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幅千年古画,揭开了孙悟空的真实身份来历

 泊木沐 2019-08-10

八零年代的人小时候都梦想能成为孙悟空,缠着爷爷削一根竹子耍得不亦乐乎,看见女生就哇哇地舞者竹棍扑上去口中喊着“打白骨精”,吓得女孩子们抱头四处逃窜……回忆起那守着黑白电视看西游的时光,再看看自己现在活成了比八戒还惨的模样,真是令人禁不住想重新找一台黑白电视好好再看一遍西游。

△西游记片头

对于不太喜欢读书的顽皮孩子来说,西游应该是最受他们欢迎和熟知的四大名著——没有之一了。当然,到稍大一点的时候又会转为喜欢水浒,梦想成为某位英雄侠客,待到懂得要做一个有志青年的时候又有可能喜欢上三国,读一读那些人生沉浮尔虞我诈,但无论在哪个时期,心底其实都住着一只“泼猴”。

△孙悟空形象

不管有没有读过西游或者看过电视,随便捉一个上学了的小孩一问:你知道孙猴子是哪来的么?奶声奶气的小屁孩都会告诉你这样一个答案:石头缝缝里蹦出来的呗!完了还得白你一眼:这都不知道你傻滴呀!

没错,一般人对猴哥身份来历的了解就限于那块莫名其妙的石头了,但对于专家学者而言,西游中猴哥的身份来历可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研究课题,而且近百年来不少大学者们为此还打了不少的口水仗。

△西夏古画

比如说大学问家胡适就曾一度专注于这个课题,而且他还得出了自己的研究结果,他认为猴哥的真实身份其实是一个来自印度的和尚小哥——神猴凹凸曼(Hanuman,不好意思译错了,应该是哈奴曼)。胡适这一研究结果公布之后很快得到了当时一批专家的舔屏,认为胡大师所言极是也。

△古画局部

他们纷纷附和说哈奴曼也神通广大,而且这个形象早在公元前数百年就已经被塑造出来,而唐僧先生又是前往印度取的经,想必正是在印度了解到了哈奴曼这一形象之后,后人才在此原型之上经过艺术化处理转世重生了我们看到的孙大圣。但这个观点遭到了一位狠人的硬核相“怼”,这个狠人就是鲁迅,他说你们别胡闹,猴哥的身世其实是来源于“无支祁”。

△古画细节

无支祁是谁呢?无支祁是咱们老祖宗神话中的大水怪,它貌如猿猴有兴风作浪的本领但作恶多端,后被大禹镇于龟山,可以说除开无支祁是反派人设之外其他都吻合猴哥的形象,因此狠人鲁迅的观点也受到了一大批爱热闹人士的力挺。但胡适也很牛,他干脆说:你那无支祁可能也是印度那只哈奴曼变的!这算彻底杠上了,不管你咱说,反正胡适认准了猴哥的爹妈就是印度人!

△另外一幅西夏壁画

鲁迅和胡适至死也没吵出个结果来,因为他们都拿不出实质的证据来证明猴哥的身世。但近五十年来的学术界基本都偏向于鲁迅的观点,因为无支祁毕竟是老祖宗创造的形象,而吴承恩显然没太多的机会接触印度的文化,他更可能熟知无支祁而根本不了解哈奴曼,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吴承恩也应当是将神通广大的无支祁从反派“改邪”或者“改写”为正派的孙大圣。

到了现代就开始有专家摆出证据来稳固这一结论了:看这幅千年古画就知道了!因为他们从西夏一幅近千年前的古画当中有所发现(严谨地说应该是一幅古壁画),也就是图三这幅画,画中描绘的就是唐僧取经的画面,画中唐僧临江而立,身后一行者牵马昂首而拜,这个牵马者正是猴哥的样貌!(见图四图五放大局部)。后来还发现了另外一幅壁画中也有这位行者的样貌,见图六,都是猴面人身的模样。

而西夏距唐只有一两百年,当时西夏这幅壁画在创作的时候应当是较为真实的记录,而画中的猴面人身的行者则可能是玄奘传记中所载的“胡僧”,传到后来就变成了“猢狲”,吴承恩便干脆将“猢狲”与“无支祁”来了个合二为一,由于他自己也不好解释猴哥来源于两个出处,于是有着两个原型的猴哥,只好被他忽悠成从大石头蹦跶的桥段了,这大概就是咱们心中那只永远的猴哥的真实身份来历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