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偶然间看到一道简单的初中物理题,发现居然有无数人说此题有很大争议,顿时感到极为惊讶:这种沙雕至极的小儿科题,怎么会有那么多人乱弹琴? 一、题目呈现这是该沙雕题目: 注意看清题目:半杯水,称量平衡了再把手指伸入水中,手指不碰杯子。 其实这题实在是极其简单,看一眼题目秒选A,毫无疑义。居然还有那么多人选C,实在是让我“大开眼界”:那么多人对物理中力学最初步的简单基础知识“受力分析”没掌握好。 二、问题解析脑海中对此题稍作受力分析,即得答案A,根本没有任何可争议的地方,当然脑海里稍作分析,是完全不需要像下面写这么多东西的。 思路一: 只要物体有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液体对物体就有浮力:F浮=ρ液V排g。 液体对物体有浮力,物体对液体就有反作用力F=F浮,反作用力F=物体的重力与其它作用于液面下物体的力的合力F合。此反作用力作用于水与水杯整体。 受力分析注意选取明确的研究对象。 思路二: 手指伸进水中后水杯中水面上升,水对杯底压强增大△P=ρ水g△h,于是水对杯底压力增大△F=△PS,水与水杯整体对天平托盘的压力也就增大。 以上两种思路的分析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三、网络上那些“乱弹琴”说此沙雕题争议很大的“有趣”之言大家可以看看这些人都错在了什么地方。
额,同学,你的思维怎么这么局限呢?类比咋牵强附会乱类比呢?风马牛不相及的U形管的压强问题,能和本题的压强问题一样?
木头浸入水中有浮力,手指和铁浸入水中难道就没浮力了?这位同学想的应该是:如果是木块浸入水中,因为密度较小,需要一个向下的力来摁住它;如果是铁块悬浮在水中,因为密度较大,需要一个向上的力来提住它。但是他忽略了无论木块还是铁块,它们的重力与施加的外力,其合力方向必然向下,大小=浮力。
这就是在没有去认真“受力分析”而纯粹地想当然了,同上胳膊施加的外力与手指的重力的合力方向必然向下,大小=浮力。
这位同学说得很对,此题除非天平生锈了,才能让那些选C的同学“如意”,哈哈哈。
哈哈哈,水由于受到压力而发生了形变,所以防止压力作用于杯底,你睡在软软的床垫上,床垫由于受到压力而发生了形变,所以就可以防止压力作用于木床了?
你受力分析的研究对象选取的啥玩意儿?混乱不堪。
这想法,真“奇葩”,加入外部物体,能跟整体内部部分质量位置转移等同?
这位同学说得好,其实很多错误的同学,自己简单的“受力分析”没过关,却偏偏要拿着错误的解答强词夺理争输赢,认真学习一下吧。
哈哈哈,只是使水的深度变大?深度变大了,底面积不变,难道不产生效果?
他们只是幽默地调侃。
“想象力”真丰富啊,哈哈。
呵呵。
这位同学,你把水和手作为整体,对问题有任何意义吗?
那么手指就不受浮力了?
加热是“热涨冷缩”水面是会上升,但是密度减小了,能和密度不变的水面上升一样?
半杯水,有没有溢出都选A。
呵呵,内力。
手和水产生的作用力跟杯子没关系?哈哈哈。
水杯底内压力增大不关水杯底外压力的事?
又一个想当然的。
毛细现象相比浮力太微小,此处相比浮力忽略不计,这纯粹是“舍本逐末”。
这位同学只学过质量,没学过力学。
还真是敢于想象啊。
难道不需要加外力摁入液面下,来平衡浮力?
想象力是真的“丰富”啊。
这是谁教的啊,不知道他的老师会不会被他气到。
这基础知识没掌握好,网络怼人的功夫倒是牛。
手指对水仅仅是V排?V排的效果是啥?怎么V排又突然让“玻璃杯变形”背锅了?
哈哈哈,水附着。
同样的V排,浮力是不一样的?
哈哈哈,用沙雕小儿科题装学霸?掰手腕,风马牛不相及,还真是会想象啊。 四、基础知识一定要掌握牢固别在一些沙雕的小儿科题上还犯根本性的错误,还不知错,还无谓地乱摆“歪理邪说”争输赢。 物理力学连简单的“受力分析”这一关都没过,跑网络瞎晃悠啥?还出言不逊妄论别人,认真学习去吧。 初中大家课业非常松,不要一天疯玩得连最基础的知识都没掌握,却还妄想着“一步登天”?万丈高楼平地起,学霸和学神的基础知识首先是“固若金汤”、无懈可击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