后天习得”,他们更重视学习对行为的影响,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就是最好的解释。
两个学派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前者集中研究自然环境中的动物行为,但在自然环境中的观察有太多难以控制的环境变量,且对于行为功能及进化的假设很难以实验去进行验证,后者则正相反,只聚焦于实验室环境中的动物行为,常常忽视进化过程对于动物的影响。如今,两个学派之间的壁垒已逐渐被打破,且80年代以后又陆续开辟了许多新的研究分支,诸如行为生态学、认知生态学、神经行为学等,科学家们越来越意识到研究动物行为离不开多重研究领域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