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首《浣纱庙》,诗人借历史故事,表达了现实的人事无常

 有友abcd 2019-08-10

这首七律是吊古咏史之作。浣纱庙,纪念西施之庙。西施的故事流传很广,据《吴越春秋》记载,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决心复仇。夫差好色,勾践派人在诸暨城附近的学萝山中选中浣纱美女西施和郑旦,将她们送给夫差。于是夫差终日沉溺酒色,不听忠言,放松了对勾践的警惕,终于被越国灭亡。这首诗所咏的就是这一历史故事。

这首《浣纱庙》,诗人借历史故事,表达了现实的人事无常

西施

浣纱庙

吴越相谋计策多,浣纱神女已相合。一双笑靥才回面,十万精兵尽倒戈。

范蠢功成身隐遁,伍胥谏死国消磨。只今诸暨长江畔,空有青山号芋萝。

这首《浣纱庙》,诗人借历史故事,表达了现实的人事无常

古代美女

第一、二句是说吴越两国钩心斗角,互相算计。“计策多”,写出两国政治斗争的复杂。献美女西施,不过是越王算计吴王所采用的若干策略中的一个而已。虽说“相谋”,但这首诗主要说越王算计吴王。西施本人在吴越争霸这场斗争中持什么态度呢?显然她站在自己国家的立场上,很好地实施了对吴王的美人计,所以第二句说她“已相合”,即做了很好的配合。诗人称西施为“神女”,表现了对这位古代姐妹的美丽和勇敢的敬爱之意。

这首《浣纱庙》,诗人借历史故事,表达了现实的人事无常

越王

这在三、四两句中表现得最为充分:“一双笑靥才回面,十万精兵尽倒戈”。这是一副很精彩的对子,对得十分工稳,笔力又很雄锋,出自一个女诗人笔下,实属难得。五、六两句客观地描述了吴越相争中的另两个重要人物的命运。第五句写越国谋臣范蠡,他曾为越王灭吴立下大功,但他认为越王的为人是只可同患难而不可共安乐,故灭吴后不辞而别,携西施归隐江湖。第六句写吴国大臣伍子胥,他忠诚于吴王,多次劝谏夫差不要中越王的美人计,结果反被吴王所杀。

这首《浣纱庙》,诗人借历史故事,表达了现实的人事无常

越王

诗人写了这两个差距很大的历史人物,并非要对他们做出任何历史的或道德的评判,而是为诗的最后两句,也是这首诗的主旨作个铺垫:俱往矣!帝王也好,功臣也好,美女也好,乃至得失胜败也好,都已“逝者如斯”,失去了全部实际价值。只有矗立在诸暨城外浇江边上那青青的学萝山,还徒自以它的名字勾起游人对那段历史的想象和慨叹。“只今”:如今。“长江”,指诸暨城外的浣江,传说中的西施曾在江中浣纱。

这首《浣纱庙》,诗人借历史故事,表达了现实的人事无常

西施

咏史诗一般都要对所咏历史事件或人物做出评价。如唐代崔道融的《两施滩》:“宰豁亡吴国,西施隐恶名”;罗隐的《西施》:“西施若解亡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都反驳了“女人是祸水”这一传统的唯心史观,给人以启迪。这首《浣纱庙》在立意上似乎无意对吴越争霸的历史做出认真的评价,而只是沿袭旧说,侧重于借历史来表达一种现实的思想感情:人事无常。既然无常,对已逝的历史的任何评价当然都是没有意义的了。

这首《浣纱庙》,诗人借历史故事,表达了现实的人事无常

西施

这种情感带有老庄哲学的虚无主义色彩,是消极的。它使这首诗缺乏思想的深度。但联系到诗人生活的不幸,这首诗中的情感却又发自她对人生的真切体验,是真实的,并非“为赋新诗强说愁”之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