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症状】肝郁证

 老玉米棒 2019-08-10

名词解释

肝郁证,中医病证名。是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以情志抑郁,喜叹息,胸胁或少腹胀闷窜痛,妇女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脉弦等为常见症的证候。西医学的慢性肝炎、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癫痫等疾病中可见本证。

病因

本证多因精神刺激,情志不遂;病邪侵扰,阻遏肝脉;其他脏腑病变的影响,使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条达所致。

临床表现

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满窜痛,善太息,或见咽部异物感,或颈部瘿瘤,或胁下肿块。妇女可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痛经。舌苔薄白,脉弦。病情轻重与情绪变化的关系密切。

症情分析

肝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失疏泄,气机郁滞,经气不利,故胸胁或少腹胀满窜痛,情志抑郁寡欢,善太息;肝郁气滞,血行不畅,气血失和,冲任失调,故见乳房作胀或痛,痛经,月经不调;若肝气郁结,气郁生痰,痰气搏结于咽喉,可见咽部有异物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痰气搏结于颈部,则为瘿瘤;若气滞日久,血行瘀滞,肝络瘀阻,日久可形成肿块结于胁下;苔白,脉弦,为肝郁气滞之象。

常用中药

柴胡、当归、茯苓、白芍、白术、炙甘草。

针灸疗法

1、针刺

取期门、日月、支沟、阳陵泉,足三里、太冲等穴,用泻法或平补平泻针15-20分钟,每日1-2次。

2、推拿

在两侧胸胁、背部及少腹区反复揉按,每次15-20分钟,每日1-2次。

常见病

1、癫病

常见精神抑郁,或自言自语,语无伦次,或哭笑无常,时悲时喜,或如痴如呆,不思饮食,舌苔薄膩,脉弦或弦滑,多为思虑太过,所求不得,郁怒不伸,肝气郁结、木不疏土,脾气不升,痰湿内蕴,痰气郁结所致,治宜开郁化痰,用逍遥散(《和剂局方》)与温胆汤(《千金方》)合方。

2、胁痛、胃脘痛、腹痛

表现为疼痛,以胀痛为主,或胀甚于痛,或有气走窜,疼痛发作往往与情志不畅密切相关,每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增减,并有胸闷不适,脘腹痞满,纳食减少等,为七情所伤,肝之气机郁而不达所致,治宜疏肝理气止痛,用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与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合方。

3、梅核气

表现为咽中梗塞,如有炙脔,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聚时散,为气郁挟痰所致,治宜疏气化痰,用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4、积聚病

表现为腹内积块,或时聚时散,或胀痛,为忧思郁怒,久不得解,脏腑失和,气机阻滞、血行不畅所致,治宜行气消积、活血通络,用大七气汤(《医学入门》)。

5、月经病

表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经行不畅,胸闷不舒,两乳、两胁及少腹胀痛,经期性情急躁或抑郁不欢,舌质暗红,脉弦,乃气机郁滞,冲任失调所致,治宜疏肝解郁,理血调经,方用定经汤(《傅青主女科》)。

预防调护

1、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

1、保持情绪稳定,适当参加各项有益活动,减少惧病心情。

2、慎起居、适寒温,防止复感他邪。

转归预后

本证在病机的发展演化过程中,因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郁则血滞,可见胸胁刺痛,痛有定处。肝气郁滞则木盛克土,脾胃受损,运化失常而食滞,可见饮食不化,脘腹胀满,呕吐嗳气,或腹痛泄泻。气郁则津液凝聚而生痰,可见胸闷,脘痞,纳呆,苔膩。气郁不疏,久而化热,可见心烦,口苦,舌红苔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