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为“立秋”,今年的立秋是8月8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秋,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 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万物聚集而收获的秋季即将到来。 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 “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农谚说,“秋不凉,籽不黄”、“立秋十天遍地黄”、“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 疯狂生长的时节已经过去,万物开始结果,开始敛藏。农人们开始才有希望和盼头,眼巴巴等着今年有个好收成。 立秋,带来了喜悦与收获。 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 古人认为梧桐是灵树,能首先感知岁时节令,开始渐渐飘零落叶,故有“落叶知秋”一说。 宋代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即高声奏曰“秋来了”,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宋人刘翰的“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说的就是在初秋的夜里,从睡梦中起身,来到寂静的院落里,依稀感觉到了秋声,却又无处寻觅;朗朗月色下,唯有满庭院满台阶的片片梧桐落叶。 立秋,是梧桐叶纷飞的时节。 自古逢秋悲寂寥 “秋风秋雨愁煞人”,秋,永远与悲情、思念、离别、愁魂、伤感纠缠在一起。相思与怀旧,是永远也不能解开的情结。无数骚人墨客,曾不可避免的陷入“伤春悲秋”,并郁积着凄然思乡的情结之中。 最早阅读到的《诗经》中,秋天就是一幅“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荒凉而又充满寒意的图景。 元代的马致远,被誉为“秋思之祖”,他在《天净沙秋思》中,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极凝练的诗句来勾勒出了一个天涯游子,在秋日的黄昏中,茫然、孤独、疲惫、感伤等思乡的情怀。 楚国文人宋玉,在《九辩》的文中,也流露出了“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萧瑟、悲戚、衰败的景象。 唐代诗人杜甫,在《登高》中,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来抒发他在夔州穷困潦倒、病魔缠身、流寓他乡、百感交集的悲哀之情。 立秋,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悲凉。 从容而知天命,且行且珍惜 春天稚嫩,夏天狂热,秋天充实而从容。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四季流转里,是一年又一年的开始与终结。 而立秋,是赴一场与时节的盟约,往事就像山峦上的点点秋红,终将伴随落叶匆匆地落地,看过之后,人会有一种领悟,从容而知天命。 白落梅说:“听说入秋了,曾经那么喜欢霜林染醉的天气。如今却不想,听到一点儿关于秋的消息。那是因为,我怕老去。我们都不是岁月的勇者,付不起失去光阴的代价。多想风雨无惧地走下去,在白发苍颜之时,还有一颗明净若秋水长天的心。那么现在就珍惜,尘世种种的爱,让每一天,都安宁如水,慈悲简静。” 四季的更替,是自然循环的规律,我们无法阻止也无法挽留,阻止不了时光且往,挽留不住行将老去的父母以及那些走着走着就不见了的故人。 车窗两边的风景稍纵即逝,在你还有力气张开双臂的时候,千万不要吝啬,珍惜每一个瞬间,珍惜每一段缘分,珍惜每一次机会,珍惜每一处风景;把握当下的拥有,不为锁事所困,不受纷繁所扰,把心安放在天地之间,勇敢地踏上旅程,不辜负一世韶光。 立秋,教会我们领悟人生。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春天播种,秋天才能收获。 人人都想有好的成就,但如果我们仅仅憧憬美好未来,而不肯踏踏实实,努力耕耘当下,这必然只能是空想。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人,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个环节,踏踏实实地接受雨水的洗礼和酷暑的蒸烤。 不要瞧不起你手头上所做的每一件琐碎小事,把它们干漂亮了,才能成就将来的大事;不要去焦虑太远的明天,因为焦虑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会令现状变得更糟糕。 立秋,教会我们要收获更要懂得付出。 有奖互动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秋天的诗句呢? 欢迎留言区分享 点赞数最多的家长,将会获得文学读物《一本书读懂经典古诗人》1本哦~ 截止时间:8月15日12:00 奖品介绍: 既无古今之隔,又未流于戏说,一本兼顾文学素养又有趣味性的诗词读本;精选20位有影响力的古诗词大家,分享近百首意境美好的古诗词;诗词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意林作文、十点读书等权威荐书。 |
|